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碚的市政建設

北碚的市政建設

微信ID:北碚在線

北碚的市政建設,起於盧作孚先生執掌峽防局時,在1934年,以擴大北碚場為目的的填溝工程逐步開展,但真正有大的進展,還是在抗戰時期。

北碚有三層涵義。一層是指北碚場,當時北碚地方政府也喜歡稱其為北碚市,市場的市。一層指是北碚鄉,北碚設管理局後改名為朝陽鎮,以與局治區分。一層指是嘉陵江三峽鄉村建設實驗區署轄區,或者說後來的北碚管理局轄區。而市政建設,當然主要指北碚場和其他鄉鎮的市區的市政建設。

北碚的市政建設

——北碚三十年代初的消防演習可見街景

北碚場最初的街道,都是順勢而成,一節一節的,還有好幾個死衚衕。街道狹窄,沒有下水道,所以盧作孚多次請市政專家來北碚指導,但囿於資金問題,成效不大。

北碚有一個鄉村設計委員會,是在嘉陵江三峽鄉村建設實驗區成立時,組建的一個指導機構,專門延請有名望的專家來指導北碚的各項建設工作,主席何北衡,副主席盧作孚。在1938年5月,增聘了楊家駱,李清悚,四川中學師範部主任章柳泉,四川中學教務委員馬客談等遷碚人士為鄉村建設設計委員會委員,目的就是廣泛徵求意見,吸引大家共同建設北碚。

此時的實驗區,經過調查,到1938年夏,本區面積225平方公里,田地佔70%,其中六成為土。全區的家當才280.0656萬,趕不到民生公司,人家有350萬。其中220萬是田土,24萬是房屋,商業資產近20萬,工業資產僅1.7萬。當然,這些數據裡不包含大明廠、天府煤礦、寶源煤礦和農村銀行。如此窮困,北碚怎麼發展?1938年8月4日傍晚,盧作孚回到北碚,組織區署職員開會到晚上10點,指出了:讓內遷的機構、人員願意遷入,順利遷入,就是北碚發展的資源。為了做到這一點,首先是土地房屋的供應,其次是市政建設。

這之後,北碚重啟市政建設,一方面填溝,擴大街區,一方面整理現有街區,拉通拉直。像臭名遠揚的九口缸,將完全抹去,關廟、禹廟實際阻擋了交通,關廟後的荒溝也由地主馮方谷捐贈出來,可以擇地另建關廟禹廟,再把荒溝填平,這樣把街道打通。另外還規劃剖斷學園、金佛、人和、縉雲四條路,貫通人和、文華兩條路,形成十字形街區,這樣既美觀,也便於空襲後救援。延伸均和路到華鎣路,延伸華鎣路經體育場、新醫院到何家嘴,這邊讓清和路穿防空洞到溫泉。這構想頗大,當然不能一次鋪開,但必須逐步完成。中國銀行的市政專家陸謙受也應盧作孚的邀請,專程來北碚指導。陸謙受考察了幾天後,給出了詳細的指導意見,在肯定區署打通街道構想的同時,主要強調了衛生問題,包括飲用水、環境、汙水,區署也由此決定就把新村下水道的建設納入規劃。

北碚的市政建設

——原來最漂亮的公園路

由新村工作隊長劉騏良主持,以調整各市場為目的的填溝工程開始了,接著前年完成的民眾馬路,繼續填溝,並抬高學園路,讓北碚場平整起來。就這樣,一邊建新區,一邊擴舊場,推動市政建設。

1939年第二波遷入潮湧來,北碚仍然以擴新區和填溝這兩招應對。尤其填溝造屋,對平抑房價起了重要作用。

先是在1939年8月,北碚市街的路名,除嘉陵路、溫泉路保留外,其餘更改,以抗戰中失陷的省份和重要城市的名字為主,既有紀念意義,又洋氣。公園路改為中正路,縉雲路改為漢口路,東山路改為蘆溝橋路,白雲路改為熱河路,和睦路改為廣州路,西山路改為吉林路,華鎣路改為武昌路,青北公路連民眾馬路改為中山路,金佛路改為上海路,均和路改為南京路,黃山路改為廬山路,人和路改為天津路,學園路改為大連路,清和路改為遼寧路,文華路改為北平路,歇馬路改為黑龍江路。新村內有4條路:梁任公路,王銘章路,郝夢麟路,蔡鍔路。後來新村背後開了條路連接場上,命名為林森路。

路名確定,開始拓寬中正路,接通南京路到中山路,接通廣州路到碼頭躉船。又把場上臨街的老舊破房,分片區撤除新建。平民公園也另設門,取衛生所與兼善公寓之間,修大道直通青北公路。這條大道被命名為爾昌大道,因為是王爾昌全額捐建的。

北碚的市政建設

——現在的遼寧路右邊就是會龍溪

1940年初,由市政整理委員會主任吳定域主持,挨戶動員中山路沿街居民助力,從新村經中山路到江邊的兩根下水道工程啟動。年底,禹廟產權問題解決後,禹王、關帝與周倉、關品,均在鞭炮聲中迎至新營房和圖書館,禹廟、關廟撤除。在北平路與天津路之間,新修了條廬山路,原廬山路與為廣州路接通為一條。

1041年底,中山路上的下水道修好一條,開建第二條,同時開始填會龍溪。

1942年5月,動工把中山路至會龍橋段加高3米,與關廟街道持平。7月,廬山路上的關廟舊址開始修新房子。8月,中山路的填溝工程全部完成,開打三合土路面。12月,中山路全面完成後,又開始會龍橋填溝工程。

會龍橋基本上是會龍溪最深的部位,填起來相當費力,原擬半年完工,可到了1943年底,新修的總神廟都完竣了,前面半段都開始建新房了,這邊還差多大一截。不得已,請調了一個營的壯丁,也請了好久沒請來,只有自己慢慢填,直到1945年4月才完工。

北碚的市政建設

——這就是標準大道中山路

慢是慢了點,沒辦法,誰叫管理局窮呢?但終歸是把事情辦好了,北碚的市政建設打好了基礎,這才有路面上寬大整齊的街道,漂亮的花園。這才有了城市模樣。


北碚的市政建設


出品人 | 劉懿鋒

排 版 | 微 瀾

策 劃 | 高晨露

講述人文故事 | 寫意生活印象

揭秘城市性格 | 鐫刻時代瞬間

新時代 | 新青年 | 新文化


微信ID:北碚在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