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工資有那麼高嗎?你被“平均”了嗎?沒有,那只是一場誤會

一、

我們這些寫銀行報道的碼字工,每年到了這個時候,銀行年報出得七七八八了,總要盤一盤薪酬排名。一來,你們愛看嘛,比起晦澀的業務,大家肯定更關心實實在在的報酬問題,橫向比,還可以排排坐次看看跳槽到哪家銀行工作性價比更高;二來,縱向比,這也側面反映了銀行業的效益。

不過寫這類稿子,有兩個問題也長期困擾著我們。

第一是,我其實很想向你們坦白從寬,我們從財報裡扒拉數據,是有避免不了的BUG的,分子和分母都有。

- 分子取的其實是“員工年度薪酬總額”,Wind裡直接一拉挺方便,但其實那裡頭工資、保險、交金、費用、其它福利等都算進去了,很難完全釐清的;

- 分母取的其實是“員工總數”,這個就更頭大了,比如有的銀行員工總數里包含派遣員工、有的就不包含也不公佈;有的銀行集團家大業大,基金保險租賃員工都算在集團裡,薪酬口徑也是加總的,自然也就形成了“本行員工”們算自己薪酬時的偏離度。

實情是,對於銀行們做報表的口徑不同,我們也沒辦法完全對齊的。所以您看到的數字,只能做個大概的參考,沒法兒細究。

第二是,我每次一發稿,後臺一定留言一片,說“我們行工資哪有那麼高”“我行員等級都XX級了也沒拿到這些錢”“天啊我又被平均了嗎”“是我拖了銀行後腿”之類。

儘管我其實每次發稿都會公佈我的公式,也會解釋這是包含了各種用人成本的大數,是銀行為員工開銷掉的、而不是員工實際到手的概念。但大家還是會自動屏蔽那一行備註,繼續不理解自己為何被“平均”。

好吧,所以今天“愉見財經”就乾脆,好好把這行備註,擴寫成一篇稿子,來跟大家彙報:您吶,其實沒有被“平均”,也不拖後腿。那個數字,只是一場誤會。

銀行工資有那麼高嗎?你被“平均”了嗎?沒有,那只是一場誤會

二、

銀行平均薪酬,媒體經典的算法公式是:

- 分子:職工年度薪酬總額=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應付職工薪酬期末餘額-應付職工薪酬期初餘額。

- 分母:期末員工人數。

下面我們且舉經營及薪酬情況均較好的股份制銀行梯隊、並已發佈2019年度財報的六家明星銀行為例。

銀行工資有那麼高嗎?你被“平均”了嗎?沒有,那只是一場誤會

分母看似相對好算一些,就先來說分母吧。

如上文所述,分母的第一個BUG出在,到底要不要把派遣員工也一併算上,以及這家銀行到底有多少派遣員工。

可想而知,整體來說派遣員工肯定是沒有正式員工收入高的,那派遣員工佔比大的銀行,分母一大,平均薪酬數字就下去了;派遣員工少,或財報裡的員工總數根本就沒包含派遣員工的,分母縮小了,平均薪酬數字自然就上去了。

可作為只有報表數字可查看的碼字工,我們是沒有辦法幫銀行們對齊他們不統一的口徑的。比如下面幾張圖:

- 圖一是招商銀行的員工數(2019年末,下同),含派遣員工,但沒公佈具體數字;

- 圖二是中信銀行的員工數,含派遣員工,也公佈具體數字;

