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因材施教?

LOK~㊣


因材施教是針對孩子有哪一方面的才能興趣愛好,對這一方面的才能給他進行教育,而不是固定的模式。就想孩子不喜歡學習的硬塞給他們學習,這樣可能會造成他們的逆反心理。目前在中國因材施教普及,這個比較難以實現,因為一個班級的人有點多,老師也是人,也有家庭子女可能照顧不過來。不過家長倒是可以給孩子進行這一方面的教育,就是孩子不喜歡的進行引導,而不是硬塞,比如說孩子喜歡畫畫,喜歡寫詩歌,那麼就讓他去學習這一方面的,不要一味的強迫他們去走中考啊,高考啊這些獨木橋。


梧桐語殤


在教學中,老師們都會發現每個學生的性格愛好、學習情況、接受能力等都是不同的,真心想做好教育的教師,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因材施教,找到適合每個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起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自主性。

那麼,教師怎麼才能夠做好因材施教呢?小徐老師在常年的教學中有一定的經驗,現分享給大家。

一、從學生的性格脾氣下手,找到學生願意接受的、有效的溝通方式引導學生學習。

常年當老師都知道,每個孩子的脾氣性格是不一樣,有的樂觀向上,自我感覺良好,有的悲觀敏感,內在動力不足;有的順從,有的叛逆等等,而正因為性格脾氣不同,因此他們願意接受的、有效溝通方式也不同,只有找到學生願意接受的管理教育方式,學生才願意“親師,信師”,學習起來才更有效果。

1、對於樂觀向上,自我感覺良好的學生,要時時給他們敲敲警鐘,不斷激勵他,讓他看到自己學習上的不足。

2、對悲觀敏感,內在動力不足的學生,要以鼓勵為主,隔一週或半個月時間就跟這樣的孩子談談心,傾聽他們對自己的評價,並將老師看到的他們的優點說給他們,讓他們看到自己的優勢,提高學習動力。

青少年時期,孩子的個人價值感幾乎全部來自老師和家長的評價,一些悲觀敏感的學生,多數學習成績不好,常時間被否定,被忽視,被打擊等,造成此類學生對自己失去信心,每天像老和尚撞鐘一樣,學習機械,沒有動力,正因此個人學習態度處於遲鈍的狀態,因此學習也很難有起色。因此,對這類學生一定要鼓勵,要幫助孩子“轉念”,也就是改變對自己的自我評價,提高自我期望值,從而提升內心的學習動力和自信心。

幫此類孩子“轉念”要告訴孩子三個步驟:

一要善於溝通,鼓勵學生說出自己在學習上的困惑,並且在學生表達自己的負面情緒時要告訴此類學生的優點在哪裡,幫他樹立起相對準確的自我評價。

二要不斷給此類學生合適的機會,讓他們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設計適合此類學生的問題,讓他們來回答,不斷強化在學習上和積極性和信心。

二要幫此類學生設計一些小的學習目標,讓他們在不斷達成目標的過程中,找到動力,找到自信。同時也要告訴他們,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一時的興起無法迎來長足的進步,只有長期的堅持,持續的努力才能贏得最好的自己。千萬不要被一時的成敗打敗了。

3、對於叛逆的學生而言,是老師和家長最怵頭的學生,這樣的孩子戒備心強,往往跟老師有很深的隔閡,所以在和此次學生溝通時,要有足夠的寬容心和耐心,當他們感覺自己的自尊心和內心的自由空間不被侵犯時,才能慢慢放下逆反心理,減少師生之間的內耗,才會認真學習。

在學校叛逆的學生,大多都對老師有不滿,此時,老師不可進一步激化學生對老師的不滿,做一個與眾不同的老師,不逼著他做他不喜歡的事情,對他像朋友一樣的關心和愛護,化解內心的堅冰,同時也給這類學生一些適合的問題,讓他們參與到課堂中來,變學習的旁觀者為課堂上的主人公,當老師和學生化干戈為玉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此類學生才會收起鋒芒,跟緊老師的步伐向前走。

