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成長記:居里夫人三次離開華沙,開啟她的“成功之路”

女性成長記:居里夫人三次離開華沙,開啟她的“成功之路”

不斷學習的女性最美


1867年,居里夫人生於波蘭首都華沙市。居里夫人沒有結婚之前叫瑪麗,她是家裡的第五個孩子,18歲那年第一次出遠門,一個人獨自坐車離開生活了18年的華沙。

18歲,花一樣的年齡。要是穿越到現代,18歲的大部分人可能還在讀大學,才剛剛過了成年禮,過著不為生計奔波的日子。

然而,瑪麗同樣是18歲,卻為了多掙點錢去資助姐姐布羅尼雅索魯本上大學,自願選擇離開華沙到希究基村朱希羅夫家當家庭教師。

或許,就如同斯蒂芬·茨威格說的“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居里夫人被稱“科學之母”,離不開前期的努力。

01

瑪麗第一次離開華沙當家庭教師後,當她漸漸習慣這個家庭之後,瑪麗發現這其中有使她不滿意的地方。她就會響起父親曾說過的話:

“走遍天下都不可能找到一個完美的家庭。可是,一個人必須在其中訓練忍耐力,自修自勉,來發現光明正直的東西。”

女性成長記:居里夫人三次離開華沙,開啟她的“成功之路”

於是,瑪麗便耐心地面對現實。

當瑪麗發現村裡有很多孩子都不認識字的時,她就跟僱主的女兒兩個人商量對策,然後再跟僱主夫婦一起說出自己的想法,達成共識後,她們就一起幫助孩子識字。在這其間,瑪麗遇到了許多的問題,但她都儘量解決了。

我想說:在這樣的逆境中,瑪麗能夠堅持下來,而且還幫助了很多完全不識字的孩子。這是多麼難能可貴呀!

無獨不偶,瑪麗的這些表現讓我想起了當今網紅博主李子柒。

李子柒,從小父母離異,父親卻再取。後來,父親去世後,繼母虐待她。後來爺爺奶奶看不過去,就跟她生活在一起了。可是,他爺爺很快就去世了,留下他和他的奶奶相依為命。

14歲那年,李子柒輟學外出打工。

後來奶奶生病了,她不得不放棄外面的生活,回到了農村照顧奶奶。

她為成網紅博主從這裡開始。每天,一個人幹活,拍視頻,幕前幕後,編輯,整合成視頻,都全靠自己,這中間的辛苦不是一般人能堅持的住的。然而,她把累、苦留給自己,卻不把美好的農村生活展現給大家,更是把中國的傳統文化帶給了世界的人們!

冰心說:成功的花兒,人們只驚羨它現實的明豔,然而當初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曬滿了犧牲的血雨。

的確,我們都習慣於驚羨於他人的成功,卻不知道成功的背後需要付出多少艱辛與汗水。

女性成長記:居里夫人三次離開華沙,開啟她的“成功之路”

在這裡,我不是把居里夫人和李子柒來做對比,而是我看到她們的成功,都來源於對生活的熱愛,對苦難的挑戰。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氣。她們共同用身體力行詮釋這句話!

02

1891年,瑪麗第2次離開了華沙。她這一次離開,是向著夢寐以求的巴黎的索魯本大學出發的。

瑪麗就讀於索魯本大學。一開始,她和姐姐姐夫住在一起。可是,她發現姐姐家經常有聚會,使她無法安靜地學習。

於是,瑪麗開始重新找房子,為了有安靜而便宜的學習環境。可是,經濟上跟不上,她經常很省,省吃檢用。當她發現搬到一個地方不適應,就會重新繼續換房子,還學“孟母三遷”呢。

在此期間,曾因用功過度而病倒。不過,瑪麗的努力沒有白費,她只用了短短的兩年就畢業。

女性成長記:居里夫人三次離開華沙,開啟她的“成功之路”

03

1894年,瑪麗第3次離開了華沙,既是為了和皮埃·居里在一起,更是為了學習到更多的知識。

從她後面兩次離開,瑪麗說的一些話 ,我不得不提:

1、波蘭的女孩子才不輸給巴黎的寒冷呢。

從瑪麗說這句話,可以看出她是一個堅強不屈,敢於和生活做鬥爭的人。

2、姐姐,不必掛念我,我還可以過得去的。想想現在波蘭有幾十萬人都不能上大學,跟他們比起來,我不是幸福的多了嗎?

由此可見,瑪麗是一個容易滿足的人,而且時刻心繫國家他人。

這讓我想到了李子柒,當她拍出來的視頻有一定的收入時,他就想去資助國家的其他貧困的孩子,這不也是容易滿足、心繫國家他人的人嗎?

女性成長記:居里夫人三次離開華沙,開啟她的“成功之路”

3、不,我還年輕。我才30歲,伊蓮太小,需要我的照顧。我自己還得再去追求學問。我一定要靠堅強的意志來戰勝這病……

這時,居里夫人感染肺結核。可是,她並沒有放棄自己,或者氣餒。

而是想好好活下去。特別提到她還有追求學問,我特別佩服她這一點。

因此,這一點讓我想到:女人,只有不斷學習新知識,才會做更好的自己!

“活到老,學到老。”——居里夫人用行動詮釋著這句話。

居里夫人的成長記告訴我們:有些離別是為了更好的未來;同時,我們即便遇見挫折,也要以積極正向的人生態度去面對。當我們女性有了自己的家庭,一定記得繼續學習!

女性成長記:居里夫人三次離開華沙,開啟她的“成功之路”

通往成功的雲樓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