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和被動基金哪家強

很多朋友在投資基金的時候都會產生疑惑,市場上幾千只基金,指數型成天被一堆大V吹捧;主動型層出不窮很多明星基金經理,業績表現非常好。

到底哪類基金收益表現更好,我們又該怎麼投呢?我們深入研究了境內外主動、被動基金十五年以上的數據,形成本文,供大家參考。

一、主動型基金到底怎麼主動

主動型基金中的主動,是指基金經理的對基金的管理方式是主動的。經理會根據基金設立時的投資理念,主動的擇時擇股,造就了這隻基金的風格。比如說匯添富價值精選混合(519069)這隻基金,它的基金10大持倉中有中國平安、招商銀行、美的、茅臺等佔比高,是比較典型的大盤藍籌風格基金。

通過下面2張圖,我們能看到基金經理是進行了主動擇股的選擇,2019年3季度末的前10大持倉中,有5只是2018年末中沒有的。

主動和被動基金哪家強

主動和被動基金哪家強

關於擇時:以下是匯添富價值精選混合基金自2015年以來,股票、債券和現金的佔比。我們看到基金經理是在市場的不同階段,對各類資產的配置比例是有動態調整的。比如2015年泡沫行情破裂之後,2015年下半年至2016年末,現金類資產比例是明顯更高的。

主動和被動基金哪家強

被動型基金和指數基金是一個意思。被動基金追蹤某個指數根據指數成分股匹配相應權重構建一個組合(可以理解為模擬一個指數),想要與跟蹤指數實現相同的漲跌,基金經理不會主動的擇時擇股,持股基本和指數一樣,資產配置比例高,股類資產也長期在95%附近、不做調整。想了解更多,被動型基金點這裡《被大V吹上天的指數基金究竟有哪些坑,我們該怎麼投?(上)》

二、主動型與被動型的業績表現對比

1、美國主動型VS指數型

股神巴菲特曾經說過,指數基金更好,那麼老爺子有沒有忽悠我們呢?我們研究了美國市場不同時間段主、被動基金勝率對比數據,我們來看下圖。

主動和被動基金哪家強

上圖數據來源於晨星,展示的是美國不同風格的主動型基金與其相應風格的被動型指數基金的勝率對比,數據統計截止到2019年6月28日。這是原始數據,為了方便大家閱讀並理解,我們將上圖進行了翻譯和標記。

主動和被動基金哪家強

勝率表示什麼意思呢?我們舉個例子,以左上角第一個數據32.3%為例,它代表大盤混合型基金中,在一年時間,有32.3%的主動基金跑贏了同風格的指數基金,也就是如果我們買了10只這種風格的主動型基金,持有1年,只有3只收益超過了指數型基金。

根據晨星的統計,會發現一共49組對比數據中,只有7個數據是主動型基金的勝率超過50%(圖中標綠數據),也就是跑贏了指數型基金。並且看數據的整體走勢,隨著時間的推移,主動型基金勝率越來越小,到10年時勝率最低,隨後十五年、二十年維持在20%上下。這背後的原因是市場和基金產品的短期表現會受更多隨機、意外的因素影響,所以短期的業績好壞都難以判斷和預測,但時間越長,隨機因素影響的程度會降低,數據的代表性就越強,更具有參考意義。

我們選取數據最全且時間最長的十五年數據,涵蓋美股的比較長的時間階段,一共有9組數據,其中勝率在25%左右有4組,20%左右有2組,再有3組在15%以下(最低一組只有可憐的8%),算術平均的勝率是20%。這意味著你在2005年買了10只主動型基金並持有,拿到2019年中,從概率上只有2只能跑贏指數基金。

綜上,就長期投資來講,美國確實是指數型基金收益表現會好很多,巴菲特老爺子沒有忽悠咱們。

國內又是什麼情況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2、中國主動型vs指數型

那在中國也是指數型基金比主動型基金更好嗎?結果顯示不是的。我們統計了從2003年到2018年所有主動型基金(包括運營中和已摘牌的基金)和被動型基金的單月收益率數據進行計算,結果顯示在跨越多個牛熊週期的16年中,主動型基金收益率大幅跑贏被動型基金收益率。

下面我們結合數據具體來說:

主動和被動基金哪家強

圖1是2003年到2018年主、被動基金收益率對比及對應時間段股市的表現,結果顯示這16年中,主動基金平均達到718.9%的收益率,翻了七倍多,大幅超越被動型基金的平均144%的收益率。

