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蹦蹦妈妈(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人所有,欢迎妈妈们转发分享)
引言
相信很多宝爸宝妈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那就是当孩子的大脑处于发育阶段时,孩子常常会对很多未知的事物感到好奇,甚至因此做出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行为。
如果孩子的行为没有造成实质性的损害,家长也无可厚非,最怕孩子做出一些错误的行为,但自己却不自知。在这种情况下,家长给予孩子正确的教育,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了。

宝妈忙着做晚饭,3岁儿子自告奋勇帮忙洗菜,眼前画面令宝妈无奈
小张是一个三岁孩子的宝妈,由于孩子还没到上学的年纪,为了孩子能够得到更好地照顾,小张也选择了辞职在家做一个家庭主妇。令小张比较欣慰的是,孩子从小就比较听话,很多时候,看妈妈做家务比较辛苦,还会动手帮小张的忙。
一次小张去超市买菜回家,打算给家人做一顿晚饭。由于时间比较赶,小张就将买回来的菜随手放到了地上,随后就在厨房忙碌了起来。没过一会儿,3岁的儿子就来到厨房,想要帮妈妈的忙,于是小张就让孩子帮忙洗一些蔬菜。

没想到过了很久,孩子都没有动静,小张心生疑虑,连忙走出厨房去寻找孩子的踪迹。可当找到孩子时,眼前的画面却令小张哭笑不得。只见儿子将买回来的蔬菜,整整齐齐地放在了马桶里,认真“洗菜”的模样,也令小张哭笑不得。
对于孩子“好心办坏事”的行为,小张也不忍心指责,只好掏出手机又重新点了一份外卖。不得不说,3岁的孩子有主动帮妈妈做家务的意识,这也是很多孩子无法比拟的。但孩子年纪尚小,很难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很多时候好心办了坏事,孩子却不自知。
孩子总热衷于“帮倒忙”,作为家长应该如何正确引导?
1、了解孩子的出发点
孩子处于发展阶段,不仅对很多未知的事物都容易感到好奇,动手能力也比较强,因此常常会做出一些令家长难以想象的事情。当孩子做出一些错误的行为时,家长不要急于指责孩子,而是要先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真正动机,再进行正确的教育。
2、对孩子进行肯定和鼓励
很多时候,孩子做出一些行为,大部分原因都是因为想要帮父母的忙。但无奈自身能力和认知不够,所以经常会出现“帮倒忙”的情况。在这种时候,父母首先要对孩子的出发点予以肯定,鼓励孩子的行为,让孩子感觉自己是“被需要的”。
3、指出不恰当的地方
对于孩子做出的一些略失妥当的行为,家长也要及时地纠正并且加以改正。孩子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也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可能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就要对孩子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可以在孩子做出某种行为之后,指出孩子行为的不足之处,让孩子自己明白哪些方面做得还不够好,留给孩子进步的空间。
4、帮助孩子做出改正
当孩子做出一些不太妥当的行为时,家长除了要指出孩子的错误,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孩子对错误的行为进行改正。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和老师。所以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首先要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帮助孩子对错误的行为进行改正,引导孩子得到正确的发展。
5、不要对孩子发脾气
很多家长在发现孩子做出一些不好的行为时,第一反应都是斥责孩子,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但很多情况下,孩子的出发点是好的,如果父母只一味的责骂孩子,很有可能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甚至因此变得不再愿意帮助他人,对孩子的成长也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
育儿问题蹦蹦妈妈教,家庭教育要学好,孩子健康身体棒,我是@蹦蹦育儿说,帮你解决育儿小麻烦(配图均源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