高效成長的策略:高維思考+低維行動

生活中,很多人都在積極努力地成長著,但是我們會發現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做到高效成長。有的人確實成長得比較快,效果比較好,有個三五年時間就起來了。而也有很大一部分人成長的效果並不是很好,不缺乏想法和目標,但是折騰了十來年都沒有什麼實質性的跨越。

針對上面的現象,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如何才能讓我們的成長更高效呢?

01 “高維思考+低維行動”策略

要想讓成長更高效,我們需要做好這樣兩點事情,即:高維思考+低維行動。

高效成長的策略:高維思考+低維行動

高效成長

那具體什麼是“高維思考+低維行動”策略呢?

高維思考,說的是無論你想在哪方面成長或者提升某一方面的技能,你都要從更高維角度去思考,也就是你的思考要從更大的框架、高度和視野去思考戰略性和方向性的問題。一個人想要成長,就是要做到有高度、有遠見、有大局觀,確保戰略與自己的能力匹配,確保成長的目標和方向正確。有時候,戰略和方向不正確,再怎麼努力效果都不會太好。

低維行動,說的是在有了經過高維思考後的成長目標方向和戰略後,就要制定可執行的行動方案。低維行動就是要做到行動的可執行、可實施,先從某個點入手,進而形成線和麵,最後才能實現最終的“體”,也就是我們的目標。

事實上,高維思考就相當於是戰略,而低維行動就相當於是戰術。戰略就要確保方向準確,戰略就要站得高、看得遠,還能夠與自身能力和資源相匹配。而戰術就是要將具體的行動方案,既要精準、又要可執行。戰略看的是“體”,而戰術要落到“點”上。

我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對抗日戰爭的整體戰略戰術制定就是典型的“高維思考+低維行動”。通過深入和全面分析敵我的各方面優劣勢,做出了這是一場“持久戰”的戰略研判,同時在低維行動方面制定了非常有效且可行的“游擊戰”戰術,避開了自身的劣勢,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優勢,在這樣的戰略和戰術指導下,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回到我們個人成長上,高維的戰略思考和低維的戰術行動同樣也很重要。那麼我們該如何去高維思考和低維行動?

02 如何去高維思考呢?

高效成長的策略:高維思考+低維行動

高維思考

第一、站位要高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制定成長目標和戰略的時候,高維思考的站位一定要高,要有大局觀思維,站位高才能看得長遠,避免出現短視行為。站在不同的高度,看問題就會有不一樣的視角,站位越高,越容易把握方向的正確性。

說到我們為什麼要成長,有的人只看到眼前,認為成長是為了賺更多的錢。而有的人卻站位卻較高,認為自己的不斷成長不僅能夠實現自我價值,還能夠通過創造價值幫助到其他人。兩個不同高度的成長思考,就會有不同的價值觀和相應的方法論,其成長的結果也會完全不同。有時候你越把眼光放在錢上,反倒越掙不到錢,而當你把幫助他人來為社會創造價值的角度去站位思考,反倒財富會追著你走。

第二、視野要遠

要想做好高維思考,你還得看得要遠,要基於長遠思維去思考問題,不是聚焦在當下的一時一刻。尤其是在當下的時代環境,許多人想在某一方面或領域學習和成長,在進行制定方向和戰略的時候,一定要放眼到未來十年二十年甚至是一輩子。因為有些技能和知識過不了幾年就會被淘汰,我們成長的技能或領域一定要具有長期的競爭力。

就像前些年,微商比較火的時候,大家一股腦去學習微信營銷,結果沒過兩三年,直播帶貨、網紅直播火了,微信營銷的東西也就不那麼有價值了。

這就要求我們在成長戰略制定方面要看得遠,你成長的技能最好能夠受用一輩子,比如投資能力的成長、寫作能力的成長等。這樣才是基於長遠的高維思考。

第三、看問題要深

做好高維思考還要求你看問題要深。尤其是在思考成長的問題時,你一定要想清楚為什麼的問題,為什麼要在這一方面去成長,對自己和他人有什麼價值,這是自己真正想成長的領域嗎?做這件事是基於一是頭腦發熱還是發自內心的想做?

只有你思考到問題的本質和底層,才能更好地把握成長的正確方向,也才能制定出有效的成長戰略。成長不能都是憑著一是衝動去做,而應該是理性的深入思考,這樣才能具有強大的自驅力,不然很容易堅持一段時間就放棄了。

第四、要聚焦

做好成長的高維思考,最後還有一點就是要聚焦。無論你想在哪方面發展和成長,都要做到聚焦。聚焦就意味著要取捨,不是什麼都要做,而是聚焦在某一個領域去做,這樣才能更有機會成為這個領域的高手或專家。就像最近幾年比較火的李誕,就是聚焦在脫口秀領域深耕,不僅出書,還將脫口秀做成了事業,而且發展得越來越好。高瓴資本的張磊,將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在了價值投資領域,深入價值投資的第一性原理,不斷豐富自己的投資體系,其創辦的高瓴資本發展成為中國頂級的投資機構。

