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的知識,就可以解決80%的問題?3個方法,倍速提升學習力

20%的知識,就可以解決80%的問題?3個方法,倍速提升學習力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文/小爽姑娘

你是否苦惱於不斷努力學習,自己卻沒有明顯提升?你是否在參加了無數學習類社群之後,覺得似乎學識滿滿生活卻沒有什麼改變?你是否覺得“學海無涯”,越是努力學習,需要學習的新知識就越多?

在知識付費的時代,“知識焦慮”越來越嚴重。也許因為我們始終明白“落後就要捱打”的道理,所以在這樣的時代,我們總想著快速獲取知識,但快速學習的我們真的掌握這些知識了嘛?這些知識是否真正能幫助我們解決生活工作上的問題,提升個人能力呢?

對很多人來說,這些問題的答案可能都是否定的。

我們常說“知道了很多道理,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學習知識也是一樣,我們常常知道了很多知識,卻依舊不會應用。我們自以為一直在學習,實際上是掉進了“老鼠賽道”,看起來一直在努力,其實是在原地打轉。因為,對大多人而言,我們知道的,只是我們以為自己知道了。

20%的知識,就可以解決80%的問題?3個方法,倍速提升學習力

小爽最近讀到成甲的《好好學習》一書,書裡深度講解了我們學習所需要的底層思維和方法,實質幫我們解決學習知識的問題。現在我將自己在書中學到的幾點分享給大家,希望也能對你有所啟發。

一、速成法恰以慢為基礎

成甲在過去是很能讀書的,他為自己限定一年必須讀完100本書,即使在當天特別累、特別困也要強撐著去讀完當天限定的20頁。這確實讓他獲得了豐富的閱讀量,但是在後來他重新把這些書翻出來的時候,覺得自己這些書基本都白讀了,為什麼呢?他說:今天能在書中看到的價值,過去看不到;過去在書中看到的東西,今天基本不記得了。

從付出與收穫的比例來看,成甲覺得自己這段學習經歷是失敗的,因為自己陷入了“低水平勤奮”。

回頭看看我們自己,何嘗不是總陷入這樣的“低水平勤奮”之中呢?在讀書界,“閱讀量”似乎成為了“讀書人”炫耀的資本,我們常常下意識以一個人讀了多少本書來衡量這個人的“厲害”程度,當然不是說那些一年讀書200本的人就沒有什麼收穫,而是在“閱讀量”超群的這些讀書人裡面,真正達到“有效讀書”幾百本的又有多少人呢?

單拿我來說,我自己是不追求量的,但有時候狀態不足也會不可避免的陷入這樣的怪圈,真的會有那種讀完一本書,不知其所言的情況。其實讀書是不是有效的,我們在讀的過程中都是能感受到的。很多時候我們明明知道自己不在狀態卻還在囫圇吞棗式的閱讀,導致的結果就是白讀。倒是快速讀完一本書了,收穫了什麼呢?

20%的知識,就可以解決80%的問題?3個方法,倍速提升學習力

於是,成甲在後來的學習中,不再追求數量,也不再追求速度,甚至有時候刻意的放慢速度去讀書。花大量的時間去反思、記錄、尋找知識之間的連接性,將其真正用於生活中。這樣的讀書方法常常幫助他發現一些過去不曾注意過的規律,在書中發現了很多可以直接改進工作的方式,讓讀書達到了“複利”效果。

成甲“以慢為快”的讀書方法也可以用到我們的學習之中,幫助我們升級自己的學習力。具體來講有以下幾個小點:

1.不盲目追求讀書速度,學習邊讀書邊深度思考,同時記錄自己的讀書感悟而非僅僅摘抄金句。

2.不必非得從頭到尾閱讀一本書,根據自己要解決的問題縱性讀書,觀察各作者的解決思路,綜合解決方法,思考這些知識可以應用的其他領域。

3.將get到的新知識與已有的舊知識進行聯結,看看新啟發和過去的哪些經驗相關,舊問題使用新知識是否可以挖掘出一定的規律,以改進現有的行為體系,使得個人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20%的知識,就可以解決80%的問題?3個方法,倍速提升學習力

二、用臨界知識解決80%的問題

我們大家都聽說過“二八原則”,意思是說:世界上80%的資源掌握在20%的人的手裡。在《好好學習》一書中,成甲將“二八原則”應用到知識管理領域,這我倒是第一次聽說,但細細品來確實如此。

成甲認為:世界上20%的知識決定80%的結果。我們真正要學習掌握的正是這20%的知識,應該把更多的時間用在結構能力和專業能力的學習上,通過掌握這20%的知識做到遊刃有餘。

那究竟這20%的知識是什麼樣的知識呢?它與普通知識有什麼不同?有什麼神奇之處使得它得以絕大多數的問題呢?