在我的班上,每年都有叛逆的學生,我從來不拿有色眼鏡看他們,反而給他們足夠的自由空間來尊重他們,比如作業沒寫,我會溫和的說:“怎麼回事?是不是老師留的作業不適合你?明天你想寫什麼作業,自己可以決定,明天我期待你精彩的作業。”第一次我說這些,他們會不以為然,第二次我再說這些,他們就會不好意思,第三次他們就會為了表現自己的與眾不同,真的自己尋找一些自己愛做的作業交給我,我會適時的表揚他們,讓他們找到存在感,很快他們的心就會被我暖化,認真學習起來。

二、從學生的學習情況下手,按可接受的能力和學習的進度安排學習和作業內容,讓教學有層次感,讓學習成績處於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找到存在感。

現在有些孩子為什麼學著學著就厭學了,就不想跟了,自暴自棄了?很多人僅看到了學生的學習態度不端正,沒有看到學習在接受能力上和其他同學的差距,如果一味地打擊接受能力差的孩子,久而久之,他們就會對自己失去信心。而接受能力強的學生,如果每天只讓他們重複簡單的學習任務,他們也會厭倦,因此因材施教,才是讓學生找到學習動力,找到信心的最有效辦法。

1、接受能力不同的學生,作業層次也不同

每天,我給學生們留的作業是分層次的,第一項作業是基礎性的,比如複習這幾天課上所學內容,並整理錯題集,將今天出現錯誤的題進一步理解和鞏固。第二項作業是拓展性的,留一些拓展性習題給學生們做。

這樣一來,給了學生自主學習的選擇,後勁生可以通過複習前面所學的功課,達到知識上的鞏固,而不會因為知識的拔高和拓展打壓到自己的學習興趣和信心,當這些接受能力差的同學真正理解了知識,再去做題就會感覺輕鬆很多,對學習的厭惡之情就會消失,學習的自信心也會慢慢建立起來,所以對接受能力差的學生,老師一定要學會等一等,千萬不可拔苗助長。

而接受能力強的學生則可以通過做一些拓展提高性的題來滿足自己對學習的挑戰,不會被簡單重複性的作業搞得了無生趣。

2、接受能力不同,在課堂上所設計的問題也不同

很多初中生,最怕在課堂上回答不上老師的問題而丟臉,因此老師在設計問題時,要儘量不要發難學生,儘量通過啟發可以讓學生答出來,並給學生以肯定。


例如在語文課上,對於思維活躍的學生,我會讓他們回答開放性題目,對於基礎知識好的學生,我會讓他們答知識類題目。儘量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擅長的題目上,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因材施教,也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另外,在教學中,因材施教還體現在各個方面,例如排座位,擔任班幹部上也要在瞭解學生的個性和特點上來安排。什麼學生適合什麼樣的座位和同桌才能互幫互助,互相激烈,提高學習成績,什麼學生適合擔任什麼班務這些都是因材施教的一個方面。

總之,作為教師,只有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和方式,選擇適合學生的溝通和教育方式,選擇適合學生的座位和職務等,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個人的能動性和集體的凝聚力,將學習效果發揮到最好。


指尖教育帝國


教師怎麼才能夠做好因材施教,這是一個關於策略與方法的問題。下面,三水三心結合自己的實際教育教學的經歷,來談談自己的策略和方法。

一,因材施教,是孔子對教育的重要貢獻

凡事,我們需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因材施教,字面意思是根據不同人的學習能力、性格志趣等,採取不同的教育方法,讓每個人都能在自己的基礎上獲得最好的發展。這背後隱含的,其實是個性化——我們很多人都以為個性化是西方的舶來品,其實,我們的古人,幾千年前都高度關注個性,只是被我們忽視了罷了!