- 圖三是民生銀行的員工數,未提及派遣員工。

- 圖四是光大銀行的員工數,別說派遣員工了,人家連子公司員工都沒算進去。

銀行工資有那麼高嗎?你被“平均”了嗎?沒有,那只是一場誤會

招行人員情況

銀行工資有那麼高嗎?你被“平均”了嗎?沒有,那只是一場誤會

中信人員情況

銀行工資有那麼高嗎?你被“平均”了嗎?沒有,那只是一場誤會

民生人員情況

銀行工資有那麼高嗎?你被“平均”了嗎?沒有,那只是一場誤會

光大人員情況

分母的第二個BUG出在,是用銀行集團人數呢?還是本行人數?包不包括子公司呢?這個算法倒是可以通過記者們手工調整,但也未必家家都能對得齊。

一般情況下,既然分子的薪酬總額是用的集團數字,那分母的員工數也會取集團的。但細想想這樣算一碗水也端不平啊,在銀行本體工作的、和在子公司工作的,薪酬水平不一樣吧。

比如上面表格裡的六家股份制銀行,招行公佈的那個員工數就“包括本公司及招商永隆銀行、招銀租賃、招銀國際、招銀理財、招商基金、招商信諾、招聯消費人員”,家大業大吧;但比如平安銀行,人家就只是本身的銀行員工而已啊,非要分細點,也就是包括卡中心、汽車金融、資金中心,沒有別的非銀牌照了。所以這裡一出一入,也形成了一定的偏離度。

再者,媒體們寫稿其實挺依賴諸如Wind這樣的數據庫,而一些數據庫裡也的確會摳員工總數的數據。但他們多半是不會手動調整的。

比如各種數據軟件裡摳出來的光大銀行員工數,就是上圖裡的45618人,沒包括子公司的,這點就和大多數同業對不齊了,數據庫的機械化操作是不會調整的。我這裡必須手動一項一項彙總,才能加上光大金融租賃、光大理財子、光大國際投資、及其各村鎮銀行等機構的員工數,得出46104人。

所以當我把“廚房後臺”自曝給你,上面那張表格裡的分子就變成了:

- 招商銀行員工總數84683人,含派遣員工但未知具體數字,集團全牌照旗下員工都算(如上所及,包括招商永隆銀行、招銀租賃、招銀國際、招銀理財、招商基金、招商信諾、招聯消費);

- 平安銀行員工總數34253人,含派遣員工813人,要說專營機構也就是信用卡、汽車金融、資金運營中心等,沒有別的綜合金融牌照了;

- 民生銀行員工總數58933人,未提及派遣員工,含附屬機構員工;

- 浙商銀行員工總數15077人,含派遣員工483人,含浙銀租賃員工;

- 中信銀行員工總數57045人,含派遣及聘用協議員工1767人,含子公司員工;

- 光大銀行員工總數46104人,未提及派遣員工。(需要手動計算附屬機構員工,目前市面上薪酬盤點稿件均未算上這部分)

(額,果然“廚房後臺”是經不起開放的。)

銀行工資有那麼高嗎?你被“平均”了嗎?沒有,那只是一場誤會

三、

下面再來說分子。如上,我們用的公式是職工年度薪酬總額=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當期現金流量表)+應付職工薪酬期末餘額-應付職工薪酬期初餘額。

這條公式,也是為什麼很多讀者都有自己“被平均”“拖後腿”之感的根源。因為這本身就不是指你拿到手的錢嘛,而是銀行的某種用工成本的概念,包括工資、獎金、津貼補貼、福利、交險交金、企業年金等,也包括風險遞延掉的。哦對了,還有“工會經費和職工教育經費”。

最後這一項額外說一句,你在銀行工作,沒少參加培訓吧?那也是要計入“用工成本”啊親。

最後,你還得交個稅。

這麼說吧,某一年有一家銀行HR說打算花個100多萬來聘用我,我高高興興去面試了,結果發現拿得到手的年收入不到60萬——接近於打對摺。

下面“愉見財經”把分子裡頭的“應付職工薪酬”這一項所包括的清單列一列,讓你明明白白消費:

- 1、短期薪酬:(1)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2)職工福利費;(3)社會保險費,含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其它社會保險;(4)住房公積金;(5)工會經費和職工教育經費;(6)短期帶薪缺勤;(7)短期利潤分享計劃。

- 2、離職後福利:(1)基本養老保險;(2)失業保險費;(3)企業年金繳納。

- 3、辭退福利。

- 4、一年內到期的其它福利。

所以安慰感覺“被平均”的朋友,把你看到的那個數字除以1.5~2,如果和你拿到手的差不多,那就真的差不多了吧,別多想了。

最後,我們嘗試把大家習慣性意義上的“工資”,和餘下的其它各種用人開銷,在報表裡剝離開來計算,得出了文章開頭的那六家股份制銀行的全新對比列表。供您做一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