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的前生今世(1)

茶文化的古代史


有一種說法叫做西漢說,說最早的飲茶源於西漢,距今2000年在有記載的文獻中,清朝的郝懿行在《證俗文》中指出:“茗飲之法,始見於漢末,而已萌芽於前漢”。


茶文化的前生今世(1)


還有一種叫商周說,這個就更加久遠,距今3000年因為在記載商周時期的文獻中,所獻的祭物之中已經有「香茗」的字樣。


茶文化的前生今世(1)


還有一種是神農說;神農即炎帝,神農嘗百草時,已然發現了茶的生長,並且說出了其功效,在古文中是“有力悅志”,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提神醒腦。這種神農的說記載於唐朝的「茶聖」陸羽所著的《茶經》之中。


茶文化的前生今世(1)


​「茶聖」陸羽——《茶經》的由來


“茶聖”陸羽,唐朝人,出生於復州,也就是現今的湖北省,自幼在佛寺中長大,從小聰明好學,在詩文上也很有造詣,但是一直以來為人清高,淡泊功名。後來為躲避戰亂,也就是當時的“安史之亂”,後隱居浙江。


茶文化的前生今世(1)


在隱居期間調查實踐,認真總結,悉心研究前人和當下的茶葉生產經驗,當他二十一歲時下定決心要寫一部完備的茶書,就是《茶經》。


從此便開始了遊歷與考察,每到一處便與當地老茶人虛心請教,並將各種茶葉製成各種標本,也將路上見到有與茶有關的奇聞異事都記載了下來。


歷經十餘年後,回到浙江,耗時五年寫成了《茶經》的初稿,又經過了五年的增補修訂,最終定稿,此時陸羽已經四十七歲,這部《茶經》耗時二十六年完成。


著完《茶經》之後,陸羽聲名遠揚,朝廷有意留他做官,他婉言推脫,然後便開始周遊各地,開始推廣茶文化。自陸羽之後,茶才成為了中國民間的主要飲料,風靡大江南北。


茶文化近代史


聊茶葉的近代史,我們也不得不提及一位人物,那就是

「茶界泰斗」張天福先生。


茶文化的前生今世(1)


建國以前,中國大地飽受戰火的摧殘,百廢待興,茶行業也是如此,即使是產茶大省的福建,製茶人紛紛另謀出路,改行謀生。傳統燦爛的茶文化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擊。


張天福出生於1910年,出身名醫世家,父母本希望他能繼承祖業,攻讀醫學。可是當他看到家鄉農茶業凋敝不堪,便報考了農業學校,打算為家鄉的茶業做出一份貢獻,當時的他也並不知道,他的所為,會有產生多大的價值。


大學畢業後,被協和大學聘為助教,他收集各種茶業資料,編寫教材,他一直認為:除了自己認真學習科學知識,提高業務能力外,應該借鑑國外先進經驗,培養自己的人才,走科教強國之路。


之後實地考察臺灣當地茶業發展,決定建造一所茶校和茶廠,從真正意義上推動與茶相關的教育,通過教育來複興茶行業的發展。他的這一舉措也得到了當時政府的支持。


1935年創辦了初級農業職業學校與茶業改良場,張天福任校長兼場長。從此以後,有了現代的茶業教育和科研機構,培養人才和改進技術相輔相成,讓茶行業的發展走上了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極大的促進了茶行業的發展。


張天福更是極力推崇中國茶文化,通過陸羽的《茶經》與宋徽宗的《大觀茶論》,提出了“儉、清、和、靜”的屬於中國的茶禮,儉就是勤儉樸素,清就是清正廉明,和就是和衷共濟,靜就是寧靜致遠。


茶文化的前生今世(1)


為了紀念老先生為中國茶行業的恢復和發展做出的傑出貢獻,他被尊稱為“茶界泰斗”,是近現代十大茶葉專家之一。並被世界茶葉組織授予最高獎項“茶仙茶壽終身成就獎",這是茶人的驕傲,更是中國人的驕傲。


有機茶迎來了發展時期


在以張天福老先生為代表的茶人的推動之下,茶行業已經開始蓬勃發展,步入了市場經濟時代。張天福老先生在百歲生日時說出了他看到的中國茶行業的未來:


「今生最大的夢想就是讓國人喝到真正的有機茶」


在2015年9月30日,張老106歲生日當天,張天福有機茶正式面世。完成了張老的願望。2017年張老仙逝,以108歲的“茶壽”而終,彷彿昭示著他一生為茶行業所作出的傑出貢獻。


茶文化的前生今世(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