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載譽歸,寒冬逆行入荊楚

春暖花開載譽歸,寒冬逆行入荊楚

市領導迎接援鄂醫 護人員平安回家

春暖花開載譽歸,寒冬逆行入荊楚

致敬“逆行者”

春暖花開載譽歸,寒冬逆行入荊楚

一個都不少

春暖花開載譽歸,寒冬逆行入荊楚

我們回家了

靈秀湖北,楚楚動人。千里草原,勇“蒙”向前。

疫情當前,遠在3000公里外的呼倫貝爾醫療隊日夜兼程,奔赴湖北。他們中有像李金聖一樣的援非醫生,有像薩仁託亞一樣的仁心醫者,有像王豔玲一樣的扎蘭姐姐,有像於婷婷一樣的待嫁新娘,有像陳亮一樣的蒙古族姑娘,有像裴憲桐一樣的青春少年……

他們挺身而出,以“吃苦耐勞、一往無前”的蒙古馬精神,科學、專業、規範、高效的醫務技能和“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職業精神,與全國抗疫戰線的同仁們一同攻堅克難,彰顯草原白衣戰士的英雄本色。

不見硝煙,卻有生死。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呼倫貝爾市先後派出2批共52名醫護工作者組成醫療隊支援湖北。

在這場援助行動中,地區界限被跨越,融為一體;民族概念被打破,勠力同心。內蒙古人民與湖北人民同舟共濟、共克時艱,書寫了兩地人民守望相助的傳世佳話。

在湖北,內蒙古醫療隊員與當地醫護人員互相關心、互相照顧、互相保護。通過這次疫情,湖北人民更加了解內蒙古人民的善良、豁達和奮鬥精神。

在呼倫貝爾,通過媒體的報道,通過醫務人員工作之餘的點滴記錄,人們知道了武漢市和沙洋縣的疫情,聽到了隔離病區的故事,更記住了湖北人民的聰慧、細膩和感恩情懷。

這些來自草原的最美“逆行者”,用他們的堅守與奉獻,構築起一道道抗疫防線,讓人們真切體會到什麼是英雄的無畏、堅韌。今天,本報為您講述部分援湖北醫療隊員的抗疫故事——

他們,“火線入黨”彰顯使命擔當

本報記者 王秋月

春暖花開載譽歸,寒冬逆行入荊楚

“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3月23日,一句句嘹亮的入黨誓詞在空中迴盪。特殊的“火線入黨”宣誓儀式正在武漢市漢陽區陶家嶺舉行。呼倫貝爾市第二批援鄂醫療隊員郭平、單楠楠、高娃、陳亮、高向楠在這裡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

出發之前,市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醫生郭平剛剛從滿洲里趕回海拉爾。從一個“一線”奔赴另一個“一線”,除了果敢和擔當,更多的是一份捨我其誰的奉獻精神。郭平告訴記者:“在舉行入黨宣誓時,我們中的很多人都激動得熱淚盈眶。能在這樣的特殊地點和時間入黨,我感到非常自豪。我會在黨和人民需要的時候,挺身向前。”

“都說重症醫學科風險高、工作量大,其實要說風險,每一名奮戰在抗疫一線的人員都是冒著被感染的風險在工作。救死扶傷是我們醫療工作者的本職,見到患者首先想到的是救人,其次才是感染的問題。”市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醫生單楠楠對記者說。單楠楠用實際行動詮釋著積極向黨組織靠攏的決心。在重症醫學科,為了搶救危重病人,醫生會進行一些開放氣道、呼吸機輔助呼吸等有創操作,感染風險較高。但是單楠楠總是說:“只要患者需要,重症人不懼風險,全力以赴!”

