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陷入了述情障礙,沒法好好說話,怎麼辦?

我是小雅,感謝您的閱讀!

記得關注哦^^

什麼叫述情障礙?

簡單地說,述情障礙是一種心理障礙,不排除疾病原因,主要特徵為表現出一種“沒法好好說話”的人格特徵。

這些無法表達自我的人,常不能共情,他們往往失去了真摯的能力。

樊登讀書創始人課堂上,講到了述情障礙,一語驚醒夢中人,這正是困擾著我們很多人的問題啊!

我們都陷入了述情障礙,沒法好好說話,怎麼辦?

面對外界或孩子的雞毛蒜皮,為什麼我們常感覺“氣不打一處來”,血譁一下衝上頭,弄得自己和家人雞飛狗跳,不得安寧,過後才發現,又犯了“零容忍”的錯誤,這多少有點類似症狀。

也許有身累而引至的心累,也有心累引至的破罐子破摔,但無論是身累還是心累,本質上都是一種心理障礙,不能很好地共情,沒有處理好自己的內心,身陷牢寵之中,想努力掙脫,卻又往往找不到門而出。

每看到新聞中那些“夫妻反目成仇魚死網破”、“父母沒有處理好情緒問題,帶出一個叛逆的孩子,網癮毒癮,然後悔不當初”的事例,常深感痛心。

好好說話,從讀書開始

當我們陷入了述情障礙,沒法好好說話時,就去讀書吧!特別是身為父母,窮養富養孩子前先進行自我消滯和自我提升真的很重要。

於我,最喜歡的就是拿起一本書讀,而又無人擾,而躲進圖書館,可以真正靜靜地看書。

於我,遇到內心的溝塹,就會找類似題材的書,這已經慢慢成為我的一個習慣。既為提升,也為解惑。書看多了,自然會吸收轉而內化為自己的骨血肉精氣神。

我們都陷入了述情障礙,沒法好好說話,怎麼辦?

重回到述情障礙,小雅希望和您一起實行21日習慣養成計劃,通過閱讀以下推介書目重新打開自己的視角,並不斷的重複提醒去養成和克服我們時不時想要爆炸的小宇宙——克服述情障礙,好好說話,從而修煉自我,提升社交能力,解決與孩子親子溝通的困局。

我們來列提綱(附書目推介),按骨架做,血肉自行豐富。

簡明扼要或許更能幫到我們自己。

有時只需幾本書便可開啟一個全新的人生旅程:

01

對自己好一點

參考書:《遇見未知的自己》(張德芬)

我們都陷入了述情障礙,沒法好好說話,怎麼辦?

放過自己,對自己好一點。

於我,可能是想懶就懶著,動起來也可以如脫兔,有理解和接納自己和他人糟糕情緒的豁達,也有選擇遠離敗壞腐朽的人和事的自由。同時多去讀書,讀好書精進自己;多去戶外,去到陽光裡;多做清掃,祛除屋內垢塵廢氣。

02

對孩子好一點

參考書:《叛逆不是孩子的錯》(傑弗裡·伯恩斯坦)

我們都陷入了述情障礙,沒法好好說話,怎麼辦?

如果發現孩子開始叛逆了怎麼辦?

去發現孩子身上的亮點,只看亮點,拿放大鏡找優點,弱視他的缺點,最好無視。所謂"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難得糊塗"才是真聰明。一個小方法,比對孩子大吼有用一百倍:

父母停止大喊大叫、停止嘮叨;想要改變孩子,父母先改變自己。

03

先學會處理好情緒再來談事

參考書:《關鍵對話》、《好好說話》(略)

我們都陷入了述情障礙,沒法好好說話,怎麼辦?

傾聽的最高境界是反映情感。

學會傾聽是好好說話的前提。

04

要學會向一個青春期的孩子多提問、少給建議

參考書:《高績效教練》(英-約翰·惠特默)

我們都陷入了述情障礙,沒法好好說話,怎麼辦?

對孩子採用《高績效教練》裡GROW的方法——四段提問式

目標Goal:這件事你是怎麼想的?

現實Reality:那麼如果這樣做的話,會有什麼後果?

選擇Options:在所有這些備選方案當中,你覺得最喜歡的是哪個?

意願Will: 還有沒有更大的可能?

這種方法對我們處理自身問題同樣適用。

當我們用GROW的方法四組問題問過去,思路就會逐漸清晰,能夠幫助我們更快找到問題核心,給自己一個明確定位並清楚責任所在了。

05

用對正確的方法,減少對自己對社會對家庭的傷害

參考書:《活好》(日-日野原重明)

我們都陷入了述情障礙,沒法好好說話,怎麼辦?

我們都陷入了述情障礙,沒法好好說話,怎麼辦?

活著,活好,我們要用一生去解讀。

先來看看《活好》的作者日野原重明先生怎麼說吧!

好好說話,摒舊迎新

如果我們現在不能好好說話,將來也恐怕不能好好說話,連帶孩子也不能好好說話,然後孩子又將他的思維言行帶入到下一個家庭,最終我們成為叛逆型綜合症的家族

沒有自我控制,無法去發現別人和孩子的亮點,不會表揚,大喊大叫充斥我們的生活,讓我們紛亂地在"面具人"和"邊緣人"中苦苦掙扎,想想都挺可怕呀!

好吧,靜下心,我們先來處理情緒,再來處理問題,然後我們自己多做一些溫暖的事情,讓自己的心先感受到,然後周圍的人和我們的孩子也一定能夠感受到。

我們都陷入了述情障礙,沒法好好說話,怎麼辦?

當一種情緒陷入惡性循環時,就去讀書,修身先修心;

當一個家庭困於父母言行時,就去讀書,剎車先減速。

讀書,讓我們遇見更好的自己;

讀書,讓我們學會低頭然後昂首;

讀書,讓我們知道有所缺而最終有所得。

附註:

* 非廣告文,純粹為有所感及分享書目的目的。

* 不另附書籍圖片,具體書箱請去圖書館或購書網搜索取得,謝謝!

原創首發,版權歸作者所有。

我是小雅,感謝您的閱讀! 記得關注才能快速找到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