這裡我想說一個身邊特別有說服力的高維思考的例子。我認識兩個朋友,都是從2019年年初開始在頭條上做自媒體,但是初始的思考維度完全不同。其中一個主要做視頻內容,而且大多是摘自別人書上或網絡上的熱點信息,整理一下自己然後錄成視頻發上去,自己真正的能力方面都沒有提升。而另一個人出發點完全不同,他只做原創乾貨文章,每週一篇,每篇3000字左右,堅持深度思考,堅持大量閱讀書籍找素材,注重的是長遠的寫作能力的成長。差不多兩年過去了,第一個朋友靠著視頻和熱點,粉絲漲到了7萬多,但是遇到了瓶頸,現在基本不怎麼更新視頻了。而第二個朋友兩年輸出了30餘萬字內容,寫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雖然粉絲才2萬多,但是已經有出版社聯繫出書了。這就是你能不能做到高維思考的結果,成長的效果就會截然不同。

高維思考就是從看問題的高度、遠度、深度入手,讓思考更具立體和系統性,使成長的決策和戰略更加正確。

03 如何低維行動呢?

高效成長的策略:高維思考+低維行動

低維行動

我認為,高維思考說的是戰略層面,要有高度、有遠見,確保方向正確,那麼低維行動講的就是具體戰術的可執行。當你有了高遠的戰略後,接下來最為重要的就是如何行動和執行。光有戰略沒有戰術仍然是紙上談兵,只有真正行動起來才有意義。

那如何低維行動呢?

我將其分為這樣四個步驟:拆解目標、尋找精準切入點、制定最小化可執行方案、快速迭代行動。

第一步:拆解目標。

就是將你的戰略大目標進行拆解,分成多個階段性小目標,這樣才能更容易著手行動,更容易找到行動的落腳點。

我們拿跑步健身來舉例,如果你定的大目標是三年後挑戰全程馬拉松(42.195公里),這相當於你的戰略目標。對於沒有跑步基礎的你,不可能開始練習就跑全程,這樣也不可行。我們必須得將這個大目標進行分解,分成多個階段的小目標,比如第一年練習到能跑10公里,第二年跑到20公里,第三年能跑全程。針對第一年的目標你還得分解,才能具體可執行。比如第一個星期跑多少,第二個星期跑多少,第一個月跑多少等等。只有將大目標分解成為可執行的小目標後,才能更好地執行。

這就是一種降維,從大目標的立體,講到最終的點上,將點連成線,將線連成面,將面再連成體,就實現了目標。因此,低維行動首先就是降維,將目標分解。

第二步:尋找精準切入點。

第一步將大目標拆解後,就會形成很多小目標,然後接下來就應該針對小目標尋找精準的、合適的切入點,我們常說萬事開頭難,再大的目標你也得有個起點,知道第一步做什麼。

我們還拿跑馬拉松來說,你得知道最開始從什麼先開始著手,比如先從熱身練習開始,避免跑步受傷,這就是切入點。還比如打一場戰鬥,哪個連先在哪裡打響第一槍,率先發動衝鋒等。

第三步:制定最小化可執行方案。

有了行動的切入點、著手點後,接下來就要針對這個切入點制定最小化可執行方案,也就是涉及到該怎麼做了。

接著馬拉松的案例說,當你把如何正確熱身作為切入點後,接下來你就需要針對如何正確熱身制定方案,比如熱身前需要準備什麼,熱身一般需要多長時間,熱身都應該注意什麼,都有哪些熱身動作等等,針對如何熱身這個切入點,制定一套簡單可行,最小化的可執行方案。

就像我們創業時做產品一樣,不要等什麼都具備了才推出最終產品,而是要用最小的成本和最有效的方式,把產品快速推向市場進行迭代。即最小可行性產品(MVP: Minimum Viable Product),這是埃裡克在《精益創業》一書中提出的理念,其實也非常適合於低維行動策略的方法中。

第四步:快速迭代行動。

最後一步其實就是快速行動,一旦制定好了最小化可執行方案,剩下的就是快遞迭代行動。在行動中快速迭代、快速反饋,發現問題,快速改善,進而完成階段性小目標,最後一步一步實現大目標。

當你制定好了如何熱身的方案後,剩下的就是投入到行動和練習中,在練習中不斷髮現問題、改進問題。

在低維行動中,除了上述的四個步驟和方法外,還需要我們在行動中保持專注,同時能夠把小事情做到極致,才能為大目標奠定基礎。就像大家比較熟悉的日本壽司之神,將每一步,每一件小事情都做到了極致,才成就最終的壽司之神。

04結語:

高效的成長既離不開高維思考的戰略,也離不開低維行動的戰術,沒有高維思考的戰略,成長就缺乏正確的方向指引,沒有低維行動的可執行戰術,再好的成長目標也很難最終實現。高維思考的戰略指導低維行動,專注極致的低維行動最終成就高維思考的戰略,二者都很重要,只有都做好了,才能最終帶來高效的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