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捧紅的大雁塔和被遺忘的鐘樓

在3月20日,曲江不倒翁小姐姐恢復上崗,緊接著第二天,就被捧上了熱搜第一。


被捧紅的大雁塔和被遺忘的鐘樓

視頻裡看,帶著口罩的不倒翁小姐姐依然像之前一樣演出,不過現場觀眾需要排隊間隔1米進行觀看。

被捧紅的大雁塔和被遺忘的鐘樓

被捧紅的大雁塔和被遺忘的鐘樓

“不倒翁小姐姐”對西安有多重要?


實際上,在去年年底,不倒翁小姐姐的原型馮佳晨就已經在西安的各個景點開始巡遊,這個被民間捧紅的IP形象,漸漸成為了這座城市的形象代言人。


被捧紅的大雁塔和被遺忘的鐘樓


不倒翁小姐姐的上崗,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更被西安賦予了某種城市恢復的精神含義。


說到曲江,自大唐不夜城步行街改造之後,也成為了“網紅”西安的“網紅地標”,幾乎所有來西安玩的外地人,來西安都要去大雁塔打卡。


據《2019年抖音數據報告》顯示,大唐不夜城成為了抖音播放量最高的景點TOP1,成功塑造的旅遊景點也為西安旅遊經濟帶來了不少推動。


被捧紅的大雁塔和被遺忘的鐘樓


2018年“西安年·最中國”系列活動激活了西安旅遊市場,使西安成為國內旅遊的熱點城市,旅遊人氣爆棚、旅遊接待人數和旅遊收入均創歷史新高。


據統計,2018年春節黃金週西安接待遊客1269.49萬人次,同比增長66.6%,較2011年增長4倍以上,年均增長27.4%;實現旅遊收入103.15億元,同比增長137.1%,比2011年增長8倍以上,年均增長37.1%。


鉚足勁準備在第二個“中國年”大幹一場的時候,遇到了特殊情況。


疫情對西安旅遊經濟的影響是巨大的,據2019年西安全年GDP 9321.19億元來看,春節期間的收益就佔到了全年的1%,更是佔到旅遊收入3100億元的3%。而旅遊收入就能佔到西安的三分之一,所以對西安來說,這次打擊很大。


這個時候推大雁塔和不倒翁小姐姐,不言而喻。


“網紅”西安卸去主播濾鏡


2019年7月25日,因在直播中遮臉的卡通圖像掉落,“喬碧蘿殿下”主播的真實相貌曝光,引發“蘿莉變大媽”網絡熱議。


流量紅利下,光鮮的背後往往不那麼好看。對於“網紅”西安來說,也面臨無法兩手抓的問題。


以西安過去的城市地標鐘樓來說,面臨的區域老齡化和老城區問題,就很棘手。


被捧紅的大雁塔和被遺忘的鐘樓


鐘樓片區被消費者遺忘有著種種客觀原因,停車難、交通擁堵、缺乏新型商業項目等。然而,在某些場景下這種“遺忘”似乎也被官方蓋章。


小編近期在鐘樓附近逛街時,鐘樓地下盤道的衛生情況就令人堪憂。電梯扶手、地面的汙漬、天花的破敗,讓你無法想象這是已經邁入了另一個20年的西安。


被捧紅的大雁塔和被遺忘的鐘樓

被捧紅的大雁塔和被遺忘的鐘樓

西安鐘樓地下盤道現狀


與鐘樓片區衛生同樣值得關注的還有鐘樓商圈的商貿發展。


據近日西安商業項目業績排名來看,西安的商圈在進行轉移。最早的鐘樓商圈已經跟小寨商圈無法比擬,甚至與隔壁的南門商圈都無法比擬。回顧2018和2019,我們就能發現鐘樓商圈是如何一點點被西安商圈拋棄。


2018年3月,西大街民生百貨閉店;2018年12月,西大街百盛閉店;;2019年世紀金花南大街店閉店;2019年5月,民生百貨鐘樓店閉店;2019年12月,僅開業2年的群光廣場閉店。

被捧紅的大雁塔和被遺忘的鐘樓

西安群光廣場在疫情下全部關店


商業項目接二連三的閉店,對城內商業的影響非常巨大,缺少合理商業規劃也自然缺乏對企業的吸引。在2019年,也僅有曾經的大洋百貨原址重新開業了以共享辦公為主的“倍格生態”商業辦公街區。


與大唐不夜城為代表的光鮮亮麗的曲江來看,鐘樓片區似乎陷入了一種老氣橫秋的地步。


老城如何先鋒?鐘樓重回頂流?


