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腹痛腹瀉腹脹,不用吃藥,一個穴位輕鬆搞定

足三里是個老少皆宜的穴位,介紹此穴之前先講講我經歷過的一件事情。

孩子脾胃不好容易引起腹痛、腹脹、腹瀉,我兒子小時候有一次胃脘痛,小肚子脹得鼓鼓的,去醫院交費後等著做B超,痛得厲害起來就在走廊長凳上打滾,看著長長的排隊人群做家長的既無奈又揪心。這時突然想起一件親眼所見的事,當年有一個拳師給徒弟做按摩治肚子疼痛,按摩過程他解釋說穴位是人體最敏感最薄弱的地方,一經重力擊打人在瞬間出現疼痛,使人身體痠軟麻木失去抵抗力,達到一招制敵之目的。而隱性的傷害會造成局部氣血瘀滯,不及時疏通拖延到若干年後無形之中引發疾病,如果輕輕按摩就不一樣了,能治急症,可調理慢性疾病。他邊說邊做,等他按摩完畢,他徒弟的腹痛也停止了。那時身體強壯沒什麼毛病,對穴位的養生作用不感興趣,並沒引起重視,但足三里穴能治胃痛這件事卻讓我記憶猶新,所以在排隊過程讓孩子躺下,抱著試一試的想法,在兩條腿上----具體位置不好找就連敲帶捏,不知過了多長時間,孩子坐起來,開始閒不住的這裡瞧瞧那裡看看,在長椅上爬上爬下,跟沒事人似的。當快輪到我們檢查的時候,我兒子跑到跟前說:爸爸,咱回家吧。我拉起孩子就走,原因是他先前由於肚子脹痛已經做過一次B超,醫生也提醒,小孩子不適合經常做,腹痛腹脹應以藥物調理為主。

得!這錢算是白交了。

回到家以後,就在孩子小腿上足三里處每天敲擊一次,並配合摩揉腹部,連續15天,從那一直到長大再沒有出現過肚子脹痛的情況。

孩子腹痛腹瀉腹脹,不用吃藥,一個穴位輕鬆搞定

足三里這個穴位歸屬足陽明胃經,胃經的下合穴,“合治內府”,即主治腑病,意思指治療胃腸病。此穴是胃經第一大穴,艾灸按摩足三里穴能調節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通經活絡,疏風化溼,扶正祛邪,益壽延年。

經絡穴位有特定含義,足,這裡指的是下肢;三,數詞;裡,同理,梳理之意。足三里在外膝眼下三寸,故而得名。

取穴要取坐姿,足三里位於小腿前外側,外膝眼直下3寸(同身寸),距脛骨一橫指(中指)處,按壓有酸脹感既是。

按摩艾灸足三里可調節腸胃病,像腹痛、腹脹、腹瀉、便秘、痢疾、胃炎、胃下垂、腸鳴、嘔吐、口臭、消化不良等有不錯的療效;對中風、高血壓、高血脂、下肢不遂、身體虛弱等有調節作用。

足三里穴又稱長壽穴,是人體第一保健要穴,不管男女,無論老少,都可以按摩該穴達到保健目的。那麼,如何才能準確找到足三里穴?有兩種取法供參考。

先找到外膝眼,合併四指,從外膝眼向下量4橫指,脛骨旁量1橫指(中指)處,按壓有酸脹感,就是足三里。

另一種取法也很簡單,站位彎腰,拇指、食指張開,同側手虎口環繞髕骨上外緣,四指伸直,中指尖端處,既是足三里。

保健方法:

敲打:取坐姿,手握空拳,俯身,利用拳外側緣,以左拳敲打左腿,右拳敲打右腿的方式,同時敲打,每次每側適度敲打60--108下,早晚各一次。

按摩:以拇指指腹貼敷在左右穴位上旋轉按揉,每次60--108下,早晚各一次。

艾灸:有胃腸疾病,身體虛弱者,在兩腿足三里穴各艾灸15分鐘,保持每週二、三次。

這幾種方法換著用,不要只侷限於一種方法,哪一種方便用哪個。比如在家有時間就艾灸,出門在外特殊情況下不方便時可按摩,也可敲打。

這是成人的保健方法,可對於少兒來講其保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必須區別對待,針對少兒好動的特點,採用食指彎曲彈敲的方法較為適用。

