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腫瘤防治宣傳週特別報道(四) | 不同人群的“防癌體檢指南”

(上游新聞記者 梁呈蔚)4月15日至21日是第26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週,2020年的主題是“癌症防治共同行動”。為了早期發現,防患於未然,高危人群可以選擇防癌體檢,來捕捉常規檢查容易疏漏的“蛛絲馬跡”。

全國腫瘤防治宣傳週特別報道(四) | 不同人群的“防癌體檢指南”

青年男性:結合家族史、生活習慣檢查

1.胸部X光檢查一度成為肺部疾病的初步篩查,但其準確度欠佳,目前已不再推薦。如存在重度吸菸史或合併咳嗽、咳痰、咳血等呼吸道症狀時,可考慮行低劑量肺部CT檢查。

2.彩超可作為肝膽、泌尿系統及甲狀腺腫瘤的初篩。如彩超不能確定,可進一步選擇磁共振或者超聲造影檢查,必要時行B超引導下穿刺,以獲取病理學診斷的依據。

3.胃腸道的腫瘤是體檢中容易遺漏的部分,結合體檢對象的家族史、症狀表現、糞便潛血檢查結果等,必要時應進一步進行胃腸鏡檢查。

全國腫瘤防治宣傳週特別報道(四) | 不同人群的“防癌體檢指南”

青年女性:加強乳腺癌、宮頸癌等篩查

1.乳腺+腋窩彩超是乳腺癌篩查最基本的檢查項目,結果異常或40歲以上,特別是有家族史者應加做乳腺鉬靶檢查,必要時行彈性成像及超聲造影,進一步還可在B超引導下穿刺,以獲取病理學診斷。

2.女性應在首次性生活後開始進行宮頸癌篩查,30歲後,每年接受一次宮頸細胞學檢查,HPV感染與宮頸癌有明確的相關性,也是作為宮頸癌篩查的重要指標。

3.卵巢癌的篩查主要手段是陰道彩超,腫瘤標誌物CA125和HE4有輔助診斷的意義。

中老年人:別遺漏消化道檢查

隨著年齡的增長,惡性腫瘤的發病率明顯升高。在青年人防癌體檢的基礎上,對中老年人需要全面升級。

1.低劑量肺部CT可作為中老年人肺癌篩查的常規檢查手段。

2.消化道腫瘤是體檢中容易遺漏的部分,經常在出現症狀時再去檢查,已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間。應平時多關注大便情況,定期作腸鏡檢查。

3.肝膽、泌尿系及甲狀腺彩超是基本篩查,有不確定時要及時升級做其它檢查,以進一步確診。

4.PET-CT檢查需要在專業醫生指導下,權衡利弊來進行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