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皇帝的帽尾為何那麼長?有人說是為了平衡,您覺得呢?

週週說古今


宋朝皇帝和官員在朝會等正式場合所戴的帽子被稱為“長翅帽”,也被稱為展腳幞頭或直腳幞頭。

幞頭是中國古代百官士庶的常服之一,起源於漢代,沿襲長達一千多年,在不同的朝代有著不同的流行樣式。在宋代,幞頭樣式繁雜,多為交腳幞頭、曲腳幞頭、高腳幞頭、牛耳幞頭、宮花幞頭、銀葉弓腳幞頭等,其中展腳或直角幞頭為宋朝官員、皇帝在正式活動中所常戴,其兩腳平直向兩側伸展,以鐵絲或竹篾為骨架,襯在幞頭腳內,將其撐開加長,左右平伸,長至兩尺。


“長翅帽”作為宋朝官員和皇帝正式活動所戴服飾,是為開國皇帝趙匡胤所創,目的是為了避免朝臣在上朝時交頭接耳,談論私事,批評朝政。通過加長幞頭腳的長度使得官員彼此之間保持一定距離,保證朝會等官場正式活動的嚴肅性。從“長翅帽”發明的目的上看,皇帝是為了加強對朝堂的掌控,避免官員之間的相互勾結,一定程度上有著平衡勢力、穩固朝堂的作用。


另外關於“長翅帽”流傳著這樣一則逸事。相傳宰相寇準微服私訪在京都東京視察民情,穿著書生模樣,卻被街頭一老者認出身份,並跪拜迎送。寇準深感詫異,遂問老者:“我與你素不相識,怎知我是朝廷命官呢”。老者對答:“相公剛才通過狹巷時,側身左顧右盼,生怕有東西碰著你的帽子。要不是常戴長翅帽,哪會有這樣的習慣動作。”由此可見,“長翅帽”做為官員及皇帝的專屬服飾,已成民間共識。



元夕子上


.長翅帽是宋朝大小官員戴的帽子。一天,宰相寇準微服出行視察民情。他著青衣,戴小帽,打扮成書生模樣,在京都東京(河南開封市)私訪。當他和一個老頭子談話時,老頭子對寇準卑躬屈膝,跪拜迎送,表現出異乎尋常的恭謙。寇準感到奇怪,故意發問:“老先生,鄙人乃一介書生,請你隨便些吧。”老頭子笑著說:“相公莫非隱瞞自己身份?你可是朝廷的命官啊!”寇準一聽更加疑惑,“我和你老素不相識,怎麼說我是朝廷命官呢?”老頭子說:“相公,剛才你通過狹巷時側身左顧右盼,生怕有東西碰著你的帽子。你要不是常戴長翅帽,哪會有這樣的習慣動作?”

長翅帽的發明人是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他坐上龍椅後很不放心當年一起闖天下的同僚。尤其討厭文武大臣在朝堂中交頭接耳,評論朝政。一天,趙匡胤上早朝,在聽取某個大臣奏章時,發現兩側有不少官員竊竊私語,很不禮貌。趙匡胤心裡有點惱火,但不露聲色。退朝後,他想出個辦去,傳旨屬官在幞頭紗帽後面分別加上長翅。長翅用鐵片、竹篾做骨架。一頂帽子兩邊鐵翅各穿出一尺多(以後越來越長)。這種帽子除了朝堂和官場正式活動時須戴上,一般場合是不戴的,因為戴上它,在街上行走極不方便。戴上它,官員只能面對面交談,要並排坐著談就困難了。從此大臣上朝,也就很難排列在一起交頭接耳,影響朝堂嚴肅性了。


文藻巧翁


是為了禮儀。

長長的帽尾使兩個大臣之間無法靠近,在朝會時只能謹守禮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