這個結果就與美國的主被動基金對比結果完全相反,說明巴菲特對於指數基金更好的觀點在中國是水土不服的。

為了讓數據能更全面地指導投資,我們對市場的週期中的各個階段也分別進行了對比。分別研究了跨越單個牛熊週期,牛市上漲週期,和熊市下跌週期中的數據,我們來看看結果如何。

主動和被動基金哪家強

圖2是2013年到2018年主被動基金收益率對比及對應時間段股市的表現,是一個跨越牛熊的區間段。這6年中既包含了15年上半年的牛市,又包含了15年下半年的熊市以及18年的熊市。從跨越一個牛熊週期的角度看,主動型基金收益率為76.53%,超過被動型基金收益率的2.7倍,顯著跑贏被動型基金。

主動和被動基金哪家強

我們再往上一個牛熊週期看。圖3是2005年到2010年,跨越07和08年牛熊週期下、主被動基金收益率對比,樣本時間為2005/01/01-2010/12/31。結果顯示從跨越07、08年牛熊週期來看,主動型基金收益率377%,超越被動型基金1.2倍,同樣顯著跑贏被動型基金。

綜合以上3個數據結果,在跨越牛熊週期的長期投資中,國內的主動型基金比被動型基金更適合投資。

那麼市場牛市的單邊上漲和熊市的單邊下跌,又是怎樣的呢?

主動和被動基金哪家強

圖4圖4是2013年到2015年上半年主被動基金收益率對比及對應時間段股市的表現,研究了市場單邊上漲的收益率對比,樣本時間為2013/01/01-2015/06/30。

結果顯示關注牛市前的震盪區間-牛市前期-牛市中期-牛市頂部這一區間的市場,可以發現此時主動型基金收益率105%,小幅超越被動型基金收益率,不過優勢就沒有那麼明顯了。

主動和被動基金哪家強

圖5是2014年下半年到2015年上半年主被動基金收益率對比,研究的是去除掉牛市前的震盪階段,只關注牛市最瘋狂的快速上漲期間的主被動基金收益率表現,樣本選取時間為2014/07/01-2015/06/30。

結果顯示在牛市上漲最快的階段,被動指數型基金收益率反超主動型基金收益率。但差距不明顯。

究其原因,一方面A牛市瘋狂上漲的階段的一個特徵就是雞犬升天,各種差公司和好公司一起漲,這個時候主動管理型基金經理的擇股能力也並體現不出優勢,另一方面,主動管理型基金多少會有一些擇時,股類資產配置比例總體來說和指數基金的接近滿倉相比會低一些,也會影響投資收益。所以在牛市最瘋狂的時期,主動管理型基金是輸於被動基金的,但相差不大。

主動和被動基金哪家強

圖6圖6是2015年下半年到2016年初熊市快速下跌的階段,主被動基金收益率對比,樣本選取時間為15年下半年熊市下跌最兇猛的2015/06/01-2016/02/29。

結果顯示在這次單邊熊市下跌區間,主動型基金收益表現優於被動型基金,總體比被動型基金少跌13.16%,說明在熊市中主動型基金的擇時和擇股優勢又顯現出來了。

主動和被動基金哪家強

圖7是2015年下半年到2018年底這個整體下跌的區間主被動基金的收益率對比及同期股市表現,選取了2015/06/01-2018/12/31這個時間段,這段時間整體都處於熊市下跌過程中。與圖6比,隨著時間拉長,主動型基金的跌幅有所減少,被動型基金隨波逐流,跌幅仍然很大。

以下是各個階段主動基金和被動基金收益對比,標紅色部分代表同期內表現更優。

主動和被動基金哪家強

總結:通過數據研究可以發現,國內大部分時間階段內主動型基金表現都是優於被動型基金的,只有在市場上漲最快速的階段被動型(指數型)基金表現才會優於主動型基金。

三、中美股市差異及中國投資者結構

1.中美股市對比

中美主被動基金表現是不一樣的,那原因是什麼呢,我們嘗試分析一下原因。

首先是中美兩國股市的週期特性不同,如下圖所示。

主動和被動基金哪家強

左邊是上證指數走勢圖,右邊是美國標普500走勢圖,對比可以發現A股走勢與美股走勢完全不同,A股牛短熊長,牛市市場急速上漲。美國長時間處於牛市上漲過程,短期處於熊市下跌週期。結合之前結論,美國被動基金比主動基金好,中國只有在市場快速上漲過程中被動基金比主動基金好,不難推測

