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工資養不起一個暑假裡的孩子,中國式父母焦慮,太可怕

中國的父母們常常不自覺陷入各種焦慮,總覺得孩子輸不起,必須贏在起跑線。

擠破頭上名校,帶孩子報各種興趣班,跟其它孩子做比較……

殊不知,家長的認知,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線。

“清華北大隻是過程,不是目的,人生就像射箭,夢想就像靶子,連靶子都找不到的話,你每天拉弓有什麼意義呢?”

孩子如一張白紙,可當你翻過來時,背面卻寫滿了故事和夢想,有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改變世界的“創造力”、還有正在滋生的“幸福力”,這才是屬於他們自身的力量,能紮根的力量。

半年工資養不起一個暑假裡的孩子,中國式父母焦慮,太可怕

但大多數父母還是很焦慮,花費鉅額給孩子報各種培訓班,拼盡全力把孩子送進最好的學校。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種中國式父母焦慮,很有可能會毀掉我們的孩子。

半年工資養不起一個暑假裡的娃,中國式父母焦慮,太可怕

1、花費半年工資、給孩子報11個暑假班

今年暑期剛到的時候,一位媽媽在朋友圈裡感嘆:“我大半年工資,都養不起一個暑假裡的娃了。”

“7個輔導班,4門興趣課,2個夏令營,目前已經花了5萬7,更貴的遊學項目根本沒敢報。”

這位家住深圳的母親,非深戶,升學難。

半年工資養不起一個暑假裡的孩子,中國式父母焦慮,太可怕

剛滿11歲的女兒下半年要升小學六年級,怕女兒跟不上教學進度,更怕孩子明年小升初被拋棄在錄取率外,這位媽媽在巨大的心理壓力之下,給孩子制定了一個近乎變態負荷的暑期計劃表:

3個語文班(課程同步、閱讀理解、寫作),3個數學班(跳級搶先學、奧數、速算),1個英語班(少兒口語),主課之外還報了1個科學(機器人)、1個韓國編程啟蒙、1個書法和1個游泳興趣班。

不到兩個月的暑假,花五六萬塊錢報了11個輔導班,從孩子7月初期末考試結束一直排到8月底臨近開學,期間還見縫插進兩個夏令營活動。

半年工資養不起一個暑假裡的孩子,中國式父母焦慮,太可怕

“孩子忙得過來嗎?”看著密密麻麻的時間表,朋友們瞠目結舌地問。

“還好吧,我看周圍的孩子個個都排得超級滿。”這位媽媽說,她身邊沒有家長不給孩子報幾個暑假班的。

“周圍的學霸太多了,你不上,跟別人的差距只會越拉越大。孩子這麼小,你不給她安排,她就會看電視、玩遊戲,還不如去培訓班學點東西。”

看電視,玩遊戲,空調西瓜,吃飯睡覺,呼朋喚友,瞎玩瞎鬧……這不是暑假本來的樣子嗎?

什麼時候中國孩子的暑假變得比上課還忙,比上學還貴,比大人們上班還累?

半年工資養不起一個暑假裡的孩子,中國式父母焦慮,太可怕

一名高三學生的暑期日程表

國際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對各國教育的調查顯示,中國學生每週包括校外輔導和私人家教在內的課外學習時間,平均長達17小時,比歐美孩子多學10個小時,位列全球第一。

尤其到了寒暑假,補課大潮幾乎已經發展成中國學生的“第三學期”。

“教育壓力不一樣了啊,現在的孩子哪能跟我們當年那樣放養?”

