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力抓好高質量發展的總體策劃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時指出:“堅持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為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明瞭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關鍵之年,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在推動雲南建設成為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上不斷取得新進展的重要指示要求,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一系列決策部署,立足麗江發展實際,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進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一、找準發展定位,理清發展思路,確定發展目標。年初召開的中共麗江市委四屆七次全會站在新的發展起點,明確提出通過著力建設金沙江綠色經濟走廊、麗川經濟走廊、空中經濟走廊和大滇西交通旅遊環線、大香格里拉旅遊經濟圈,著力推動麗江經濟社會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努力把麗江建設成為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和世界一流旅遊目的地。力爭到2025年即“十四五”末,全市經濟總量達760億元,人均GDP達到57000元;到2030年即“十五五”末,全市經濟總量達1100億元,人均GDP達到8000元;到2035年,全市經濟總量達1570億元,人均GDP達到113000元,全市經濟實力,產業競爭力、基礎設施條件、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下一步,麗江市經濟社會發展基本思路的研究起草、主要預期目標的測算、規劃綱要的組織編制以及各類專項規劃都要服從服務發展全局。要以目標和問題為導向,找出麗江市在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找準在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科技創新、生態保護、教育衛生、民生保障等領域的突出短板,力爭通過未來五年或更長時間的努力補強弱項,縮小差距。

二、突出項目支撐作用,精心謀劃一批引領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大項目。思路是導向,規劃是引領,項目是支撐,資金是保障,再好的規劃如果沒有項目支撐沒有項目落地也就是一張白紙。

一要圍繞大事難事急事,謀劃新的補短板重點投向領域。謀劃落實省級、市級事權項目,主要是國家和省重點工程、高速公路“能通全通”“互聯互通”工程、四大重點產業,三廊一圈、大滇西旅遊環線、金沙江綠色經濟帶等省市重點工程。在鞏固脫貧成果、改善生態環境、改善社會民生等領域謀劃提出更多認可度、獲得感、幸福感更高,符合支持方向、綜合效益好、帶動性強的重大工程項目。

二要持續加大基礎設施補短板力度,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綜合交通方面,寧蒗至香格里拉高速公路要力爭進入國高網項目規劃,古城至寧蒗、麗江至維西、華坪至寧蒗、華坪至楚雄、四川稻城至麗江高速公路等交通建設項目要力爭列入全省高速公路“互聯互通”規劃和“十四五”規劃進行建設。力爭麗大昆高速鐵路、麗攀昭高速鐵路、麗寧西高速鐵路、麗瀘騰高速鐵路、麗香高速鐵路列入全省鐵路“十四五”規劃建設,構建大滇西高速鐵路旅遊環線。積極爭取攀枝花格里坪至華坪石龍壩至永勝工業園區專用線、麗江鐵誠物流專用線“公轉鐵”重點項目建設,推進大宗貨物及中長距離貨物運輸向鐵路和水運有序轉移。加快謀劃麗江城市軌道交通2、3號線,構建麗江城市智能綠色出行生態圈。加快推進麗江三義機場三期改擴建,著力推進麗江空港經濟區、綜合保稅區等項目建設,著力推進永勝、華坪、白沙通用機場建設。水利方面,謀劃實施好大型灌區、水系連通工程、水生態修復與保護、流域治理、城鄉供水一體化、生態溼地等一批重點項目,進一步提高域內水資源保護及綜合利用水平,謀劃好永勝、華坪2個大型灌區項目,爭取列入國家規劃。城市建設方面,加快佈局城市老舊小區改造配套基礎設施提升、城市停車場、城鄉冷鏈物流樞紐、天然氣管網等一批項目。

三要千方百計補齊民生保障社會領域短板。推進“全面改薄”項目,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多渠道擴大學前教育供給。結合全省教產融合實施方案,謀劃好市縣職教園區項目爭取列入試點。持續改善醫療衛生條件,加快市急危重症中心項目前期工作。擴大群眾文化體育有效供給,加快民運會場館建設前期工作。

四要謀劃好一批產業發展項目。圍繞綠色能源牌,加快園區配套基礎設施強化提升,爭取碳化硅、多晶硅、單晶硅三期等項目落地建設,積極謀劃貴金屬、液態金屬等佈局發展,積極爭取省地共建新材料產業生態集群示範園建設。圍繞綠色食品牌,加快推進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現代化,大力培育發展特色水果、高山花卉等6大產業,培育“一縣一業”示範縣和“一村一品”示範村鎮。圍繞健康生活目的地牌,實施好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積極融入大滇西旅遊環線建設,深化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城市試點示範,作好“旅遊+康養”項目的大文章。圍繞數字產業,加大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信息系技術的招商引資力度,面向智慧旅遊、數字醫療、智能製造等重點領域,吸引相關產業聚集佈局5G產業園。

三、明確“十四五”的主要任務,落實落細善保障措施。結合麗江市“十四五”期間的發展定位和發展目標,一是集中力量加快以交通、水利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搶抓長江經濟帶、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滇西一體化”、大滇西旅遊、高速公路“能通全通”“互聯互通”等重大機遇,優化佈局“兩橫三縱四連”公路網和“一橫一縱兩射”鐵路網,構建內暢外聯的綜合交通體系。二是打好“三張牌”,精心培育一批重點產業。以全省“十四五”期間培育萬億級千億級產業為契機,做優做強千億級文化旅遊產業,著力培育清潔能源(含綠色能源)產業、金沙江綠色種植業、高原生態養殖業、大健康產業、數字產業、商貿物流產業、生態環保產業等百億級產業,力爭到“十四五”末,1個億級(文化旅遊)產業全面提升,旅遊業總收入實現1500億元以上。7個百億級產業全面建成,清潔能源(含綠色能源)產業產值突破270億元,金沙江綠色農業(種植業)總產值突破100億元,高原生態畜牧業(養殖業)總產值突破100億元,大健康產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100億元,數字產業規模突破120億元,商貿物流產業商品貿易額突破200億元,生態環保產業值突破100億元。三是著力補齊民生保障和社會發展短板。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果,確保“十四五”期間城鄉居民收入和經濟增長協調同步增長。加快推進市二中、市二幼、職教園區、寧蒗二中、華坪民中、市中醫院等重點教育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四是爭創全省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嚴格落實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准入清單,統籌推進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加強“三湖”保護治理,深化黑臭水體防治,加大金沙江、漾弓江、仙人河等水汙染綜合防治力度,大力推進長江經濟帶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積極推行垃圾分類收集處理和資源化利用。五是以金沙江綠色經濟走廊建設為抓手,促進城鄉協調發展。以高山花卉、道地中藥材、特色水果、有機芒果、優質蘋果為重點,加快推進“一縣一業”和“一村一品”示範創建。繼續抓好“美麗縣城”、“美麗鄉村”、特色小鎮、百村示範創建工作,實施一批鄉改鎮、鎮改街道、村改居、做優做強一批中心集鎮,不斷提高城鎮化發展水平。六是以改革促開放,推進全市高質量跨越式發展。著力優化營商環境、法治環境、人文環境,推進“放管服”改革,鞏固和拓展減稅降費成效,為“十四五”規劃實施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積極融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粵桂黔滇高鐵經濟圈、成渝經濟圈等國家和地方區域發展戰略,加快麗川經濟走廊、空中經濟走廊建設,努力提高外向型經濟的發展層次和水平。(楊仕新 執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