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司晨--《石意思》擬選石四

雞司晨--《石意思》擬選石四

此方美石為何君學中所藏。

何君我還未謀面,微信中略有“手談”。聽房在田說,其人內秀,有雅量。

何君說,讀《石不語》,甚有感。我亦惶遽,深怕荼毒看官慧眼。

此石解曰“雄雞一唱”,概無人不附。我所寄意處,“雄雞”之餘,亦有“六畜”。

所謂“六畜”,“馬牛羊雞犬豕”也。此不惟六類家禽所養,據考,亦是馴良之次序耳。則人之第一馴服者,為馬,次為牛,次為羊,其後有雞犬,至豕,“六畜 ”乃齊。

此序亦幹人之取物於天地之進化也。人行於世之第一要務,在於存活。取象比類之於生物,其初之存養,概不外乎狩獵採摘。然則四時有季,花實有節,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非存儲所能安養也。肉之存,不若活物,則馴養為必克之法。馬牛雖大,供肉不足,且更宜於他用;至羊,則宜矣,故遊牧之制興起。遊牧為半定居,需因時因地而遷徙,此亦關羊之宜牧與草原之宜輪。雞犬之後,豕之訓成,宜於圈養,始解定居肉食之根節,耕織農事乃興起也。“犬守夜、雞司晨”,無論遊牧耕織,成其生活日常之必備一環。依造字法,“家”,可見一斑。

巖畫之形象,以羊居多,可見:其一,遊牧先於耕織;其二,遊牧興盛之處遍於全球,其文化乃西方與草原中世紀之主流;其三,進入耕織文明、且漫漶大流者,惟有中華;其四,耕織文化承傳,巖畫已非主體,或結繩當其道,乃至於文字誕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