面對大家勸她給孩子減負,深圳那位11歲女孩的媽媽堅持不鬆懈。

半年工資養不起一個暑假裡的孩子,中國式父母焦慮,太可怕

“我們小時候沒條件,城裡孩子琴棋書畫的時候農村孩子的暑假全荒廢了。”她說,“現在競爭這麼激烈,差距從胎教就開始拉開,你不使勁兒追,孩子的起點就跟你當年一樣低。”

她還說,“我每年最怕過暑假了。哎,現在買東西都不敢買貴點的了,每次買東西時第一反應都是先換算成孩子的課時費,看看是不是划算。”

我不知道該說點什麼才好,眼前浮現了她女兒的樣子:一個文靜瘦弱的小姑娘,戴著一副厚厚的眼鏡,每天忙不迭地輾轉於各個補習班。

小姑娘我見過幾次,給我的印象是特別乖順,沉靜,完全沒有花季少女應有的活潑、朝氣

半年工資養不起一個暑假裡的孩子,中國式父母焦慮,太可怕

2、不是孩子輸不起、而是父母害怕輸

有研究指出:中國已經成為全世界教育花費最貴的地區,而且超過三分之一的家長已經把全部時間都花費在孩子身上。

雖然如此,但中國父母依然擔心自己做的不夠。

我們害怕孩子長得沒有別人家孩子高,成績沒有別人家孩子好,才藝沒有別人家孩子多……會輸,會落後。

於是把這種壓力強加到孩子身上,卻忽略了孩子內心的感受,也沒有考慮到孩子是否能夠承受那份重量

半年工資養不起一個暑假裡的孩子,中國式父母焦慮,太可怕

這是一種典型的中國式父母焦慮,實際上不是孩子輸不起,而是父母害怕輸。

很多父母把自己的夢想和對人生的所有希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花費大把錢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補習班,不惜代價送孩子上好學校,希望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

強迫孩子去按照父母的意願做某件事時,還不忘對孩子苦口婆心地說上一句:“我是為了你好!

半年工資養不起一個暑假裡的孩子,中國式父母焦慮,太可怕

馬東曾說:中國父母最可怕的地方,就是把自己成長中的焦慮轉移給了孩子。

我們小時候沒考上好大學,想讓孩子幫我們圓夢;

我們小時侯成績不如別人,想讓孩子一定要爭口氣,超過別人家的孩子;

我們沒過上安穩的生活,催促孩子一定要過上理想生活……

正是這種焦慮,讓無數家長和孩子都處於連軸轉的水深火熱之中。

3、中國式父母焦慮、正在毀掉下一代,太可怕

前段時間,曾與鄧麗君齊名的香港女歌手陳美玲在網上又火了。現年61歲的她,在退隱歌壇30年後,又一次刷屏朋友圈。不過,她這次是以媽媽的身份。

她先後把3個兒子都送進了美國排名第一的斯坦福大學。

最近,陳美玲在接受採訪時談到的教育理念引人深思:“不要讓中國式焦慮,毀掉了你的孩子

。”陳美玲在視頻中提到了很多關於教育的點,都讓很多父母瞠目結舌。

半年工資養不起一個暑假裡的孩子,中國式父母焦慮,太可怕

比如:不要制定每天的時間表、不要給孩子報課外班、不要替孩子做選擇……

這種教育理念和大多數中國父母完全背道而馳。

我們唯恐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所以花費鉅額給孩子報各種培訓班,拼盡全力把孩子送進最好的學校。這足以體現中國父母對孩子教育的重視。同時,這背後也暴露出了一個殘酷的真相:

中國式父母焦慮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種中國式父母焦慮,很有可能會毀掉我們的孩子。

孩子因為學習壓力、作業問題而輕生的新聞屢見不鮮。

半年工資養不起一個暑假裡的孩子,中國式父母焦慮,太可怕

北京大學曾發佈《中學生自殺現象調查分析報告》:

中國每5箇中學生中就有1人曾考慮過自殺。哪怕考上大學後,跳樓、臥軌、跳河的慘劇也是接二連三發生。

這裡的每一個數據都足以讓我們心驚膽戰。

它讓我們知道,中國式父母焦慮,對孩子造成了多大的傷害。家長的用力過猛,可能毀掉的是孩子光明燦爛的一生

這種中國式父母焦慮如何緩解?無論養育這件事變得多麼令人焦慮,與孩子一起依偎成長的時光,依然是每個為人父母的人不可替代的幸福。

如何讀懂孩子,如何扔掉焦慮,做一個遊刃有餘的父母?