戰場上的旗幟分外鮮紅奪目,戰鬥中的誓言尤其震撼心靈。市蒙醫醫院內科護士長高娃說:“6年間我向組織遞交了39份思想彙報,加入中國共產黨是我一直以來夢寐以求的事,成為一名共產黨員於我而言是一件無上光榮的事情。現在我的夢想實現了,以後我會更加嚴格要求自己,立足本職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

市蒙醫醫院護理手術室護士陳亮是一位美麗大方的蒙古族姑娘。性格開朗的她,在護理之餘經常為病患唱家鄉的草原歌曲,歌聲在病區裡迴盪,彷彿把患者帶到了遼闊的草原上。她說,入黨一直是她的願望,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期、特殊的地點,這個願望實現了。當黨徽佩戴在胸前的一刻,她感覺無比光榮,同時也感到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她以後會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凡事都要衝在前,充分發揮黨員帶頭作用。

扎蘭屯市中蒙醫院重症醫學科護士高向楠告訴記者:“能夠成為一名共產黨員讓我感到十分自豪,也讓我的內心得到一次洗禮與昇華。尤其是在疫情之下這樣一個特殊的時間節點入黨,這讓我倍受鼓舞。我會以身作則,時刻嚴格要求自己,越是艱險越向前,也會帶動身邊更多的人加入到我們的黨組織中。”

李今聖:靜水流深 大愛無言

本報記者 王秋月

春暖花開載譽歸,寒冬逆行入荊楚

李今聖

呼倫貝爾市第二批援鄂醫療隊隊長、內蒙古林業總醫院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

2月17日,呼倫貝爾市第二批37名援鄂醫療隊員披掛上陣,踏上抗疫征程。這一天,距離李今聖結束援盧旺達回國僅僅過去123天。

李今聖是內蒙古林業總醫院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28年的從醫之路不僅成就了他精湛的醫術,也彰顯了他救死扶傷的誓言初心。從非典到援非,他總是勇當先鋒衝在前。這一次,他又主動請纓奔赴防治疫情的最前線。作為一名有著30年黨齡的老黨員,李今聖總是說:“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就是要去最需要我們的地方,越是艱險我們就越要向前!”

除了擔任呼倫貝爾市第二批援鄂醫療隊隊長之外,李今聖還是內蒙古第五批援湖北醫療隊臨時黨總支副書記兼第一支部書記。此次援湖北醫療救治工作中,李今聖和他的隊員們到達的是疫區“震中”——武漢市礄口區的武漢市肺科醫院。這裡也是國家定點收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醫院之一。

作為隊長兼武漢市肺科醫院呼吸與重症2療區救治組組長,李今聖每天除了完成自己的醫療救治工作外,還會對隊員的起居飲食、生活物資、駐地消毒、個人防護等方面進行安排和叮囑。為疏導隊員們的壓力,李今聖聯繫自治區和市精神衛生中心的專家為隊員們開展心理疏導。他說:“我是這樣告訴自己的,也是這樣告訴隊員的,一定把大家平平安安帶回家!”

在呼倫貝爾市第二批援鄂醫療隊中,年紀小的隊員今年24歲,年長的超過50歲。面對危險和困難,他們從未退縮,用實際行動踐行“健康所繫,性命相托”的誓言。說起隊員,李今聖滿臉自豪:“在這40多天裡,全隊隊員都非常努力,沒有一個人叫苦叫累,沒有一個人掉隊。隨著工作的不斷開展,我們得到了當地醫護人員和患者的一致好評。不僅如此,這些天裡我們還收到了30多封表揚信和獎狀、錦旗。這些都是對我們工作的認可。”

李今聖還告訴記者:“作為一名醫生,病人需要我、國家需要我,這就是我不斷前行的動力源泉!”每一次的義無反顧,每一回的勇往直前,李今聖用他的實際行動踐行著醫者職責,樹起了共產黨員這面永不褪色的紅旗。

郭平:用行動詮釋醫者初心

本報見習記者 徐曉梅

春暖花開載譽歸,寒冬逆行入荊楚

郭平

呼倫貝爾市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醫生

1月26日大年初二上午,還在出發熱門診。中午,踏上支援滿洲里市醫院的征程。2月17日,隨呼倫貝爾市第二批援鄂醫療隊出征,被分配到武漢市肺科醫院,全程參與患者的救治工作。3月31日,平安撤離返回鄂爾多斯市,進行14天的集中醫學隔離觀察與休整。這就是市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醫生郭平的抗疫軌跡。

