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俪邓超:拥有婚姻“钝感力”,才能“爱到深处自然‘黑’”

拥有”钝感力”的幸福婚姻,不是被彼此改变,而是彼此成全

孙俪幸福,是因为邓超的“钝感力”

娱乐圈里我最喜欢的一对夫妻是“爱到深处自然“黑””的邓超孙俪夫妇。

他们微博的日常画风是这样婶儿的。

孙俪邓超:拥有婚姻“钝感力”,才能“爱到深处自然‘黑’”
孙俪邓超:拥有婚姻“钝感力”,才能“爱到深处自然‘黑’”

日常互黑,甜甜狗粮。

邓超和孙俪合作《幸福像花儿一样》时,因戏生情。

孙俪邓超:拥有婚姻“钝感力”,才能“爱到深处自然‘黑’”

孙俪是单亲家庭长大,年纪很小就入伍,在部队文工团当文艺兵,这样的成长背景,让孙俪缺乏安全感,又性格独立。在对待婚姻的态度上,她一度十分保守,早年曾经公开表示可能会做“不婚主义者”。

而和孙俪“学霸式”成长轨迹完全不同的邓超,从小就是“叛逆少年”,长得帅,怎么看怎么“不安分”,“吊儿郎当”,太没有安全感了。

而正是这样一位“大男孩”,在婚姻里体现了足够的情趣和包容,九年里,带着娘娘一路“跑偏”,活出了自己的幸福模样。

在一次采访中,主持人曾问孙俪,“现在这么多人关注你们俩,你们怎么看?”

孙俪回答说,“架得越高摔得越惨。”

可这时,邓超笃定地问她,“干嘛要摔呢?”

看似不经意的回答,暴露出了二人完全不同的情绪模式,孙俪内心缺乏安全感,对评价敏感,而邓超内心笃定,对外界评价有一定钝感。

这也从心理层面揭示了这对夫妻婚姻幸福的根本所在——那就是邓超超强的“钝感力”。

什么是“钝感力”?

“钝感力”一词来自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书《钝感力》。

作家自己的解释就是“迟钝的力量”,是一种对他人的责骂、嫉妒、讽刺、中伤,不敏感,不在意,不往心里去的明智反应。

渡边说过,“不为琐事动摇的钝感,才是人们生活中最为重要的基本才能。”

体现在婚姻中,就是要少些计较和敏感,不被不良情绪左右,才会更幸福豁达。

孙俪邓超:拥有婚姻“钝感力”,才能“爱到深处自然‘黑’”

不幸福的婚姻里往往有个“敏感”的人

“钝感”的反面是“敏感”。

敏感的人往往更容易在婚姻中陷入困境。

7月曝出协议离婚,剧情一度反转的具惠善安宰贤离婚事件中,具惠善就是那个“敏感”的太太。

9月4日安宰贤好友在接受《韩国经济》采访时表示, 具惠善总是要求安宰贤“去哪里要先讲”、“不要做出让我误会的行为”、“我在等你的讯息快点回信”,人在哪、做什么事、和谁在一起,都要向她汇报。不仅如此,具惠善还会时时刻刻要求“视频通话”,亲眼确认老公和谁在一起。“不管安宰贤说什么,她都不听,我在旁边看也觉得很心疼。”好友如是说。具惠善之前的多次发文也泄露出她极度缺乏安全感,不断怀疑安宰贤外遇,终于演变到了离婚的地步。

孙俪邓超:拥有婚姻“钝感力”,才能“爱到深处自然‘黑’”

为什么具惠善会如此敏感?

从具惠善和安宰贤婚姻相处的日常细节来看,具惠善是典型“焦虑型依恋”的人。

“焦虑型依恋”是美国心理学家玛丽安斯沃斯 (Mary Ainsworth)基于情感依恋研究得出的四种依恋类型之一。

这类人在婚姻里把所有小事放大到对方还爱不爱自己的层面,从而诞生出被抛弃的恐惧,接着产生一系列焦虑情绪。焦虑型依恋的人对伴侣感受到的不是爱和信任,而是一种“情感饥渴”。这种性格的产生追溯起来可能是由于婴幼儿时期父母对自己的回应不敏感及时、不持续或时好时坏,让孩子长期处于被忽略和抛弃的恐惧中,这种恐惧就是“原生情绪”,为避免自己受“原生情绪”所扰,又会生出“焦虑”、“愤怒”的“次生情绪”来进行自我保护。

童年缺 “爱”的孩子,一生缺爱。

她极度渴望与人亲密,却总怀疑和恐惧对方并不想达到同等的亲密。因为这种怀疑和恐惧,以及接下来感受到的失望和无助就是从童年承袭下来的惯性认知。他们的伴侣常常因不能忍受而逃开。从而更加重了他们对人心的无法信任、不能安全。恶性循环。

哪些行为是“焦虑型依恋”的体现?

· 极度渴望亲密和陪伴,要求与爱人随时保持联系,每天报备行踪;

· 一旦对方违背自己的意志,或者对自己关注不足时,就会感到愤怒和焦虑;

· 会为了维持联系而放弃自身需要,讨好伴侣;

· 害怕被抛弃,独处时会觉得不自在,受到一点冷落,都会觉得被抛弃了;

· 会先行抛弃对方,对方如果接受分手的结果,又会回头做出低自尊的行为挽回对方;

· 被抛弃时止不住感到崩溃和愤怒,做出冲动举动,情绪管理能力不良。

对照以上,如果你中了四条以上,那么你可能是“焦虑依恋型”人,需要求助专业人士,及时做出调整,否则你无法在亲密关系里得到想要的安全。

如果你只是“敏感”,那么你需要在亲密关系里培养适度的“钝感力”,才能在细水长流的婚姻中,用双方舒服轻松的方式,安稳度过一生。

修炼婚姻“钝感力”三部曲

尽管有些人钝感力是天生的,但是大部分人也可以通过后天的修炼获得“钝感力”。

如何修炼婚姻中的“钝感力”,有以下几个步骤:

