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八路軍吃樹葉當口糧,如今寧夏固原人吃樹葉換口味

抗戰時八路軍吃樹葉當口糧,如今寧夏固原人吃樹葉換口味

八路軍戰士

春天對於黃土高原的固原來說,有點姍姍來遲。“五一”長假到了的季節,南方早已百花爭豔、樹木翠綠,固原的一些樹木還是光禿禿的,有的剛剛吐出新芽,但是榆樹卻掛著嫩黃的細小的葉子。坐著汽車在固原山溝裡轉了兩天,發現榆樹分佈極廣。無論是山坡上還是房前屋後,到處都能看到。

更讓我驚奇的是,無論是老人還是小孩,也不論是男人還是男人,也不論是鄉下人還是城裡人,固原的不少人喜歡吃榆樹葉子。在東嶽山,一位婦女一邊走,一邊把榆樹葉子當水果,津津有味地嚼著。還有一位小女孩,站在樹地下一邊摘一邊向嘴裡塞。

抗戰時八路軍吃樹葉當口糧,如今寧夏固原人吃樹葉換口味

摘榆樹葉子

榆樹葉子,更準確地說叫“榆錢”,這是當地的朋友告訴我的。我也踮起腳尖摘了一把,用嘴巴吹吹葉子上的灰塵和雜質後,塞進嘴裡學著吃,味道甜甜的。有人說,榆錢是榆樹的果實、果實、果實,還說重要的事說三遍。但在我的眼裡,就是樹葉。

我把圖片發到朋友圈裡,南方的朋友有的說是枸杞樹。北方的朋友多數都答對了,年紀大的還說小時吃過。有的還說榆樹皮也可以吃,比其它樹皮好吃,饑荒年代優先吃榆樹皮。

一位年約60多年的農村老大爺摘了兩袋子榆錢。他告訴我,鮮嫩的榆錢最簡單的吃法就是直接生吃,微甜而且越嚼越香。他摘回去是做榆錢窩窩頭。將榆錢洗淨,拌以玉米麵或白麵做成窩頭,然後上籠蒸半小時即可起鍋。或將洗淨的榆錢拌上面粉,攪拌均勻,直接上籠蒸熟,再放入調料。

抗戰時八路軍吃樹葉當口糧,如今寧夏固原人吃樹葉換口味

榆樹葉子

百度搜一下,榆樹葉子居然有這多吃法,數也數不過來,而且據說還有各種療效。在我們南方,也有樹葉可以吃,春天吃得最多的是香椿芽。

我想起我看過的一本書,介紹八路軍吃樹葉的故事。1942年,晉察冀北嶽區因為日本掃蕩再之春天又發生了大旱,解放區進入了最困難的時期。時任晉察冀軍區司令員的聶榮臻便下了禁止部隊採摘村莊附近樹葉的訓令,“部隊所有伙食單位都不能在村莊附近採摘楊樹葉、榆樹葉,要把它留給群眾吃。寧可餓著肚子,也不與民爭食”。《聶榮臻回憶錄》裡這樣記述了當年的情景:“廣大群眾得知這個訓令後,很激動。他們找到軍區,找到邊區政府,找到我,要求收回訓令,說得十分懇切”。

抗戰時八路軍把樹葉當口糧,如今固原人吃樹葉換口味。這不竟讓人感嘆萬千。其實,中國解決捱打問題只有60多年,解決捱餓問題不到30年。“固原人吃樹葉調口味”,是當今中國改革開放巨大變化的真實寫照。

抗戰時八路軍吃樹葉當口糧,如今寧夏固原人吃樹葉換口味

榆樹葉子

我們並非生活在不捱餓的時代,據新華社4月22日報道,受持續乾旱影響的印度農民日前在印度首都新德里進行抗議,“口叼活鼠、手捧骷髏”,以尋求政府救濟;中東和北非就更不用提了,連命都朝不保夕。我們只是生活在一個不捱餓的國家,我們要感謝這個偉大的時代,珍惜當下幸福的生活,擼起袖子加油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