郭平主要負責呼吸與危重症患者的診治。他的母親和愛人也都是醫生。疫情當前,每位醫生都是衝鋒在前的戰士,郭平夫婦二人也都堅守在崗位上,只能把兒子留在爺爺奶奶家。他說:“家人都很支持我的工作,所以我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從滿洲里歸來後,郭平與家人只匆匆見了一面,就奔赴湖北。

“武漢市肺科醫院接收的都是重症和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我所在的是八樓一病區,患者一直保持在50至60人的狀態。起初心裡是忐忑的,因為想到家裡年邁的父母,懵懂的孩子……一切都是我的牽掛與擔憂。但是當投身到這場戰鬥中時,就會自覺肩負起自己的使命和責任。看著患者期盼與信任的目光,一切付出與努力都是值得的。”郭平告訴記者。

隨著武漢氣溫逐漸回暖,高強度的工作節奏、厚重防護服的包裹,醫務人員連呼吸都有些困難。每次工作結束後,脫下防護服的他們都是汗流浹背。郭平說:“一次值班期間,一位護士虛脫了,意識模糊。我們進行緊急搶救。期間,病房人手短缺,但工作仍有條不紊地進行。因為其他醫護人員很有默契地補上空位,讓患者的診療正常運行。這件事讓我感觸頗深,穿上白衣,我們就是穿上戰袍,所有人的擔當、團結發揮了巨大作用。”

郭平說:“現在滿洲里輸入型病例增多,我已經和醫院聯繫溝通,只要需要我,我還可以再戰。希望能用我已經積累到的經驗,為家鄉再貢獻一份力量。”

沒有華麗的語言,沒有面對高強度工作的抱怨,郭平和他的戰友們用行動詮釋初心和使命,用付出彰顯責任與擔當。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攜手並進,面對無情病毒書寫著人間溫暖。

裴憲桐:用青春書寫戰“疫”擔當

本報見習記者 彩虹

春暖花開載譽歸,寒冬逆行入荊楚

裴憲桐

呼倫貝爾市中蒙醫院急診護理科護士

1996年出生的裴憲桐是市中蒙醫院急診護理科的一名護士。2月17日,接到單位馳援武漢的通知,裴憲桐主動請願,放棄休假時間,放棄與親人的團聚時刻,毅然決然地踏上離鄉之旅。就這樣,他成為呼倫貝爾市第二批援鄂醫療隊的一員。他是醫療隊裡年齡最小的隊員,也是唯一的一名男護士。

到達武漢,裴憲桐的工作是在武漢市肺科醫院ICU病區。ICU是醫院裡任務最重、傳染性最強、暴露風險最大的區域,也是他與病毒戰鬥的地方。在那裡,他面對的都是危重症患者。和其他一線的醫護工作者一樣,他每天穿著密不透氣的防護服穿梭在病人之間,泡在汗水裡工作早已是常態。為了節省時間,他常常一整天水米不進。儘管護理工作繁瑣辛苦,但裴憲桐對患者的細緻照顧不會減少。他總覺得,關鍵時刻,多辛苦一點兒,多做一點兒,病人就有可能儘快治癒。

說到讓他印象深刻的患者,裴憲桐說,有2位患者是武漢中心醫院的醫生,最初生命體徵都不穩定,一位上著血濾機,一位戴著ECMO機器。經過醫療隊精心的救治和照顧,2位醫生都轉出重症病區,恢復得很好。“在40多天裡護理過很多病人,看到他們病情穩定,而且有3位重症病人能健康出院,我就覺得這一趟沒白去。”裴憲桐堅定地說。

在支援一線的過程中,很多生活中的細節讓裴憲桐心生感動,倍感溫暖。自內蒙古醫療隊到達武漢後,武漢市第十七中學校長戴勝偉負責為隊員們協調衣食住行等後勤保障。他事無鉅細、有求必應,悉心照顧醫療隊員們的生活,大家都親切地稱他為“戴阿爸”“武漢爸爸”。“聽到我是1996年10月出生的,戴阿爸說他的孩子就比我大2個月。他把我當成自己家的孩子一樣看待,衣食住行都特別照顧。我們走的前一天下午,說好一起包餃子,吃團圓飯,但一直沒有看到戴阿爸。後來就聽說了他突然去世的消息,真的是接受不了,我們所有人都很難受。”說到這兒,這個堅強的大男孩幾度哽咽。“我們走之前本來打算買一束花送給他,但是還沒等到離別的時候他就先離開了。我們連夜疊了1000只千紙鶴,希望能陪伴他,讓他在另一個世界不會太孤單。”說完,他陷入了久久的沉默。“武漢爸爸”因為突發疾病搶救無效,永遠停止了為愛奔跑的腳步,但是他的愛與關懷已永遠留在裴憲桐的心中。

