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僅僅是9人蔘加的暗殺活動而已

唐初的玄武門是長安太極宮城的北門,是保衛皇宮的禁衛軍駐紮重地,也是出入內宮的必經之地。而太極宮是唐初的政治中心,唐高祖李淵和太宗李世民統治時期,主要在這裡活動。太極宮的北門是玄武門,而南門是正門,又叫承天門,它正對長安城的中軸線天街和朱雀大街。門外與皇城之間,是一個寬達440米的廣場。唐王朝的許多重大朝外活動都在此舉行,譬如改元、大赦、元旦、冬至大朝會,以及閱兵和受俘等時,皇帝都是登上承天門,文武百官群集廣場,場面非常雄偉壯觀。

所以玄武門這個地方非常的重要,它是長安城內的一個戰略要地,一旦發動了政變,誰佔領這個宮門,誰就能獲得軍事上的優勢地位。所以在整個大唐的歷史上,玄武門這個地方從來都是不太平的,在這裡曾經發生過三次"玄武門之變",而最著名的就是第一次,李世民這這裡殺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並且因此而順利登上了太子之位。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僅僅是9人參加的暗殺活動而已

但凡有點歷史常識的人,都會知道這場著名的"玄武門之變",而很多人認為這是一場巨大的軍事流血政變,其實這是一個誤區,李世民發動這場"政變"其實滿打滿算不過80餘人,這還包括著他手下的文臣武將們。

舊唐書上有這麼一段記載:"六月初四,公謹與長孫無忌等九人伏於玄武門以俟變。"一看這句話讓很多人驚詫不已,僅僅憑藉9個人就把李建成和李元吉搞定了,這也太簡單太兒戲了吧,這哪能算得上是政變呀,稱其為打群架還差不多。當然這九個人都是李世民手下的骨幹,而史書上還有一段記載是這樣的:"六月初四,建成既死,敬德引七十騎躡踵繼至。",也就是說李世民在弄死李建成後,尉遲恭帶著70餘騎兵過來善後。這就是整個事情的經過,簡單而且粗暴,連士兵帶大臣滿打滿算不過80左右。所以確切地說,這其實根本算不上一次戰鬥,而僅僅是一次謀殺而已。更確切地說,這是一場兄弟間的相互謀殺,對親情的殘暴屠殺。

事情的經過也非常簡單,先是李世民買通了兩個人,一個是太子宮率更丞王晊,另一個是玄武門的值班將士常何。王晊讓李世民可以時刻知道太子宮的動向,而常何使李世民等人後來得以順利的進宮。李建成通過小道消息,得知李世民可能會圖謀不軌,就找來了李元吉一起商量對策。李元吉就建議說,咱們應該率領東宮、齊王府的兵馬,託病不上朝,到時候看看情況再說。而一向聽從李元吉的話的李建成,這一次沒有聽李元吉的建議,李建成認為自己有兵馬在手李世民不敢輕舉妄動。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僅僅是9人參加的暗殺活動而已

於是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的清晨,李建成和李元吉就照常去上朝了。而此時的秦王李世民,早已帶領長孫無忌、尉遲敬德、侯君集、張公瑾等人,在玄武門埋伏下了伏兵。李建成和李元吉從玄武門進宮去面見父皇李淵,等走到臨湖殿的時候,發現殿周圍人馬閃動和平常不同,二人感覺情況不妙,立刻就掉轉馬頭往回跑,打算返回太子東宮。但是,這時候已經晚了。

李世民高喊一聲"大哥",就拍馬向前追來,這是李世民最後一次呼喚自己的哥哥。李元吉早就看出了李世民的意圖,舉起弓箭來想要射殺李世民,可不知是因為緊張還是另有緣故,李元吉拉了三次也沒把弓拉滿,反而箭在中途落地。而李世民舉箭瞄準李建成,嗖一箭過去,就將李建成射死於馬下。

李元吉趁機逃往宮外,而李世民在後面窮追不捨,結果李世民的馬忽然了受驚,直奔向了樹林,李世民被樹枝掛倒著,好長時間都沒能站起來。而李元吉這時便朝李世民跑來,奪了李世民的手中弓企圖將他勒死。就在這個危急關頭,尉遲敬德率領七十騎追來,李元吉趕緊放過了李世民,往武德殿奔逃,最後被尉遲敬德趕上射殺。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僅僅是9人參加的暗殺活動而已

此時的皇帝李淵,對於玄武門發生的事情絲毫不知,卻突然看到尉遲敬德全身披甲,手持長矛闖入宮中。李淵大吃一驚,大叫道誰在作亂?你們來這裡幹什麼?尉遲敬德說:太子和齊王作亂謀反,秦王派兵討伐,現已將二人誅殺,恐怕驚動陛下,所以怕我來保衛陛下。

事已至此,李淵沒有任何辦法。他問裴寂等人:沒想到發生這樣的事,沒有到他們兄弟之間,竟是這樣一個結局,現在應該怎麼辦?一直不敢公開支持李世民的蕭瑀、陳叔達等人,便趁機為李世民說好話,並且建議李淵將李世民立為接班人。極度悲痛和震驚的李淵此時已經沒了主意,只好聽從了他們的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