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說》有關童話的辯題,檢視一下,你是否是能看懂童話的父母

《奇葩說》第六季從開播以來,每一期的辯題都備受矚目。而有一期的辯題是“父母該不該告訴孩子童話是假的”,讓很多家長非常關注。因為這也是很多父母都在糾結的問題。

如果是你,會告訴孩子童話是假的嗎?如果是我,一定不會告訴孩子童話是假的,因為這樣做只會給孩子帶來更多的害處。


《奇葩說》有關童話的辯題,檢視一下,你是否是能看懂童話的父母


童話的由來

童話是一種從童年的視角出發,用兒童的語言敘述童年的生活場景(或模擬兒童生活場景),表達童年的特殊感受和體驗的一種兒童文學樣式,具有神奇性,幻想性,敘事性及兒童性等特徵。

因為兒童的理解能力和閱歷有限,所以童話是為兒童量身打造的文學體裁。童話會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需要,通過誇張、幻想等等手法來塑造故事的情節和人物。內容淺顯易懂,卻又能夠反映真實的現實世界,幫助孩子建立最基本的認知能力。

讀童話的好處

1啟發智力

因為童話是一種特殊藝術形式,也是最容易讓兒童接受的思想品德、社會知識的學習。

孩子正是通過看童話,才慢慢的開啟了自己的智力之門。童話故事中,孩子們能學到好與壞、真與假、善與惡、同情與反感等,可以培養孩子的道德判斷力與價值觀,可以豐富孩子的情感。

而且童話會幫助孩子建立自主思考、閱讀理解、表達等等能力。這些能力都會幫助孩子開啟智慧的大門。

《奇葩說》有關童話的辯題,檢視一下,你是否是能看懂童話的父母

2培養想象力

想象力是創造力的基礎。列寧說過:“甚至數學也是需要想象力的。沒有它,甚至不可能發明微積分。幻想是極其可貴的品質。”可以說童話集中了人類最大膽、最自由、最優秀的幻想。

如果一個孩子的想象力在童年時期沒有得到開發,那麼長大後將很難再有機會得到創造力了。因為兒童時期是一個孩子開發、培養想象力的最關鍵時期。而閱讀童話又是幫助孩子建立想象力最好也是最簡單的方法。

3培養審美感

童話故事中有很多美的意境,這些意境可以幫助孩子建立更純淨的高尚情操。而且童話是孩子對美的啟蒙課。

格林童話裡有這樣一段描寫:“她睜大一雙絕望的眼睛,觀看她生活的寂寞,她像沉了船的水手一樣,在霧濛濛的天邊,遙遙尋找白帆的蹤影”。

很多童話裡的字句都非常優美,有的是對景色的描寫,有的是對人的心理活動的描寫。而且童話都會有色彩豔麗的配圖。這些字句和圖畫都將幫助孩子瞭解世界的美妙,讓他們從最真實的感官體驗中明白什麼是美感。

《奇葩說》有關童話的辯題,檢視一下,你是否是能看懂童話的父母

為什麼有的家長要告訴孩子童話是假的?

其實現在我們想想,為什麼一些父母希望告訴孩子童話是假的呢?無非是怕孩子沉迷於一個虛構的世界裡,以後無法正確的看待一個真實的世界。

可是現在我們想想,一個孩子真的需要在童年時期,就將世界和生活看的無比真實嗎?

或許你又會說,那麼他們遇到危險怎麼辦?

很多新聞中,的確報道過一些孩子,看了動畫片或者童話故事之後,就模仿裡面的行為,最後誤傷了別人或者自己。所以很多家長覺得,如果不及時告訴孩子童話是假的,那麼他們是否也會做一些傷害生命的事情?

但是現在我們換一個角度來思考,那些做事出格的孩子,真的是被童話影響的嗎?還是童話替那些不負責任的父母背了黑鍋呢?

孩子在做這些危險的事情時,他的監護人在哪裡?孩子為什麼不知道火會把人燒傷?披著斗篷從高樓跳下的孩子,為什麼會不知道高空墜落是危險的呢?

其實這些問題和一個孩子的錯誤認知有關,而這些錯誤的認知與家長的教育有關,我們不能全部歸責於童話故事。

有的父母,害怕孩子受到傷害,所以一遇到“危險”的地方,就會將孩子保護好。這種過度保護,讓孩子失去了認知危險的機會。還有的家長,總是以忙為理由,錯過了看顧和教導孩子的機會,所以才最終造成了孩子對危險的錯誤認知。

如果家長能夠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適當的讓他們自己去感受一點“危險”,那麼孩子本身會對危險產生恐懼感的。

