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父母多一點”逗比“,孩子會是怎樣的情形?

孩子要去遠方上學。

父母牽腸掛肚,臨走千叮萬囑;女兒依依不捨,淚灑千行。這是離別的想像中畫風吧。

家庭教育中,父母多一點”逗比“,孩子會是怎樣的情形?

更何況還有那麼多古詩詞寫盡了離別愁緒:

  • 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西廂記·長亭送別》 王實甫
  •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雨霖鈴》 柳永
  •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贈別》 杜牧

偏偏在國外,有一個老爸,就不按套路出牌。女兒要坐火車離開了,他在火車外做什麼?

家庭教育中,父母多一點”逗比“,孩子會是怎樣的情形?

哈哈,他是想要和我的火車賽跑嗎?

對了,你沒看錯,他在追火車呢。

還有這樣的:

家庭教育中,父母多一點”逗比“,孩子會是怎樣的情形?

快,老爸快跑啊

和這樣的:

家庭教育中,父母多一點”逗比“,孩子會是怎樣的情形?

哇,老爸真棒,和火車一樣快呢

這位老爸可真是體力充沛啊,實力趕超火車!咦?我笑噴的臉上怎麼眼眶溼了?再一回頭看網友,原來大家都暗自抹淚呢。

好逗比的老爸。

要是我們的老爸,也是這麼逗比,那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呢?

(1)

很多網友都分享過他們老爸的趣事。因為父母與子女的親情關係,在笑中總能讓人感動。

家庭教育中,父母多一點”逗比“,孩子會是怎樣的情形?

爸爸送了女兒一件新衣服,把自己的照片印了上去。目的呢,當然是把那些想欺負女兒的人都嚇跑。

這位老爸可以說是用心良苦。

還有一位爸爸,為了阻止女兒穿超短褲上學,他的方式不是吵架,不是把女兒衣服藏起來,而是自己也穿超短褲去接女兒放學:

家庭教育中,父母多一點”逗比“,孩子會是怎樣的情形?

如此一來,女兒也受不了,自動放棄了原來的行為。

可見,無論是生活日常,還是教育,作為父親,並沒有放棄原則和地位。他們雖然用了幽默的處理方式,卻把核心的關注點表達得很明確:

  • 圖一是:女兒,在學校不要軟弱,老爸站在你身後呢;
  • 圖二是:爸爸不允許孩子你穿太暴露的服裝上學。

誰說幽默和威嚴不可以兼得?威嚴的主題用幽默去表達,孩子沒有感覺到壓力,反而更不容易產生對抗。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赫爾曼 • 黑塞說過:“幽默起源於不太認真地看待自己。”

太過於看重自己的人,很難產生幽默感。

在思想開明的現代,人們更傾向於平等的和子女相處。不再像傳統的那樣過份地塑造自身形象,因此更容易產生幽默,逗比的事也層出不窮。

(2)

錢仁康說:”幽默是一切智慧的光芒,照耀在古今哲人的靈性中間。凡有幽默的素養者,都是聰敏穎悟的。他們會用幽默手腕解決一切困難問題,而把每一種事態安排得從容不迫,恰到好處。“

家庭教育中,媽媽常常會責罰不聽話的孩子,甚至怒吼孩子,這已經成為很多媽媽不得已的心酸經歷,也成了孩子們的噩夢。在這個時候,有一個”逗比“爸爸的出現,往往能化干戈於玉帛。更起著難能可貴的作用。

一個小男孩,隨父母走在商場裡,看見櫥櫃裡的玩具小飛俠就不走了,非要買。

媽媽說:”家裡已經有很多了啊。”說著硬要把孩子拉走。

這個時候爸爸蹲下來把手臂一張說:“兒子,快到我背上來,飛機要起飛了呢。”

小男孩破涕為笑。奔到爸爸身邊,也忘記了要買玩具的事。

一幕哭鬧大戲消於無形,緊張氛圍遁消,也化解了大人的尷尬。

家庭教育中,父母多一點”逗比“,孩子會是怎樣的情形?