我們的學習分為兩種:一種是用來提升技術效率的,只能解決具體的工作場景和問題的方法,每遇到新的問題都要學習新的知識;另一種是提升認知效率的,通過了解問題本質,瞭解解決方案的底層規律,認清問題表象背後的實質之後得以解決普遍問題。

如果我們希望自己在學習的老鼠賽道中跳出來,就要努力提升認知效率。花費80%的時間,用在20%的關鍵問題上,獲得查理·芒格所講的“普世智慧”,成甲將解決這些關鍵問題的20%知識稱為“臨界知識”。

臨界知識不同於普通只可以解決單一問題的知識,他們可以說是透過問題本質而提煉出來的,因此將大多數問題還原到底層狀態都可以用臨界知識來解決。

20%的知識,就可以解決80%的問題?3個方法,倍速提升學習力

生活中有很多臨界知識我們都曾經瞭解過,這樣的知識有:複利效應、概率論、黃金思維圈、進化論、二八法則等。但我們的學習就沒有達到像成甲一樣的效果,是因為我們從來都只是瞭解,而非應用。

我們需要持續不斷地在生活工作中證實這些知識,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場景下重複使用臨界知識,達到刻意練習的效果。才可能真正掌握臨界知識。通過刻意練習來訓練應用臨界知識,必須關注兩點:1.抓住問題的本質進行訓練;2.大量地持續練習。

20%的知識,就可以解決80%的問題?3個方法,倍速提升學習力

三、以教為學,教是最好的學

很多人覺得教人是一件很高大上的事情,我們常常覺得自己功力並不深厚怎麼有資格教授別人呢?其實,還真的不是這樣的。

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三個人走道,其中必有一人是我的老師,我能從他們身上學到知識。反過來想:同行三人,我必為師焉。走道三個人,我一定有過於他們兩人之處,而另外的兩個人也必然有過於我之處。說白了,一人不可能各個方面都不如人,總有相對比較強的一面,那麼他就可以作為老師教別人。

教別人雖然是輸出,但是在教人的過程中從準備到整理再到輸出最後和所教之人共同探討學習,你也能獲得更深的體驗和更多的知識。你原本懂一百教人六十,這時候對方從零進化到六十,而你在教人的過程中也因為加深思考可能從一百進化到一百三十,何樂而不為呢?

20%的知識,就可以解決80%的問題?3個方法,倍速提升學習力

教人知識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獲得價值如下:

1.通過準備工作,督促自己發現知識的細節點,打通知識阻塞。

2.教授別人的同時增強訓練,加深自己對知識的印象。

3.教人的過程中,對方可能提出疑問和新想法,增強我們的認識。

很多人煩惱於不知道該如何以教為學:哪裡有學生可以讓我教啊?

放眼望去,都是可以教授的人。比如說我讀完《好好學習》之後,寫了這篇文章分享出來就是在實施這種以教為學的方法。你也可以在讀完小爽的這篇文章後,整理自己的思維,把你自己可以get到的點分享給你的朋友、親人,同樣也是以教為學哦~

具體以教為學的機會是非常多的,比如:

1.直接將知識講給朋友、愛人或同事聽

2.主動要求在自己參加的微信學習群中分享自己的學習心得

3.寫文章發佈到自己的公眾號、頭條、簡書等各個平臺

4.組織線下學習小組,定期聚集分享學習

5.錄製學習vlog上傳視頻到各大平臺等

6.微信朋友圈建立分享通道,分享感悟到圈內

······

細細列來還要很多機會的,只要你去發現,就能找到機會噠。

20%的知識,就可以解決80%的問題?3個方法,倍速提升學習力

以上就是小爽在《好好學習》一書中學到的三個點,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呀!

另外,除了我分享的這三點之外,成甲在《好好學習》一書中還詳細說明了學習臨界知識的底層心態和方法,這裡不加以贅述,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私聊小爽要全書的思維導圖,或者讀書來和小爽溝通交流呦,極致歡迎!

-END-

我是努力學習、堅持自律、追求自由,不斷傳播正能量的小爽姑娘,如果喜歡我的文章,就請戳戳小指頭關注我吧!碼字不易,感恩閱讀!歡迎和我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