牛市時被動型基金收益高,只要市場中牛市的時間足夠長,那麼長期看,這個市場被動基金就會比主動基金收益高;市場要是熊市時間長,大部分時間被動基金表現遜於主動型基金。

大概可以總結為:牛市多,被動好;熊市多,主動好。

2.中國的投資者結構及交易結構

以下數據來自《上海證券交易所統計年鑑》,第一張圖披露了2017年末各類投資者持股情況

主動和被動基金哪家強

2017年中國的自然人投資者持股市值比例其實不高,只佔A股總市值的21.17%。那很多人常說“中國的市場暴漲暴跌是因為散戶主導市場交易”這個言論怎麼來的呢?


主動和被動基金哪家強

第二張圖是2017年交易量的比例,散戶以其手中21.17%的持有市值創造了82.01%的交易量,這才是A股主散戶主導市場交易的背後意思。(順便提一句,這個交易量佔比的數據在2018年的報告中已經不統計了,出於什麼原因我也不知道,也不敢問)自然人投資者研究能力和交易經驗都非常有限,大多數時間受情緒影響交易行為,追漲殺跌,造成市場波動大、牛市短、熊市長。在這樣的市場中,主動型基金的基金經理的擇時和擇股能力優勢就體現出來,使得主動型基金收益表現長期看高於被動基金。

四、我們在投資中使用主被動基金的觀點

1.分析與總結

首先我研究了美國的主被動基金在不同時間段的勝率情況,數據顯示在十五年的長期投資過程中美國不同風格的指數型基金表現均大幅超越同風格的主動基金,所以我們得出結論:在美國,指數基金更好。

之後我們繼續研究了中國主、被動基金收益率對比,研究了七個不同的時間段主、被動基金的表現,發現其中有六個時間段主動型基金收益率都高於被動型基金收益率,其中只有一個時間段,就是牛市上漲最快期間,被動型基金收益率小幅高於主動型基金收益率。在中國,長期看主動型基金比被動型基金要好。主動基金更適合長期持有;而被動基金隨市場做過山車,如果長期持有不交易,收益會大打折扣,需要投資者進行更多的擇時。在熊市初期和中期,不太建議投資者用被動基金進行長期投資。

2.新竹觀點

我們看待主動型基金與被動型基金不應過於極端,主動型基金好就只投主動型,因為市場是在發展變化的,主被動基金收益表現背後的原因也是在發展變化的。而且主動基金確實存在長期業績表現好的和差的相差會更多一些。所以我們一直提倡的理念就是主動型與被動型基金搭配使用,在市場的不同階段做相應的配置。

從家庭投資決策流程上,最重要的一定是根據家庭實際的財務情況,確定適合家庭追求的長期財務目標,再去衡量與之匹配的股債的戰略結構,然後才是股類資產中主動型、被動型應該配多少,配什麼風格的產品,配哪些指數。所以主、被動基金的選擇應是一個結合看待的事情。

下面我將結合新竹的決策思路與我的研究結論和當下市場情況給出新竹的四個觀點。

1、被動基金打底,主動基金增強收益

被動基金能很確定地獲得追蹤指數的風格的收益,對投資者的專業性要求更低,適合打底。主動基金需要一些研究能力。對於家庭來說,在有一定投資經驗或者外部指導的情況下,主被動基金的比例可以配到50%:50%。

2、國內市場被動基金需要進行擇時操作

熊市初期,牛市快速上漲後,需要減少被動基金的配置。被動基金由於隨波逐流的特性,在熊市多年中收益不理想,牛轉熊的階段會快速大幅下跌,不適合簡單長期持有。而是在熊市後半程逐漸增加。

3、主動管理基金需要分散風格

主動基金收益高,但是偏離度更大(好的更好、差的更差),如果只持有一種風格,這種情況更容易偏離平均收益。為了獲得接近市場平均的收益,我們的主動管理基金風格應該做明確的分散。分散風格不能只看名字,而是要看基金持倉。選擇持倉風格需要看基金持倉,有些主動基金雖然名字不一樣,但是持倉很接近,這種情況就等於沒分散。

4、美國市場,建議長期持有被動指數基金聽巴菲特老爺子的話就行了。(但現在美股估值比較高,建議等估值跌回到中樞附近再投)

5、無論哪個市場,持續研究和調整才是獲得最終收益的關鍵。比如A股未來5-10年也可能美股化,如果是那樣的情況,咱們也都用被動基金了


作者:天平大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