孩子腹痛腹瀉腹脹,不用吃藥,一個穴位輕鬆搞定

有年輕媽媽眼見寶寶捂著肚子喊痛,一時找不到穴位束手無措,這時可翻過手掌,握空拳,食指彎曲,以食指關節在外膝眼下脛骨外側足三里大體區域輕輕彈敲50下,這種以敲打震動代替按摩的方式彌補了找不準穴位的缺憾,儘管敲不到點子上照樣震動到穴位,如果胃脘痛減輕,說明對症有效果。孩子脾胃不好,經常飲食生冷食物導致脾胃功能紊亂,腹痛會隔三差五出現,對這種情況可每天敲一次,每次50下,連敲15天,這個一般少兒只要有腹痛的情況都可以彈敲處理。至於腹脹問題,就再加一項摩腹,可讓孩子平躺,大人用手掌在孩子腹部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輕輕摩揉30下,順時針為瀉法,溫和刺激小腹穴位,促使大腸蠕動,會出現排氣現象也能緩解便秘,睡前給少兒摩腹能增加食慾、促進睡眠,增進母子感情。

此外,脾胃不好造成的急性腹瀉,建議彈敲或按摩完足三里接著彈敲經外奇穴止瀉點20下。止瀉點位於腳後跟赤白肉際中間位置,成人在腹瀉過程可在此處直接用拳背或硬物適度敲擊,對少兒無須死板硬性去找穴位,小腳丫子,面積能有多大?在家讓孩子跪在沙發上,在外不方便就跪在大人腿上,露出腳後跟,食指彎曲一敲就準,再配合彈敲足三里,身邊沒有藥物的情況下,急性腹瀉敲一敲很快止住。如果屬於慢性腹瀉,止瀉點與足三里搭配連續敲上三五天,加上配合藥物治療,效果會更好。平時在家裡可先塗抹潤滑介質推按足三里進行預防性保健,採用這些方法給寶寶止瀉既安全又經濟,也沒什麼副作用。

給寶寶彈敲要柔和,手腕靈活,力道輕柔。點穴療法有講究,操作前將手指甲修剪平整,不要給孩子劃傷皮膚使其感到疼痛產生牴觸;手掌冰冷的在按摩前先將兩手掌對擦搓熱。有些家長從網上學習推拿,懂一點推拿這樣的綠色療法沒有錯,錯就錯在不瞭解推拿的操作流程,手法過重不夠柔和不夠熟練是一方面,另一個原因是本身因勞作手掌的皮膚粗燥乾裂長倒刺,手指冰涼缺少溫度,自己意識不到,一搭手就給人造成疼痛帶來不適,使得寶寶出現不良反應再也不讓媽媽觸碰,說明你的僵硬手法對孩子而言已經很粗暴了,關鍵是折騰半天沒有效果反而惹得人家不高興,以為你在搞“家暴”,形成不良的條件反射,一伸手小傢伙就躲開,主要怕被媽媽弄傷弄痛了。手法熟練又準確療效就好,小傢伙一難受就纏著你,沒人願意被硬生生的往嘴裡灌苦藥還往身上打針受那皮肉之苦。

這裡需要注意,如果給孩子按摩或彈敲看不出效果,疼痛緩解不了,就應該領孩子去醫院作檢查,讓醫生確診是否體內有蛔蟲或有其它疾病,以免耽擱病情。

經常按摩足三里穴,可調理脾胃,補中益氣。要想讓孩子不偏食,氣色好,皮膚白裡透紅,希望自己的孩子快快長高更加強壯,調理脾胃是正道,按摩刺激足三里是首選。

足三里在所有穴位裡面絕對是個大明星,出鏡率特別高,是個萬能穴,就是說足三里在中醫針灸裡被廣泛應用,與很多穴位配伍,功效強作用也大,長期按摩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足三里又稱為強壯穴,我們在推拿放鬆後,甚至在足療後一定要按摩足三里,其意義非同一般,能鞏固療效,也能鞏固勞動成果,讓身體機能儘快恢復到最佳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