圍繞著鐘樓老城區的問題,西安也並非全無動作。


易俗文化街區、碑林歷史文化街區等老城改造項目也都在陸續進行。以圍繞著西安百年曆史文化建築易俗社為基礎的,易俗文化街區就在緊鑼密鼓的重建改造中,小編在走訪中也拍到了不少最新近況。


被捧紅的大雁塔和被遺忘的鐘樓

被捧紅的大雁塔和被遺忘的鐘樓

西安易俗文化街區改造項目


對城內進行歷史文化的恢復,是主要的老城區改造方向,同時城內也還有人民劇院、和平電影院、五四劇院等優秀歷史文化IP值得挖掘,筆者也非常支持這樣的城市更新方向。


不過,在恢復老城區的同時,如何可以讓年輕人愛起來 ,讓歷史文化看起來不再枯燥,為老城區注入活力,或許也是讓老城煥新最重要的部分。建築之外,“人”才是改變區域的靈魂。


這或許也是以後城內改造要面對的未來可持續問題。


在其他城市,與西安相似的古城北京也有值得借鑑的案例。大柵欄城市更新計劃在筆者看來,就是值得借鑑的老城區煥新案例。


被捧紅的大雁塔和被遺忘的鐘樓

北京大柵欄更新計劃


大柵欄在北京位於天安門西南側,是離天安門最近的、保留最完好、規模最大的歷史文化街區之一。


在2011年大柵欄更新計劃啟動,伴隨著成立大柵欄跨界中心,作為政府與市場的對接平臺,通過與城市規劃師、建築師、藝術家、設計師以及商業家合作,探索並實踐歷史文化街區城市有機更新的新模式。


值得關注的是,整個城市改造計劃中,圍繞著民生問題,“共生院”的概念非常先鋒。


被捧紅的大雁塔和被遺忘的鐘樓

北京大柵欄更新中的共生院


“共生院”模式有三種特點:新老建築共生、新老居民共生、文化共生。

  • 而“共生院”實現留住居民和新引入居民或功能共生,首先是建築共生,保留的傳統建築與植入的現代建築共生;
  • 其次是居民共生,老居民與新居民共生;
  • 最終是文化共生,傳統的院落居住文化與現代居住文化共生。


簡單來說,就是給與老居民空間,同時讓更多年輕人加入。打造的大柵欄生活節、結合北京設計周等行為,讓很多年輕人參與到了這次城市改造中。而商業上,也保持了傳統與時尚的結合。例如大柵欄改造範圍內的大柵欄商業步行街、北京坊等,體現出了城市更新與在地文化的一種結合。


被捧紅的大雁塔和被遺忘的鐘樓

大柵欄裡的木板年畫店


被捧紅的大雁塔和被遺忘的鐘樓

北京坊曼聯體驗中心


對於西安來說,在老城區的商業上也並非需要完全引入全新綜合體。挖掘本土原創力量,恢復文創IP、打造結合文化遺址形態的商業環境,或許才能被更多本地人接受。而不是粗製濫造的旅遊紀念品店、千篇一律的小吃店。當然,這也需要花費更多精力投入,不過北京大柵欄的建立平臺,政府通過與不同行業的新興力量合作,也是一種值得借鑑的方式。


被捧紅的大雁塔和被遺忘的鐘樓

東大街騾馬市後的小吃街


在塑造國內旅遊第一城IP的同時,西安顯然還需要學習更多。


捧紅大雁塔之後,希望鐘樓不要被官方“遺忘”。畢竟大雁塔和鐘樓,都是親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