1、 建立安全感:全然接纳自己,相信自己值得被爱

我们之所以会敏感,是因为我们身体里住着一个不断在做自我否定的自卑“小孩”。我们唯有不断向内审视,认知自己,接纳自己,相信自己值得被爱,才能找回自信,建立安全感。

荣格说过“往外张望的人在做梦,向内审视的人才是清醒的人”

  • 你得首先要意识到你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不完美却有自己的特质,你要爱现在这个不完美的自己。
  • 别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不要把别人的不良情绪归因到自己身上。比如老公今天不开心了,你习惯性反应“是不是我有哪里做的不好,惹他不高兴了?”其实完全没必要,哪怕是自己做得不够好,也不用放大事情严重性,直接与他去沟通,事情往往在沟通中就解决了。
  • 相信自己是因为值得被爱才会吸引TA,而不是因为你的“委曲求全”或“控制”。

2、 建立“成长型思维”,把婚姻中的关注点放在自己身上

“成长型思维”的概念,来源于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的经典作品《终身成长》。

孙俪邓超:拥有婚姻“钝感力”,才能“爱到深处自然‘黑’”

根据对能力发展的认知,有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固定型思维(fixed mindset)和 成长型思维(growth mindset)。

固定型思维模式认为,能力是天生的,后天无法改变。

成长型思维模式认为,人的能力通过锻炼可以提高,只要努力就可以做得更好。

作者在书中写到

成长型思维模式者说,这一切都可以培养。所有一切——包括你、你的伴侣和你的恋爱关系——都可以成长和改变。 固定思维模式者认为,最理想的情况是即刻的、完美的、永恒的和谐相处。就是我们所说的,一切都注定如此。好比很多故事中描述的,两个人骑着马走入夕阳,“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建立成长型思维,你要做以下几件事情:

  • 不要给自己贴“定义式标签”,例如”我很笨,不会做饭”,“我太内向了,不懂浪漫”,而要肯定自己努力的过程;
  • 制定可以达成的婚姻个人成长目标和计划并去实施,比如一周学会一道菜,为伴侣准备一个有仪式感的生日礼物等,要知道,变化是先从自己开始的;
  • 努力做自己确定要做的事情,不对对方的“即时反馈”过分期待。

当你在婚姻里建立起“成长型思维”,你就会发现,你有太多事情可以做,同时你也会更具同理心,你会更多地关注伴侣,而非伴侣对你的评价和反馈。

你会主动经营亲密关系,相信良好的亲密关系是可以培养和成长的。

3.管理好情绪:不翻旧账,好好说话

婚姻是两个来自完全不同成长环境的人因为爱走到一起,矛盾和分歧在所难免。修炼“钝感力”,在发生矛盾时“好好说话”、“不翻旧账”。

《好好说话》里说:

“当我们经历了一些事之后,就容易在内心留下包袱,这些包袱在心中越堆越多,就造成了我们更多的负面情绪。”

如何管理好情绪,处理矛盾,好好说话呢?

  • 就事论事,吵完就忘,不要猜忌,不要语言攻击,更不要试图用“冷战”解决问题;
  • 不翻旧账,比如彼此约定 “1个月前的过错一律不提”,这样每次矛盾的解决都是双方关系新的开始;
  • 有底线的退让和不拘小节。如果没有原则性问题,婚姻中许多事情没必要非分出是非高下,学会退让和不拘小节,会让双方感觉更为轻松;
  • 好好说话是真诚地赞赏对方。看到对方在婚姻里的付出,真诚的赞赏对方的具体行为,让对方感觉到被肯定,有价值;
  • 好好说话是懂得在适当的场合秀恩爱。婚姻虽然是两个人的事情,但是在自己的社交圈里秀恩爱,肯定对方的价值,会让伴侣感觉被尊重,找到安全感。

拥有钝感力的人,懂得建立婚姻的边界,彼此成全

人生来孤独。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当然也不会有两个相同的人。婚姻中的两个人有着各自不同的成长环境、独立人格,所谓三观高度一致的“灵魂伴侣”几乎是不存在的。

拥有钝感力的人懂得建立“婚姻边界”,良好的亲密关系是“亲密有间”。我是爱你的,而你是自由的。在婚姻中留给双方自由的空间和时间。

正如刘若英在《我敢在你怀里孤独》写道自己的婚姻模式

孙俪邓超:拥有婚姻“钝感力”,才能“爱到深处自然‘黑’”

“同一屋檐下,共用厨房餐厅,各有书房卧室,可以同时看不同的电影,回到家里,一个向左一个向右。”

这是一种心灵的依偎,更是保留尊重、彼此成全的智慧。

杨绛先生的《我们仨》一书中,曾提到钱钟书先生生活中近乎“白痴”,不会修理灯泡,不会点煤油炉,甚至穿鞋左右脚不分……而杨绛先生总是用“没事,我来”,替先生打点好了一切,她没有去强求和改变他,而是用自己的付出成全了先生巨大的文学成就。而钱先生在谈及杨绛时,也总是不吝赞美,这种认可,何尝不是一种成全?

孙俪邓超:拥有婚姻“钝感力”,才能“爱到深处自然‘黑’”

拥有“钝感力”的幸福婚姻,不是被彼此改变,而是彼此成全。

如果有一天,你看着微笑的TA,突然感慨,我真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找到了幸福的真谛。

(文章系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所有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希望姐,70后中年少女,白天创业,夜晚码字,愿和你一起探寻幸福的奥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