1、尊重他/她,是個小人類

半年工資養不起一個暑假裡的孩子,中國式父母焦慮,太可怕

無論是否看見自己,你的孩子始終在觀察你。

首先,要明白,這個你懷裡的、你跟前的、跟在你屁股後面的、可能垂頭喪氣的小夥子,他們是跟你一樣的小人類。

很多家長,會不由自主地將孩子當做自己的附屬品,或者把自己當成了法官,可以隨意評價孩子,隨意安排他的人生,各種學習強壓在小孩頭上,這樣反而適得其反!

瞭解他們的心裡發育過程,對我們去了解他們的行為有很大幫助。

半年工資養不起一個暑假裡的孩子,中國式父母焦慮,太可怕

2、專業對治吼叫的ABCDE方法

吼叫可能是最直接的情緒表達了。

雖然我們都理解,父母抓狂的心,同樣大多數人可能都會面臨這樣的情況,事後無比後悔,再遇到類似情形,吼叫則會再次發生。

但如何真正地改變呢?“ABCDE方法”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A叫作“Ask”。

自問是什麼觸發了自己生氣,找到觸發的扳機,問自己在想些什麼,想法是怎樣不斷延伸出來的。當你能夠進行自問的時候,就開始冷靜了。

半年工資養不起一個暑假裡的孩子,中國式父母焦慮,太可怕

B叫作“Breath”。

呼吸,先讓自己深呼吸一下,再自問,然後接著深呼吸。

C叫作“Calm yourself”。

就是讓你自己平靜。

D叫作“Decide what your child needs”

確定孩子需要些什麼,看孩子需要的是理解和關愛,還是需要幫他解決問題。

E叫作“Empathize”。

用同理心的方式來溝通

成年人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來,不就是教他來認識世界的嗎?我們有責任,率先蹲下來,平視孩子的眼睛,問問他,發生了什麼。

所謂的同理心,大概就是這樣吧。理解與尊重。

3、I can problem solve.

(我可以解決問題)

最近家裡會放《小豬佩奇》,我們看的比小朋友還要嗨。

半年工資養不起一個暑假裡的孩子,中國式父母焦慮,太可怕

這部動畫片,堪稱“育兒大全”,萬千父母應該好好看起來。

喬治有個好朋友,是一隻恐龍,他每天都要帶上它一起吃飯、洗澡、睡覺。所有人都很尊重喬治的這個行為,而豬媽媽每次說晚安,都不會忘記恐龍先生。

有一次,喬治找不到恐龍先生了,豬爸爸豬媽媽沒有立刻去找,而是引導佩奇來當大偵探,幫助喬治去尋找恐龍。

她第一次知道了什麼是偵探,然後學會推理,一個一個地排除查看,雖然還是沒找到。直到最後,豬爸爸從樹枝上拿下了被喬治丟上去的恐龍先生。

半年工資養不起一個暑假裡的孩子,中國式父母焦慮,太可怕

整集故事裡,豬爸爸豬媽媽說話都很少,都是佩奇在推理,他們只是適時地提醒下:偵探先生也許可以問問題,也許可以幫忙想一下…

跟我們如今一手包辦的父母,看起來差別很大哦。

給他機會,讓他們自己解決問題。父母只用及時地給予提示,以及正面鼓勵。

這是在滿足孩子的學習慾望,他們眼裡閃著的光,是世界希望之光。

半年工資養不起一個暑假裡的孩子,中國式父母焦慮,太可怕

樊登老師推薦《正面管教》這本書,值得學習,書中的父母,管教孩子懂得控制情緒,他們會冷靜下來,思考下,然後做錯了就去道歉。需要解決的問題去解決掉,提醒自己每一次。

樊登老師讀了很多的書,幫助了很多人,更是教會很多“迷途父母”如何去懂得孩子的心。

可他自己,也是在與孩子相處過程中,慢慢學會理解書中的道理,去理解他的孩子。

世界的和平始於家庭。

如何讀懂孩子的心?還是需要我們去學習理解,如何學習?多讀書吧。

每個人的一吼一叫都和世界和平相關。願我們都能夠儘快學會不吼不叫,也能做讓孩子跟自己平靜合作的好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