罰七十萬元!“滴滴打球”惡意攀附“滴滴”商標

近日,北京知產法院審結了“滴滴打球管家”商標(涉案商標)侵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案,判令被告滴滴打球公司停止涉案商標侵權行為、停止使用包含“滴滴”字樣的企業名稱,並判令賠償經濟損失和合理開支共計70萬元。


滴滴打車這個品牌家喻戶曉。而一家提供高爾夫球、搏擊等培訓的公司,不僅在宣傳時大量使用“滴滴打球管家”的標識,還將公司更名為北京滴滴打球管家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簡稱滴滴打球公司)。


據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微信號消息,被告滴滴打球公司未經許可,在手機應用程序、微信公眾號、網站、公司裝潢等處大量使用包含“滴滴” 、“DiDi”文字的“滴滴打球管家”等標識,並提供高爾夫球、搏擊、卡丁車等活動場地預定、教練課程預定及教學預約、文體培訓、舉辦體育賽事等服務。2016年3月31日,被告將企業名稱由“北京顥宸易融信息諮詢服務有限公司”變更為“北京滴滴打球管家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經審理,北京知產法院認為,涉案商標“滴滴”構成已註冊馳名商標,滴滴打球公司的行為構成對馳名商標的複製、摹仿、翻譯,極易使相關公眾誤認上述服務系“滴滴”商標所有人提供或與其存在許可使用、關聯企業等特定聯繫,屬於“誤導公眾,致使馳名商標註冊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損害”的情形,

侵犯了原告的註冊商標專用權。


同時,滴滴打球公司在明知“滴滴”商標知名度的情況下,將企業更名並進行商業使用,其攀附的主觀惡意明顯,違背了誠實信用原則和公認的商業道德,構成不正當競爭。

綜合全案證據,北京知產法院一審判令滴滴打球公司停止涉案商標侵權行為、停止使用包含“滴滴”字樣的企業名稱,並賠償兩原告經濟損失和合理開支共計70萬元。雙方當事人均未提起上訴,該判決已生效。


罰七十萬元!“滴滴打球”惡意攀附“滴滴”商標


正所謂“人紅是非多”,企業品牌做大了,也更容易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其中被“傍名牌”更是防不勝防。

繼“今日油條”涉嫌商標侵權被今日頭條起訴之後,今日頭條又將深圳一家公司告上法庭,理由是今日頭條旗下的頭條百科遭到該公司商標侵權,構成不正當競爭。

該案由浙江省杭州鐵路運輸法院審理,儘管尚未作出判決,但法院已作出行為保全裁定,要求被告深圳某公司立即停止使用“頭條”“頭條百科”標識,並立即停止使用“頭條”標識進行宣傳。

據公開報道,中國商標申請量連續17年居世界第一,中國累計有效註冊商標量達2478萬件,佔全球總量40%。商標註冊火爆的背後,各種奇葩商標搶注事件其實一直沒有中斷。


近日,訴爭8年的“中國喬丹侵權案”引起廣泛關注,最高人民法院3月26日公佈了判決書:美國AIR JORDAN品牌終審勝訴,中國喬丹體育公司在第25類服裝鞋帽襪等商品上“喬丹+圖形”的商標被撤銷。


在疫情期間,還有“火神山烤魚”“鍾南山涼茶”“鍾南山壯功酒”這樣的商標申請赫然在目。國家知識產權局數據顯示,僅“鍾南山”為名的商標申請就達22個,其中就包括被熱議的“鍾南山壯功酒”。

4月,奶茶品牌“茶顏悅色”商標侵權糾紛案終於迎來判決:茶顏悅色勝訴,駁回原告方茶顏觀色的全部訴訟請求。這個一度登上微博熱搜的商標糾紛案,再度引發行業內商標保護的熱議。

從企業的角度出發,應該怎麼保護好品牌,做好商標和知識產權保護呢?

0

1、

跨類別註冊商標

我們以餐飲行業為例。

餐飲業是一個非常複雜的行業,涉及食品、調味品、飲料、酒水等多種事物,所以在註冊商標時需要進行跨類別註冊。

通過跨類別註冊商標,我們可以有效杜絕出現以“蹭熱度”為目標的商標註冊行為,防止在與自己商標相關的其他商品或服務分類中出現近似或相同的商標,從而保護企業的品牌。


0

2、

跨行業註冊

還是以餐飲行業舉例。餐飲行業涉及很多其他行業,如“互聯網”、“運輸”等。所以,我們可以考慮跨行業註冊商標,讓自己的商標在其他相關行業也能得到法律的保護。


0

3、

跨國註冊

商標保護是有區域性的,商標想要在哪個國家或地區得到保護,申請人就必須去該國家或地區進行商標註冊。

國內企業想去國外發展,需要在當地註冊商標。


0

4、

提升商標的顯著性

《商標法》第十一條規定,缺乏顯著特徵的標誌不得作為商標註冊。

每年我國都會增加數百萬的註冊商標,如何讓自己的商標在眾多商標中更具顯著性呢?

企業可以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在媒體上對商標進行廣泛的宣傳,提高商標在大眾工作、生活中的曝光率,增強商標的顯著性。


商標使用過程中時常會遇到侵權問題,該如何維護自身的權利呢,且和小編一起來看看。

1、

網絡渠道維權


網上購物消費成為現今社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伴隨著網絡購物的熱潮,假冒偽劣現象也日漸湧現,致使網購平臺一度因售假而飽受詬病。因此,平臺服務商在加強平臺監管方面做出了努力,並紛紛構建了知識產權保護及維權渠道,權利人在網絡平臺發現侵權行為,可根據平臺所設立的維權渠道進行投訴,平臺一旦核實侵權行為成立,將主動刪除舉報人所投訴的產品,從源頭上禁止侵權行為。


0

2、

發送律師


律師函由律師接受權利人的委託就相關侵權事實進行披露、評價,並對侵權者提出具體要求,具有法律上的證明作用和事實上的警示作用。根據前期對侵權者的商業調查結果和後期擬對侵權者採取的法律措施綜合評估後,判斷是否採取該途徑。


0

3、

向工商部門進行侵權投訴


我國縣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負有查處商標侵權行為的職能,商標權人發現侵權行為,可以到侵權方當地工商行政部門投訴,責令其停止侵權行為。如果被告不履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可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0

4、

向人民法院提起商標侵權訴訟


民事訴訟是商標權利人在遭受商標侵權後,最後的維權救濟措施,民事訴訟的主要目的是制止侵權,並旨在解決權利人因侵權所遭受的經濟損失及維權費用的經濟賠償問題。

罰七十萬元!“滴滴打球”惡意攀附“滴滴”商標


商標維權對企業意義重大而深遠,企業應做好商標維權工作,維護自己的品牌地位,使企業健康發展。


公司寶知識產權專家團隊,幫助企業解決商標、專利、版權等知識產權運營和保護難題。更多知識產權詳情,盡在公司寶。

(文章圖片來源於互聯網,若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