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週到半天,南沙就是這麼快!”

“從一週到半天,南沙就是這麼快!”
“從一週到半天,南沙就是這麼快!”

4月21日,廣東自貿試驗區南沙片區將迎來五週歲生日。五年是一道關口,跨度足以用來回首和盤點。五年來,南沙的變化可謂翻天覆地,人多了、路寬了、房高了、景靚了,註冊企業更多了,經濟社會發展更快了,學校和醫院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好了。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為人民。無論是城市規劃還是城市建設,無論是新城區建設還是老城區改造,都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作為南沙的居民,我們每個人都是變化的見證者,同時也是歷史的創造者。在廣東自貿區南沙片區掛牌五週年之際,融媒體中心記者走訪了多位隨著南沙自貿區一起成長的市民,聽他們講述自己眼中的“我與自貿區五週年”。

他們中有科研工作者,有參與政務服務創新的政務工作者,有參與重大項目建設的工程師,有推動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的法官,有回鄉創業的大學生,有紮根南沙共建大灣區的港澳青年,有獨角獸企業中的創業大咖。他們的精彩故事是南沙新區和自貿區建設的投射,是南沙五年來成長的故事,也是我們每個人正在經歷的故事。

我們為南沙過去的五年歡呼,我們更加期待下一個五年,下一個十年,乃至下一個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新南沙。

那是生氣勃勃的未來之城,那是充滿活力的大灣區中心,那是我們為之奮鬥的家。

“我與自貿區五週年”

五年前南沙自貿區掛牌前後,剛剛大學畢業的90後姑娘鍾嘉敏來到南沙區政務服務中心,成為一名企業幫辦服務人員。

五年後,鍾嘉敏已經是南沙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政務服務中心創新組的組長。

“從一週到半天,南沙就是這麼快!”

在五年的時間裡面,她見證了南沙政務服務創新的巨大變化,南沙區“一口受理”服務從自貿區成立之初的“四證合一”,發展到現在的“6+X”一口受理服務模式,企業註冊設立時間從一週變成當天幾個小時內即可完成,企業開辦也真正實現了零成本。

五年見證42項

改革創新成果

“五年前,當我剛來到南沙區政務服務中心的時候,當時全區還在實行‘四證合一’,雖然這在當時已經是全國領先,但是企業辦事還是需要較長的時間,有時候甚至需要跑多個部門,花費一個星期才能註冊完成企業。”

鍾嘉敏回憶道,南沙自貿區成立的這五年來,南沙“一口受理”窗口實現了從“四證合一”到目前的“一口受理6+X證照聯辦”模式,市民到南沙區政務服務中心設立註冊企業只需短短几個小時就可完成,實現了辦事效率質的飛躍。同時,她也見證了42項行政審批改革、政務服務創新成果在南沙誕生。

“從一週到半天,南沙就是這麼快!”

資料圖

“在我剛剛來到南沙區政務服務中心工作的時候,我是從事企業幫辦服務,為有意向到南沙投資的企業提供全程的幫辦服務。”鍾嘉敏告訴小南,在南沙自貿區剛剛成立的時候,當時幫辦的業務件數不是很多,有時候一天只接待五六十人。但是隨著自貿區快速建設發展,等到2016年,她有時候一天要完成一百多單的企業幫辦諮詢業務。

“在企業幫辦服務的工作經歷對我的幫助很大。在為企業提供幫辦服務的時候,很多企業工作人員說南沙的政務服務很貼心,有了幫辦人員的指引,辦事變得輕鬆很多,我還收到過來自好幾個企業的親筆感謝信,那時候真的很有成就感。”鍾嘉敏說道。

“從一週到半天,南沙就是這麼快!”

資料圖

常交流勤思考

急辦事人所需

目前,鍾嘉敏在南沙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政務服務中心創新組工作,每天8點多鐘,她便來到單位開始一天的工作。

在工作中,她也經常來到南沙區政務服務中心辦事大廳,和大廳內負責窗口業務的同事、辦事群眾進行交流,同時思考政務中心如何為辦事群眾提供更加貼心、便利的服務。

“從一週到半天,南沙就是這麼快!”

“我認為在政務服務工作中,換位思考非常重要。假設我是辦事群眾,我希望政務服務大廳給我提供哪些便利?這是我在自己的工作中常常思考的一個問題。”鍾嘉敏告訴小南,為此,南沙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推出了很多切實的便民舉措,在一些細節的地方為辦事群眾考慮,降低企業的辦事成本。“南沙有一些免費的辦事舉措以及企業大禮包,都是從便民的角度考慮推出的。”

“從一週到半天,南沙就是這麼快!”

對於南沙政務創新未來的工作方向,鍾嘉敏也有自己的思考。“南沙自貿區成立五週年了,在這五年內,南沙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地帶,和粵港澳大灣區以及國內外其他地區的政務服務交流合作是南沙政務服務發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時,隨著互聯網的不斷髮展,線上政務服務也將成為趨勢。”鍾嘉敏告訴小南,南沙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在自貿區成立的五年內,已經和國內多家政務中心合作開展“異地通辦”服務。

“從一週到半天,南沙就是這麼快!”

資料圖

編輯:Sybil

來源:南沙區融媒體中心

文字:舒霞

圖片:李夏同

通訊員:黃毅良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本文由“廣州南沙發布”原創發佈,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公眾號不得轉載改編,歡迎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