逗比氛圍能讓家庭的成員更開朗。

洪荒少女傅園慧,為全國人們熟知。事實上,她的好性格也來源於她有個逗比的爸爸。

熱播綜藝《我家那閨女》中,傅爸爸從出場到結局都透露著笑料。

比如當維嘉問到傅園慧爸爸以後女兒要不要以他為標準來找另一半的時候,他停頓了一下,表情傲嬌地說道,“像我這樣的絕世好男人很難找了。”

一下子圈粉無數。

傅爸爸也因為事無鉅細寵溺孩子受到網友詬病。“巨嬰”、“溺愛”、“沒禮貌”等詞眼出現在網絡評價裡。一直很想保護好女兒的傅春昇,反而是被女兒勸過:不要去管那些網上言論,就做好自己。

幽默帶給孩子的開朗灑脫是普通教育難以做到的。

家庭教育中,父母多一點”逗比“,孩子會是怎樣的情形?

甜馨的爸爸賈乃亮也是超級逗比的一個人,他和女兒的歌曲《大王叫我來巡山》傳遍大街小巷,裡面就見證了賈乃亮是如何扮演小妖逗女兒開心的。

還有次在家裡cosplay孫悟空,帶上假髮出現,把小甜馨嚇得直喊救命。

《爸爸去哪兒》裡,甜馨不吃飯還拼命拍桌子,賈乃亮嚴肅的說:”馨兒,你要是不吃飯我就生氣了!“

被爸爸的表情嚇壞,甜馨連喊著:”我不要爸爸,我不要爸爸。“

賈乃亮馬上開始裝委屈,哭著說:”馨馨不吃飯,也不喜歡爸爸……“

甜馨自覺理虧,安撫道:”我逗你玩呢。“

看,幽默還培養了孩子的高情商。

所以,家庭教育中,多一些輕鬆幽默,可以緩解緊張的氛圍,可以增進親子溝通,還可以提升孩子的高情商,培養出開朗豁達的性格

(3)

有些父母困惑,誰不喜歡幽默的家庭?可想要點幽默,就是難以做到。

  • 有人說:“幽默屬於樂觀的人,幽默屬於生活中的強者。”
  • 有人說:“幽默是表明人們對自己的事業具有信心,並且表示自己佔有優勢的標誌。”
  • 有人說:”幽默是在廣聞博見的基礎上產生奇妙聯想而湧現的語言。“

這些名句卻把普通大眾摒棄在幽默之外,好像想學一點幽默就得具備太多非凡品質和學識。

但實際上,掌握以下小訣竅,逗比事件自然來:

1.控制好情緒

動畫片《小豬佩奇》深受孩子們喜愛。在第一集裡有這麼一段:

佩奇和喬治在泥坑裡跳得渾身泥水,他們跑進屋裡把地板也弄髒了。

豬爸爸看見後第一反映:哦,天哪。

但他轉而說:”讓我猜猜你們剛才幹什麼去了?看電視了?泡澡了?“

孩子們得意的說:"都不是。”

豬爸爸這才說:“噢,你們是去跳泥坑了。哈哈,看看你們弄得多髒啊。”

2.掌握說話的角度

爸爸被醫生通知了要化療,化療需要把頭髮剃光。這會讓孩子覺得奇怪的。

所以爸爸就換了個方式去問孩子:”你覺得爸爸壯嗎?“

兒:“嗯。”

爸爸:“你覺得少林功夫厲害嗎?”

兒子:“厲害。”

爸爸:“如果我剃成光頭,練少林功夫好嗎?”

兒子拍手:“太好了!”

3.多用肢體表達

比如文章開頭追火車的爸爸。還比如為了支持女兒學體操,爸爸搞笑模仿女兒動作:

家庭教育中,父母多一點”逗比“,孩子會是怎樣的情形?

如果你不知道對孩子說什麼,那就模仿他吧。

4.創造生活中的小紀念事件

比如每天爸爸都會出去散步做運動,於是每天帶回一片樹葉給孩子。他會告訴孩子:“我今天帶回的是雲。昨天帶回的是一條龍……”積累得多了,他會說:“噢,我帶回了一整個秋天。”

再比如每年全家都會外出旅遊,不妨一起做個逗比的旅遊打卡姿勢吧:

家庭教育中,父母多一點”逗比“,孩子會是怎樣的情形?

家庭教育中,父母多一點”逗比“,孩子會是怎樣的情形?

圖片來源於網絡

只要父母肯放下架子,和孩子們一起瘋一起開玩笑;只要父母多花一點心思,創造一點小特別。逗比的事也可以發生在你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