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十年英語,你得到了什麼?

四處遊蕩的外星鬼


現在的英漢轉換工具很強大,如果不是特殊崗位,基本上是不需要專門去學習英語的。


有溼巾


英語學習夠十年,首先,我再也不會隨聲附和說英語無用了。

您想想,學習十年,一天一個詞什麼概念?一天一句話什麼水平?到時候,你懂得了英語和漢語一樣,不僅是一門學科,更是一門語言。在學習中,你學會了學習外語的學習方法,培養了不一樣的思維習慣,提升了對人對事的評價標準,更重要的是你看懂了別人看不懂的事物。這是最直接的結果。

同時,作為英語老師,我自認英語為我打開了看世界的大門,讓我有了國家視野,讓我更有家國情懷,可以培養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學子,可以更好地保家衛國,傳承華夏文明。

不管我們的祖國是否強大都是有必要學習英語的。國家不夠強大時,我們需要向外人學習,需要外語人才;當國家足夠強大,需要與外人交流與合作,更需要外語人才。英語又是外語中的老大,世界通用,簡單易學,所以,才得以流行,得以推廣。

當然,身為中國人一定要學好母語,同時多學幾門外語更好。歷史的長河中多少仁人志士、社交名人哪個不是通多國語言?比如,我們敬愛的周恩來總理就是一個精通漢、英、法等四國語言的典範,毛澤東主席晚年也曾學習英語,當今李克強總理的英語令外國領導人佩服之至……

有些對外語認識不足的人容易夠不著葡萄說葡萄酸,容易夜郎自大,看見國際風雲稍有變化就開始抨擊英語,否定外語。有沒有一種清末“閉關鎖國”的嫌疑?明白不明白為什麼林則徐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論斷?

筆者以為,學習十年英語,加上我不斷自修母語,讓我更深刻,更理性,同時有了國家視野,家國情懷,收穫了很多。



含文從教


酸一點的說法——學好英語,為我打開了通往世界的大門。世界上70%的信息量是通過英語表達的,我十分推崇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但是「中文」畢竟在世界範圍普及率不及英文,所以要想了解世界,還是需要手握英語這個工具的。通透的世界觀的形成 ,不是人云亦云來的,而是需要自己去探索求證。這就是我學英語的最大收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