因材施教,最早是由孔子提出來的。在《論語·為政》中,子游問孝、子夏問孝。同樣的問題,孔子的回答,差別很大,其原因就在於,“子游能養而或失於敬,子夏能直義而或少溫潤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與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意思就是:子游能贍養父母,但不夠尊敬;子夏太過於耿直而缺少圓潤。

所以,同樣的問題,針對不同的人,要採取不同的方法和策略。而這一點,就是孔子對教育的重大貢獻,既具有歷史意義,又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比如,我們最近一些年流行的選課走班,其核心,就是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二,因材施教,我們需要採取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作為教師,我們都知道,需要因材施教,但如何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呢?

首先,要樹立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尊重和愛護每一個學生。

做任何事情,理念都應該是先行者。前些年,有一首很流行的歌《我們不一樣》,事實上,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先天稟賦有差距,後天的生養環境不一樣,人生際遇也大不相同——可以說,正是因為每個人的不一樣,才成就了這個世界的豐富多彩!

所以,要實施因材施教,就必須明白一點:我們實施因材施教,是為了尊重和愛護每一個學生!

其次,要掌握一些基本原則,培養認識學生特點的基本能力。

有了因材施教的理念,我們還必須掌握一些基本的原則。

1. 教師要留意觀察分析學生學習的特點:

學生在出現問題時的表現尤其是值得分析的跡象,從中有可能發現他們獨特的認知特徵和動機傾向。教師要多提這樣的問題:“為什麼會感到困惑,卡在哪裡了?”“為什麼老是出同樣類型的錯?”“為什麼會出現反常現象?”學生學習中明顯的順利也是值得關注分析的,從中可以發現學生擅長解決什麼樣的問題和學習的動力所在,分析學生在什麼狀況下特別順利,在思維和理解方面具有什麼特點,等等。通過觀察分析,瞭解學生的特性。

2.對待學習成績差的學生,要做具體分析,區別對待:

有的學生因為思維水平較低,有的學生因為學習風格的限制,有的學生因為學習動機的障礙,導致了學習成績差。在實際情景中,動機因素和能力、風格的因素是交雜在一起、相互作用的,因此,必須從動機的激發維持和學習方法的指導等多方面入手。採取不同的措施使學生在自尊自信的狀態下學習,對於能力水平低的學生尤為重要。如果教育不得法,抹煞了能力較差學生的自尊心,則無異於雪上加霜,抽去了他們發展的動力之源。

3.教師要根據對學生學習風格的瞭解,在教學中有針對性地提供風格相配的教學方式:我們知道,當教師的教學風格與學生的學習風格相匹配時,有利於提高學習成績。比如,對於喜好圖像表徵的學生用圖式來講解概念,避免把喜歡安靜的學生安排在教室門口坐等。由於任何認知風格都不會適用於所有的知識學習,如果學習者在學習中堅守某一種認知風格,勢必會在一些不適於自己風格的學科學習中失敗。研究者認為,個體的學習風格是一種習慣,後天經驗和訓練起著很大的作用。要注意的是,方式先配的教學不會像匹配性教學那樣容易展開,必須細緻漸進,並且隨時注意學生的學習情況,根據學生學習的反饋及時進行調節。

最後,要創造各種機會,讓每個學生都能站在“舞臺的中央”。

每個兒童都是天才,關鍵是我們有沒有發現,有沒有給他一個合適的舞臺。西方有句很經典的話,“上帝關上了一扇門,一定會給他打開一扇窗”,作為老師,我們需要做的,是要找到這一扇窗,然後幫助學生打開。

我以前有個學生,學習成績相當差,但我發現他的運動能力很強,就積極鼓勵他參加學校的田徑隊。結果,通過他的刻苦訓練,每次運動會,他都可以大出風頭,在全區、全市的運動會上,都獲得過冠軍——站在了舞臺的中央,他的自信心“爆棚”,對於學習的積極影響,很快就顯現出來。

由於考試評價的問題,我們的家長,幾乎都只是用一根赤字在衡量自己的孩子。我們還需要引導家長,採取多種評價手段。

總之,因材施教,本身是教育的一個基本原則,但作為教師,我們並不能夠左右政策的制定,只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採取一些適合每一個學生的教育教學的方式和方法,讓每個孩子都成為“最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