一線的工作極其辛苦,為減輕父母的顧慮,他報喜不報憂,一直把最好的一面呈現給父母。今天,這個第一次離家這麼久的孩子,這個平時喜歡籃球、唱歌和美食的大男孩,這個能在危急時刻衝鋒陷陣的醫護工作者,平安回家了!

故事裡充滿著溫情和淚水,這次特殊的經歷對每一位醫護人員來說,都是此生難忘的記憶。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面對這次疫情大考,眾多年輕醫護工作者用堅守和奉獻詮釋了責任和擔當。

薩仁託亞:忘不了那聲“謝謝”

本報見習記者 彩虹

抗擊疫情,是一場沒有旁觀者的全民戰爭。她是醫護工作者,也是父母最牽掛的女兒,更是孩子最愛的母親。可面對疫情,她毅然選擇了逆向而行。她就是市中蒙醫院護理科護士長薩仁託亞。

2月18日,醫療隊到達武漢肺科醫院參加培訓。21日就正式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武漢肺科醫院是指定接收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醫院,是“一線中的一線”。逆行的人生並非生而強大,只是炙熱的心中有著深深的責任。在ICU,重症患者生活不能自理,需要經常翻俯臥立,基本整夜無休,醫護人員除了常規的護理之外,還要照顧患者的日常生活。

“很多老年患者,因為沒有家屬也沒有陪護,就需要我們為他們餵飯喂水、洗頭、擦浴,晚上幫忙打洗腳水,準備換洗的衣服。在這些老人的心中,我們就像他們的孩子,他們也把我們當做親人。”薩仁託亞說。

前線的白衣戰士不是一個人在戰鬥,醫療隊到達武漢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支持,時刻讓她暖心和淚目。“最讓我感動的是武漢的醫護人員,在醫療條件有限、醫院早已經超負荷運轉的情況下,他們一直在堅守。防護物資短缺,隨時都有被感染的危險,但他們仍然衝鋒在前,和死神較量。”薩仁託亞感慨地說道。

“剛到武漢的時候經常聽他們說,多虧你們來了,非常感謝。我們並肩作戰,搶救病危的患者,看到有的患者出院了,我們一起高興,很多患者激動地哭著感謝我們,我們也感動地直流淚。”武漢人民的熱情擔當和奉獻時刻感動著她。

除了醫生和患者的感謝,她還收到了一些特別的“謝謝”。在ICU,每天有喜悅,也有離別。她打電話通知去世患者的家屬,他們在哽咽之後會說謝謝,辛苦了,知道你們盡力了。“謝謝”這個再平常不過的一句話,在救死扶傷面前卻變得意義深刻,讓這位堅強的護士多了對生命的感悟,也更加堅定了自己的責任。

她說:“其實我們不是英雄,我們也不想當英雄,我們只是履行了自己的職責,做了我們醫生護士本該做的事。”正是這樣一個個普通的醫護人員用堅韌與擔當,訴說著大愛無疆的醫者仁心。他們,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春暖花開載譽歸,寒冬逆行入荊楚

薩仁託亞

呼倫貝爾市中蒙醫院護理科護士長

陳亮:最美的蒙古族姑娘

本報記者 陳靜文

在疫情暴發的危急關頭,我市先後組織兩批醫療隊奔赴湖北前線進行醫療援助,市蒙醫醫院護士長陳亮作為其中一員出征武漢。

2月17日早7點,陳亮接到醫院緊急通知前往湖北支援。陳亮從事臨床護理工作已有20年了,她熟練掌握手術護理知識與技能操作,業務能力強,此次成為醫療隊的一員,她心裡萬分激動。10點鐘開完會回家匆忙地收拾了行囊,下午3點多登上了飛往呼和浩特的飛機。2月18日下午,醫療隊飛往武漢。

