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日本著名作家,竟然公開說自己並不十分愛國的人,為什麼?

最近圍繞方方武漢日記在美國和德國出版英文版和德文版展開了激烈的爭論。擁護者有之,批判者有之。其實方方日記初一發表,就引起了人們的關注,一直到她寫完60篇日記,這種爭論一直在持續。尤其是到了當下,外文版在這個時候出版,圍繞方方日記的爭論,愈演愈烈。

他是日本著名作家,竟然公開說自己並不十分愛國的人,為什麼?

村上春樹


方方當下的這種情況,讓人想到了村上春樹,這個被人們戲稱為諾貝爾文學獎陪跑者的日本著名作家。他在自己的作品《我的職業是小說家》中說了這樣一段話:我並不是一個特別愛國的人(反倒覺得世界主義的傾向更為強烈),不過一旦常駐國外,不管你喜不喜歡,都必須意識到自己是個日本作家,周圍的人會以這樣的眼光看待我,連我自己也以這樣的眼光看待自己,而且不知不覺還會生出同胞意識。想想真是不可思議,因為我分明打算從日本這片土壤這個堅固的框架中逃脫出來,作為所謂的“自我流放者”來到外國的,結果,又不得不迴歸與原來那片土壤的關係。

他是日本著名作家,竟然公開說自己並不十分愛國的人,為什麼?

村上春樹

村上春樹上個世紀80年代末離開日本,長時間在外國居住。他的作品中,有很多揭示日本社會的混亂,頹廢不堪。如果按照村上春樹自己的說法,是一個不是特別愛國的人,再加上他作品裡面反映出來的日本社會的弊端,人們是不是會認為,他不愛國,崇洋媚外。

村上春樹之所以長期居住在國外,開拓國外市場,是因為在日本針對他的作品和他個人的壓力相當大。連私生活領域也要遭受踐踏,他的家人也被無中生有,顛倒黑白,他還受到過人身攻擊,再加上他眼中那時的日本人只看錢,不看其它,所以說走他就起身走了。

他是日本著名作家,竟然公開說自己並不十分愛國的人,為什麼?

村上春樹

他的觀點是,如果能以國外為中心展開活動,也可以減少與日本這糾纏不清的文藝界發生關聯的必要,不管人家說什麼,置若罔聞就是了。所以後來他就明白了,也許被人詆譭反倒是一種幸運,無論在哪個世界都是如此,再沒有比“捧殺”更可怕的東西了。

由村上春樹的經歷看來,這個世界上有很多要由時間來證明的事物,只能有時間來證明的事物。

所以哪怕他的《挪威的森林》在日本銷售1000萬冊,哪怕他隨便怎麼寫一部作品,在日本都會銷量很高,不用怎麼費力氣就能賺到很多錢,他還是毅然決然地走了。

他是日本著名作家,竟然公開說自己並不十分愛國的人,為什麼?

村上春樹

村上春樹愛國嗎?毫無疑問,但是,表面看來。似乎是不愛國的,所以一個人愛不愛國,不只是看他說的,還要看他做的。他以自己的作品,為日本作家在世界市場上打開了一片領地。所以,我們說到村上春樹,首先想到他是一個日本作家,他代表日本。

判斷一個人愛不愛國,需要看他兩個方面:一是他說的。我們常說言為心聲,一個人說的話。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他真實的內心想法。有人在公共媒體上對國家出言不遜,有人對國民深惡痛絕,甚至有人以自己出身華人為恥。這樣的人,無論如何都談不上愛國。

他是日本著名作家,竟然公開說自己並不十分愛國的人,為什麼?

村上春樹

二是看他做的。愛國不僅體現在語言上,更體現在行動上。作為一箇中國的國民,我們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好自己份內的事,這就是愛國。如果我們每個人都盡職盡責,那麼,我們的國家就好了。

反之,如果只是口口聲聲說自己愛國,但是,自己分內的事情做不好,每天在網上對自己看不順眼的人,慢罵侮辱。國家有難時,自己一分錢不捐,反倒罵別人捐的少。不允許社會上有不同的聲音存在,這樣的人可能只是口頭上的愛國者。

就像村上春樹,無論他居住在哪裡,無論他怎樣說自己,也無論他的作品怎樣抨擊日本現實,骨子裡,他都是一個真正的愛國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