《奇葩說》有關童話的辯題,檢視一下,你是否是能看懂童話的父母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沃克和吉布森做過一個非常著名的“視崖實驗”。實驗者通過玻璃做出一種視覺上的“懸崖”,還有些地方是“淺灘”。最後,接收實驗的嬰兒幾乎都拒絕爬過“懸崖”,只能接受“淺灘”的危險。其實這個實驗就可以證明,嬰兒對危險天生就有識別能力。

如果孩子想去觸碰熱水,那麼你將他的小手慢慢的靠近熱水,他自己就能夠感受到熱水會對他產生傷害,所以他會自己離開。或者你用稍微燙點的水,讓他碰一下,告訴他這是燙,以後你放下熱水之後,告訴他這很燙,不要碰。那麼不用你再去監視他,他也會離的遠遠的。

這樣看來,家長們對於童話會危害孩子的安全這種擔心是多餘的。而且家長一旦告訴孩子童話是假的,還會給孩子造成很多反面的影響。

《奇葩說》有關童話的辯題,檢視一下,你是否是能看懂童話的父母

告訴孩子童話是假的有什麼壞處?

1、影響孩子的心智啟蒙

作者尹建莉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中講過這樣一件事情:女兒圓圓還小的時候,每年的聖誕節她都會送給圓圓一個聖誕禮物,並且告訴她是聖誕老人送的。圓圓在收到聖誕老人的禮物之後非常幸福。直到有一天,圓圓的姥姥問她:“今年收到聖誕老人的禮物了嗎?”圓圓說:“收到了。”姥姥問:“聖誕老人在哪裡呢?”圓圓說:“在衛生間洗頭呢。”尹建莉在衛生間聽到孩子這樣說,笑了起來。

其實該懂的事情她自己慢慢會懂,而且這是透過她的心智發展而獲得的。但是如果家長強行在他們還沒有理解的時候就告訴他們,那麼孩子的心智根本無法理解。用《奇葩說》辯手傅首爾的一句話說是“提前劇透”。我們看電視可以劇透,可是人生的成長是必須腳踏實地去經歷的。我們無法告訴一個五歲的孩子,外面的世界充滿狡詐,不能輕易相信別人,哪怕是自己的朋友。我們更無法告訴自己三歲的孩子,未來的生活充滿艱辛,請你現在一定要努力學習。

現在他們無法理解你說的“假”是什麼意思,而你說的“假”卻會摧毀他們的心智成長。

2、打擊孩子對童話的興趣

如果你反覆告訴孩子,故事中的一切都是假的,那麼孩子將會沒有期待。而童話的作用就是用虛構和誇張的人物情境讓孩子對世界充滿好奇,這樣才能幫助他們形成求知慾。可是一個對他失去期待的文學作品又有什麼價值呢?對於一個孩子來說,難道他會在失去興趣的同時,冷靜客觀的去欣賞裡面曼妙的語言嗎?

所以當你打擊了孩子對童話的興趣,那麼也就意味著,你關閉了孩子欣賞文學和享受文學的大門。

如何引導孩子正確的閱讀童話書?

1、鼓勵孩子學習內在而不是外在

童話裡面的確有很多詞彙會讓孩子產生誤解。比如說聰明和美麗,這些詞彙好像會讓孩子產生一種錯覺,只有聰明和美麗的孩子才會被上天眷顧。童話裡還經常出現的詞就是王子和公主。好像只有這種高貴出身的人才會被人喜歡。

我們在給孩子讀童話的時候可以告訴他們,白雪公主之所以被很多人喜歡,並不僅僅是因為她美麗可愛,更多的是因為她善良。聰明並不是永遠不能改變的本領,只要你願意努力學習,獲得更多的知識,也可以成為聰明的人。

其實童話裡面所宣揚的都是一種精神力量,比如說勇氣、善良、堅韌不拔的性格等等。所以可以引導孩子去學習這些美好的品格,而不是外在華麗的衣裳。

2、只有家長迴歸初心,才能讓孩子真正明白童話的美好

《奇葩說》辯手傅首爾在說這道辯題的時候說過這樣一個觀點:“有的人將童解釋為兒童,而我覺得童應該是最初的人。”

三字經說:“人之初性本善。”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慢慢的遠離了最初的人。其實成年人也可以在和孩子一起閱讀童話的同時,去尋找最初的自己,讓自己能夠找回初心。

其實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對孩子的言傳身教。如果家長無法用一顆簡單的童心去解讀童話,那麼孩子就無法讀到一本真正的童話。

《奇葩說》有關童話的辯題,檢視一下,你是否是能看懂童話的父母

墨子說:“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所入者變,其色亦變。”

所以認為童話會給孩子帶來傷害的父母,請好好思考一下,是否是自己遠離了初心,所以對童話產生了誤解?如果是這樣,那麼請讓自己及時迴歸初心。這樣你的孩子才能在你的影響下,在單純的年紀為了一個純粹的夢想,執著於一身力量去創造童話故事裡的公主和王子,最後成為最美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