醫療隊支援的是武漢肺科醫院,也是武漢首批收治新冠肺炎的醫院之一。雖然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和充分的心理準備,陳亮還是感受到了嚴峻的挑戰。多小時不吃不喝不排,長時間穿著厚重的三級防護服,在零上二十幾度的環境下穿梭,悶熱、憋氣等不適一起湧上,但是隻要碰到劇烈咳嗽或者需要照顧的的病人,即使再不適、再危險,陳亮依然會義無反顧衝上去近距離照顧。每次從病房下班後,脫去防護用品,她的臉上是口罩帽子留下來的深深痕跡,手已經被汗水泡得發白。

經過幾天的工作,陳亮已經很好地適應了穿著笨拙厚重的防護服為患者做治療,為他們服務。陳亮工作的病房是在武漢肺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二病區,患者主要以老年人為主,他們的思想包袱和顧慮相對比較重,性格開朗的她就在護理之餘和老人們聊天,為他們唱家鄉的草原歌曲,給他們鼓勵。每當患者問“我還能好起來嗎?”,她總是直視患者,用堅定的語氣回答:“一定可以的,一定會好起來的!”。“患者看不到我們的臉,但要讓他們從我們堅定的目光中看到希望,增強信心。”陳亮說。

來到武漢的那段時間,陳亮沒有因為壓力、勞累掉過一滴眼淚。可是當她看到9歲的女兒寫給自己的加油信時,她哭了。她是母親、是女兒、是妻子,有著太多的不捨和惦念,可是當祖國需要時,她毅然剪掉長髮,無所畏懼。因為她知道危難時刻,挺身而出才是一名共產黨員應有的本色。

3月28日下午,收到了領隊發來的通知,通知醫療隊於29日交接工作,要大家站好在武漢肺科醫院的最後一班崗。陳亮的眼睛溼潤了,終於要回家了,即將踏上家鄉的土地,擁抱親愛的愛人和孩子。更重要的是隊友們都平平安安、整整齊齊的可以一起回家了。

春暖花開載譽歸,寒冬逆行入荊楚

陳 亮

呼倫貝爾市蒙醫醫院護士長

王豔玲:別哭我最愛的人

本報見習記者 劉乃心

2月17日,扎蘭屯市中蒙醫院的10名護理人員從家鄉出發,奔向武漢。王豔玲作為醫院護理部副主任,被任命為領隊。30年的工作經驗已經見慣風雨,但此次,挑戰是前所未有的。

2月21日,她們開始了在武漢市肺科醫院的工作。

沒來之前只是通過電視瞭解醫護人員多麼辛苦,重症患者多麼痛苦。武漢市肺科醫院作為重點專科醫院,負責接收來自各個醫院的危重症患者,有已經陷入昏迷的重症患者,也有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高齡患者。為避免交叉感染,家屬不能進入病區陪護,所以她們要做的不僅僅是護理方面的工作,還承擔很多“家庭責任”。

回憶起最開始的情形,王豔玲感慨地說:“剛來的時候我們很有鬥志,但是過了幾天,高強度的工作和巨大的心理壓力,清一色的女將們身心俱疲,從病房出來就自己在角落裡默默地坐著。當時防護服的需求量很大,所以我們得儘量省著穿,有好幾次很想哭,但怕汙染到護目鏡,硬是憋了回去。”

但是當她們看到97歲高齡、在病床上還在鼓勵醫護人員要堅強、要有信心的“武漢爹爹”,看到未滿18歲、在病房裡還在寫作業的高中生,她們告訴自己也一定要更加勇敢和樂觀。她們發揮自身優勢,教患者“八段錦”,給患者按摩穴位,內分泌科的護士對一些有慢性病的患者進行健康宣講和飲食指導,力所能及地幫助患者消除病痛。逐漸地,醫院裡的哀嘆少了,歡樂多了。

