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迷惑到懂得,喝一杯不盲從的信陽毛尖茶,你需要了解這些?

市場的發展、需求的增長、逐利的心態等,各種因素在倒推影響著信陽毛尖的源頭。

從迷惑到懂得,喝一杯不盲從的信陽毛尖茶,你需要了解這些?

1.品種更增多了,川茶種大白茶種外觀好看;

2.採摘標準變了,過分追求外觀漂亮的純芽頭;

3.製作方式變了,省力高效的機械越來越多的取代了人工;

4.工序簡化甚至省略了,烘焙太慢,還是抓緊時間上市變現;

5.......

信息的不對稱、專業的壁壘、被裹挾的觀念等,種種因素,也常常使我們很容易陷入對某種茶的盲從:

“盛名之下,怎麼是這麼渾的茶湯?信陽毛尖我不喝!”

“信陽毛尖茶湯渾味淡?很正常啊,大家都這麼說。”

“我一直喝的信陽毛尖都是xx滋味的,這個口感這麼濃,肯定不是好茶!”

從迷惑到懂得,喝一杯不盲從的信陽毛尖茶,你需要了解這些?


《1》“渾” or “清”:信陽毛尖茶有兩副面孔?

關於信陽毛尖,經常接到茶友們這樣的疑問:

“茶葉沖泡後,茶湯很渾濁是怎麼回事呢?有人說是茶毫,也有人說是現代工藝粗糙造成的?”

“市場上都在推崇‘小渾淡’的信陽毛尖,而茶葉品鑑中,卻寫的是—茶湯清澈,到底咋回事?”


也有部分茶友,表達很直接:我不喝信陽毛尖,泡出來渾渾的,感覺不太乾淨。


還有一些甚至完全沒接觸過它的茶友,一聽到說信陽毛尖,立刻就是先入為主的“細小湯渾味淡”。

以上……

信陽毛尖表示:冤枉啊,我本“清、醇”!!!

從迷惑到懂得,喝一杯不盲從的信陽毛尖茶,你需要了解這些?

傳統柴炒、果木炭焙的信陽毛尖茶看看吧!

若隱若現的蘭花香、果香,而不是市場上大多綠茶所僅有的清香嫩香,更不是傳說中信陽毛尖的令人不快的青草氣。

湯色清明,茶毫畢顯。再品滋味,入口鮮醇,回味生津快,三四道水後,仍甘甜舒爽,品飲中和品飲後齒頰清涼潤。

總之,一定會顛覆諸多茶友對信陽毛尖湯渾、味淡、只有“清香”的看法。

信陽毛尖茶的“小渾淡”,是近年來的事情。

不管是採摘追嫩、殺青揉捻求輕、炭烘打折扣,還是追求早上市、早喝上,說到底都是“源頭—市場”這個鏈條上互相倒推的產物。

而高品質的信陽毛尖,從來都沒有兩副面孔,一直是清鮮甘醇的模樣。

從迷惑到懂得,喝一杯不盲從的信陽毛尖茶,你需要了解這些?


《2》本地旱茶 :基因中的好味道

旱茶,也稱旱種,茶區當地對傳統種植的茶樹品種的俗稱,是在長期的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的過程保留下來的適合信陽本地生長的茶樹品種。

隨著市場需求的增加、對經濟收入的追求等,信陽毛尖產區近年也多引進大白茶、大白毫等品種。

一方水土養一方茶,和喜愛群體種製作的西湖龍井一樣,偏愛信陽毛尖的老茶客大都喜歡本地旱種採製的茶。

本地的旱種,茶樹芽葉相對瘦小,產量一般。製成的茶香氣高,口感濃重,回甘生津強烈。

而近年來引入的茶樹品種,相較於本地旱種,產量高,芽頭肥壯,外觀也更漂亮。

但在口感滋味上,大多茶友的偏好一致,還是認為本地旱種採製的茶更好喝。

在老茶園,多栽種信陽本地種,此外因為本地種耐寒,大山(當地俗稱,即高山)茶園也多種植。


從迷惑到懂得,喝一杯不盲從的信陽毛尖茶,你需要了解這些?


《3》大山茶、小山茶:來自茶區的“行話”

在採製信陽毛尖的黑龍潭茶區,道路兩旁、製茶所門口、茶廠茶店的標牌上,隨處可見“大山茶”、“小山茶”的字樣。

從當地茶農、製茶師傅口中也經常聽到這樣的字眼,這可是茶區老鄉們通用的行話,或者說是“俗稱”。

什麼意思呢?

簡單來說,“大山”、“小山”可以理解為“高山”、“低山”的概念。

我們都知道,一般來說,同一個茶區,高海拔常常意味著相對更好的品質。

信陽毛尖也不例外。

所謂高山雲霧出好茶,高海拔茶山植物茂盛,氣溫低,雨水充足,雲霧繚繞,開採的時間相對較晚,更有利於茶葉內含物質的形成和積累。

大山茶芽葉細嫩飽滿、顏色偏柔潤的綠黃色,製出的茶湯色純正,清醇甘甜,口感更豐富,耐泡。

而小山茶由於生長海拔較低,氣溫相對高,茶葉生長快,內含物質積累稍欠,導致芽葉相對單薄,色澤更偏青綠,滋味較清淡。

兩者相較,大山茶完勝!

當然,此處要明確一個前提,即:在其他條件差不多等同的情況下。

比如,時間、採製標準、製作工藝等因素。

從迷惑到懂得,喝一杯不盲從的信陽毛尖茶,你需要了解這些?

《4》“木炭烘焙”,你的茶省略了嗎?

傳統信陽毛尖的製作工序,傳說有24道之多。

如今,很多工序都已被改動、改進,也越來越多的被機械化所取代。

但製作信陽毛尖的七年來,茶百科人一直堅持著“木炭烘焙”的製作工藝。

“炭烘”,俗稱打焙,是傳統信陽毛尖的最後一道工序。方法是利用炒茶燃燒充分的炭,再覆蓋一層薄灰,把焙籠罩在上面,靠炭火的溫度,一點點的讓茶條吃火,逐漸乾燥並且出香、增色。

木炭烘焙的過程中,需要完全的人工值守,及時上籠、下籠、翻茶,再上籠,反覆直到合適為之。

炭烘,不但費人工、出茶慢,同時每一次翻動,茶葉都會有碎掉,損耗還大。

為了追求產量,追求上市早,追求利潤高,市場上很多信陽毛尖茶都漸次省掉了這一工序。

從迷惑到懂得,喝一杯不盲從的信陽毛尖茶,你需要了解這些?

我們為什麼堅持用木炭烘焙?

剛製作好的信陽毛尖茶含水率高,容易吸潮,茶味易變青澀。

而木炭慢烘能更好的散發水汽,增加香氣。初烘、復烘後的茶葉,含水量大大降低,茶葉花果香氣濃郁純正,滋味更加的甘甜醇順,也更耐存放,茶湯也不是市場誤導的“渾”,而是嫩黃綠、清亮喜人。

  • 因此,茶友們也就明白了為什麼傳統制作的信陽毛尖多黑條,而目前市場上青綠、翠綠的青條信陽毛尖居多,且大都青味重、茶湯渾、滋味淡,而傳統的信陽毛尖就無此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