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收藏新會陳皮尤其火熱,怎麼辨別?能以厚薄“論英雄”嗎?

今年,隨著2020年版《中國藥典》對廣陳皮質量標準做出單獨限度標準、鍾南山院士公開推薦新會陳皮等好消息陸續發佈,新會陳皮產業迎來重大利好,也帶動新一波收藏熱潮。除了如何辨別是否正宗新會陳皮,人們還喜歡討論,

皮薄還是皮厚的新會陳皮,質量更優?

今年收藏新會陳皮尤其火熱,怎麼辨別?能以厚薄“論英雄”嗎?

今年收藏新會陳皮尤其火熱,怎麼辨別?能以厚薄“論英雄”嗎?

以上是新會陳皮/茶枝柑皮的實拍圖,均為自然陳化,所屬年份為2013年到2019年,產區也各有不同。小編選出其中三份,請各位讀者僅從片張厚薄程度,判斷哪一份年份最久?哪一份可能是你的收藏心水?


今年收藏新會陳皮尤其火熱,怎麼辨別?能以厚薄“論英雄”嗎?

長按二維碼看答案▶

今年收藏新會陳皮尤其火熱,怎麼辨別?能以厚薄“論英雄”嗎?

今年收藏新會陳皮尤其火熱,怎麼辨別?能以厚薄“論英雄”嗎?

長按二維碼看答案▶

今年收藏新會陳皮尤其火熱,怎麼辨別?能以厚薄“論英雄”嗎?

今年收藏新會陳皮尤其火熱,怎麼辨別?能以厚薄“論英雄”嗎?

長按二維碼看答案▶

今年收藏新會陳皮尤其火熱,怎麼辨別?能以厚薄“論英雄”嗎?


看到這裡,相信不少人已經做完小測試。沒猜中的話,也不要氣餒,因為新會陳皮的原料是茶枝柑,而柑皮的厚薄受多種因素影響,難以“單憑厚薄論英雄”。


柑樹培育方式、樹齡的影響


今年收藏新會陳皮尤其火熱,怎麼辨別?能以厚薄“論英雄”嗎?

在新會,茶枝柑樹培育方式主要為嫁接(駁枝)和圈枝兩種,嫁接柑果型較大較圓,皮整體偏厚。

圈枝柑則果實偏小,果型較扁,果皮較薄,油室密集飽滿。


茶枝柑樹多在第三年才收果,在此之前,一直在汲取水土營養,紮根生長,此時收穫的柑果皮偏厚。而隨著樹齡增長,柑果皮會逐漸變薄。十年以上的老樹,皮則會更薄,在開皮時要特別小心,保持三瓣外觀完好。


種植地形、土壤的影響

今年收藏新會陳皮尤其火熱,怎麼辨別?能以厚薄“論英雄”嗎?

新會地處珠江三角洲水網地帶平原區,以水田建園和採用河水灌溉是新會陳皮的生產特點,但由於地下水位高,加上每年受颱風暴潮的影響,低窪地方易出現洪澇,造就茶枝柑園“獨立排灌大小套河”“深溝高畦高位種植”等特點。


在部分產區因地制宜,也有建立在山地的柑園,光照分佈受地形影響存在差異,土壤含水量較低,出產柑果個頭偏小而皮薄;水田柑園的話,光照相對均勻,土壤沉積物豐富且含水量較多,使是同一批圈枝柑樹產出的鮮果,個頭會稍大而皮稍厚。

採收的影響

今年收藏新會陳皮尤其火熱,怎麼辨別?能以厚薄“論英雄”嗎?

自古以來,新會陳皮從採收開始就樹立分級質量概念,獨有“三時”“三式”“三色”“三級”和“三瓣”採級分級標準。“三時”指農曆立秋秋分採、秋分立冬立冬冬至後三個採收時段,分別採摘青柑、二紅柑和大紅柑。


這樣的採收方法,能提高果樹產量和柑果質量,對樹勢恢復也有好處。根據茶枝柑生長規律,越往後越成熟,果皮就越厚越柔韌,因此製成的三種新會陳皮,青皮最薄,二紅皮次之,大紅皮最厚


陳化年份的影響

今年收藏新會陳皮尤其火熱,怎麼辨別?能以厚薄“論英雄”嗎?

以上說的都是“先天性因素”,陳化年份又是如何影響新會陳皮的厚薄程度?主要通過含水量內囊。年份較低的新會陳皮(柑皮),含水量相對高,且皮身陳化程度較低,內囊保留多。而年份高的新會陳皮,含水量偏低,內囊也會隨著陳化歲月增長自然脫落,皮身變薄。


因此,正宗的新會老陳皮,內囊脫落呈不規則狀,整體質感輕、硬、脆、薄。如果買到皮身很厚、顏色深得不自然、內囊呈完整緊實狀的“高年份陳皮”,那得注意了,可能是做舊陳皮。


今年收藏新會陳皮尤其火熱,怎麼辨別?能以厚薄“論英雄”嗎?

雖然,單憑陳皮厚薄難以判斷質量高低,但它是鑑別重要標準之一。根據陳皮溯源標籤得到的產區、土壤、品類、採摘期等信息,再綜合顏色、香氣等實際觀感,能讓各位在挑選收藏新會陳皮的時候,有更多鑑別標準參考。


部分參考圖片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