在她們離家一個月之後,扎蘭屯市領導和院領導給她們的家屬開了一個交流會。會上,王豔玲的兒子作了發言。他說從16日開始,自己就沒再睡過一個好覺,媽媽畢竟年齡有些大了,身體不比年輕人,這個23歲的大小夥子禁不住落淚了。

在武漢的一個半月時間裡,王豔玲扮演的角色不僅僅是領隊,還是隊員們的家長。她在心裡一直提醒自己,這些孩子怎麼帶出去的,就要怎麼帶回來,不僅平安,還要健康。

採訪中,當被問到在鄂爾多斯隔離期間等待回家的心情時,王豔玲感慨地說:“心情用語言很難描述,我只想把這些同事們交到她們的家人手中,我的任務才算徹底完成了。

春暖花開載譽歸,寒冬逆行入荊楚

王豔玲

扎蘭屯市中蒙醫院護理部副主任

於婷婷:疫情結束做最美新娘

本報記者 陳靜文

於婷婷是市蒙醫醫院的一名護師,與未婚夫金家興都是醫務工作者。大年初一接到通知後,她與金家興雙雙投入到了防疫一線的工作中。那一刻,於婷婷已忘記自己是個即將步入婚姻殿堂的準新娘。

當得知組建馳援湖北醫療隊的消息時,她第一時間報名,主動請纓,順利入選。2月17日清晨,於婷婷接到呼倫貝爾第二批馳援湖北醫療隊的集結命令。午後,天氣依然寒風兮兮,但於婷婷內心是熱血沸騰的。她帶著醫院準備的醫用防護物資、生活物資和家人的叮嚀踏上了征程。

當所有醫療隊員集結到呼和浩特後,組長建議大家剪短頭髮。輪到於婷婷的時候,她掉下了眼淚,想到七月份就要做新娘了,怕不好看。但經過短暫的思想鬥爭,她還是服從命令剪去了一頭長髮。

醫療隊支援的是武漢市肺科醫院,那裡收治了很多重症患者,也是收治患者最早的醫院之一。肺科醫院醫護人員科學嚴謹的工作作風、團結一致的工作態度,令於婷婷欽佩而感動。在40多個日日夜夜裡,於婷婷與他們齊心協力,並肩作戰。

第一次穿上防護服的於婷婷很緊張,那種快要窒息的感覺讓她連走路都困難,頭暈、噁心症狀接踵而至。但在克服了焦慮和不安的情緒後,於婷婷就成了重症病房裡最活躍的姑娘。每天進入病房前,她都會在自己的防護服上畫一隻簡筆畫的小魚。於是,“小魚兒”就成了病人們對她的稱呼。打針有“小魚兒”、吸氧有“小魚兒”,病情好轉後“小魚兒”還會跟病患聊聊千里之外的家鄉,來緩解病患的焦慮。“小魚兒”會告訴病患,在她的家鄉有無垠的草原、美麗的森林和湛藍的湖水。工作幾天下來,於婷婷已習慣穿著防護服時悶熱厚重的感覺,甚至可以抱著近30斤的氧氣瓶健步如飛。

儘管工作中於婷婷的衣服一次次被汗水浸透,臉頰被口罩護目鏡壓出深深的印記,她卻無怨無悔。“看著患者一天天減少,病區裡一張張空床,感覺一切辛苦沒有白費,汗水沒有白流,我真的特別高興。” 於婷婷說。

於婷婷發現衝在前方的永遠都是共產黨員,他們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深深感染著她,這也堅定了她加入黨組織的決心。2月20日,於婷婷鄭重地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3月19日,黨組織正式批准於婷婷成為“積極分子”。那一刻她激動的心情無以言表。

一個多月的時間,住院的患者在逐漸的康復,看著他們摘掉了呼吸機,到最後能走出醫院的大門,於婷婷收穫著一次次的暖心和感動。一個個遠去的背影,也成為她此生難忘的記憶。

於婷婷說等到疫情結束時,她要與最愛的人攜手,做最美的新娘。

春暖花開載譽歸,寒冬逆行入荊楚

於婷婷

呼倫貝爾市蒙醫醫院護士

部分圖片由本報記者 丁鳳澤 韓永剛 陳立業 佟欣 張梁誠 李辰 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