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清朝表面上亡於1912年,實際上亡於1900年?

1912年2月12日,以隆裕太后、溥儀頒佈的《退位詔書》為標誌,清朝永遠地退出了歷史舞臺,宣告壽終正寢。

然而,早在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時,清朝就已經患上絕症。它的死亡已成定局,只分時間早遲而已。為什麼這麼講呢?今天我們就來詳細分析一下。

為何說清朝表面上亡於1912年,實際上亡於1900年?

首先,清朝失去了人民的支持。

1900年6月,德國駐華公使克林德在東單牌樓被清朝神機營擊斃,清朝隨即向11國宣戰,並貼出賞文懸賞殺洋人,引發了八國聯軍侵華。當年8月中旬,八國聯軍2萬餘人由天津進犯北京。

按照正常邏輯,外敵入侵,本國軍民應當同仇敵愾、一致對外。可是,就在八國聯軍攻入北京那天夜裡,慈禧太后、光緒皇帝作為最高統治者,竟然丟下滿城軍民,倉皇逃出北京,猶如驚弓之鳥,經河北、山西逃往陝西西安。

為何說清朝表面上亡於1912年,實際上亡於1900年?

有權有勢的統治者溜了,北京城那些無權無勢、手無寸鐵的百姓就不得不承擔戰爭的後果。八國聯軍在北京燒殺掠奪,無惡不作。連八國聯軍總司令瓦德西也承認,“所有中國此次所受毀損及搶劫之損失,其詳數將永遠不能查出,但為數必極重大無疑。”

在八國聯軍侵華之前,慈禧太后極力籠絡義和團。可當她逃出北京後,於9月7日發出上諭,對義和團“痛加剷除”。似乎在一夜之間,義和團就從“民族的棟樑”變成“國家的罪人”。

義和團在八國聯軍和清廷的聯手絞殺下,倒在血泊之中。

為何說清朝表面上亡於1912年,實際上亡於1900年?

其次,清朝失去了漢人大臣的支持。

從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以後,清朝就面臨著深刻的內憂外患。但是,不管是兩次鴉片戰爭,還是太平天國運動,都沒有終結清朝的國運。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漢人大臣在支持清朝的運轉。

特別是在太平天國運動中,太平軍席捲大江南北,鼎盛時期佔據了南京,擁有近半國土,足以與清廷分庭抗禮。在太平軍面前,清朝八旗軍、綠營軍這兩支常備武裝力量都難以抵擋。太平天國派出一支2萬多人的部隊,就能輕輕鬆鬆打到天津附近。

在這關鍵時刻,以曾國藩、胡林翼、左宗棠、李鴻章等人為代表的漢人大臣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挽狂瀾於既倒,強行為清朝續命半個多世紀。在攻滅太平天國後,又是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漢人大臣發起了洋務運動,給病入盲膏的清朝打了一劑“強心針”。

為何說清朝表面上亡於1912年,實際上亡於1900年?

斗轉星移,到了1900年,連漢人大臣都敢於對朝廷的命令“陽奉陰違”了。當八國聯軍侵華時,東南各省還掌握著重兵。慈禧太后下令,希望東南各省的總督、巡撫們能夠率部進京勤王。

然而,李鴻章、張之洞、劉坤一等東南各省的督撫明確表示,不會率部進京勤王。湖廣總督張之洞、兩江總督劉坤一在郵政大臣盛宣懷的牽線搭橋下,與英國、法國、美國、德國、日本、意大利、沙俄、奧匈帝國代表達成了《東南保護約款》和《保護上海城廂內外章程》。按照這兩份協議規定,除了上海租界由各國共同保護外,長江及蘇杭內地均歸各省督撫保護。雙方不互相開戰。這就是所謂的“東南互保”。

兩廣總督李鴻章、閩浙總督許應騤、浙江巡撫劉樹棠、安徽巡撫王之春和廣東巡撫德壽宣佈加入東南互保。陝西巡撫端方、四川總督奎俊雖然沒有明確表態加入東南互保,但在實質上支持東南互保。

為何說清朝表面上亡於1912年,實際上亡於1900年?

這是歷史上,漢人大臣第一次與清廷公開決裂。失去了漢人大臣的支持,清廷就再也玩不轉了。

第三,清朝失去了八旗親貴的支持。

清朝以八旗為根本制度,八旗親貴是清朝維繫統治的核心力量,屬於“自己人”。為什麼清朝會失去八旗親貴的支持呢?

因為慈禧太后敢於對“自己人”下狠手。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之前,慈禧太后力主向11國宣戰。但是,以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兼工部左侍郎許景澄、戶部尚書立山、兵部尚書徐用儀、內閣學士聯元、太常寺卿袁昶為代表,反對慈禧太后的主張。慈禧太后“龍顏大怒”,先後將這5人殺掉。

為何說清朝表面上亡於1912年,實際上亡於1900年?

這5人中,立山是蒙古正黃旗人,聯元是滿洲鑲紅旗,慈禧太后說啥就殺,眼睛都不眨一下。

八國聯軍侵華之後,攻入了北京城,向清朝談判代表提出了一份必須全部處死的禍首名單,名單上有12個王公大臣的名字。這12人中,大部分都是八旗親貴,如莊親王載勳(鐵帽子王)、端郡王載漪、輔國公載瀾。慈禧太后迫於西方列強的壓力,不得不將按照他們的要求,進行嚴厲懲處:載勳被賜自縊,載漪、溥儁父子流放到西安,載瀾被流放新疆,其餘處斬的處斬,自盡的自盡。

為何說清朝表面上亡於1912年,實際上亡於1900年?

清廷在西方列強面前曲意奉承,丟盡了面子,當然會失去八旗親貴的支持。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掌握實權的八旗親貴,以慶親王奕劻為代表,竟然支持清帝退位,讓人唏噓不已。

【參考資料:《清史稿》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