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落花流水》



《賦得古原草送別》

作者: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唐朝的時候比較流行寫干謁(ye)詩,古代文人為了入仕,經常會含蓄的寫一些干謁詩,相當於現在的自薦信,干謁詩也叫作“幹祿詩”,所謂“幹祿”,就是不給“溼祿”,不給你真的銀兩,而是通過詩文的方式,曲折的表達自己想被認可的心跡。唐朝時的高考沒有密封條,考生姓名不會被遮去,主考官可以看見每張試卷參考學生的個人信息。所以很多考生會在臨高考前的幾個月就來到長安,帶上自己最好的作品,去拜訪一些當時有名望的文學大家,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得到社會名流的欣賞,進而向主考官推薦自己,待正式高考時會佔有一定優勢。


干謁詩中比較出名的,有張籍(就是把杜甫詩文蘸著蜂蜜吃的那位)和朱慶餘“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的故事。還有李白年輕時想出仕做官時,寫給李邕的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世人見我恆殊調,聞餘大言皆冷笑。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詩仙連寫個含蓄的干謁詩,也是如此的豪邁,簡直是唐朝第一直男。


而在我們教科書裡學過的,襄陽人孟浩然寫給宰相張九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作者)的《臨洞庭湖贈張丞相》也是一首干謁詩: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後來孟浩然去另外一位大詩人王維家裡吃飯,酒酣耳熱之際,剛好碰到唐玄宗李隆基來王維府上串門,孟浩然沒見過這種大場面,躲到了床空底下。後來被王維拖出來,這麼好的出名機會,王維當然不想讓孟浩然錯過。唐玄宗也聽得孟浩然的詩名,當即讓孟浩然作詩一首,結果孟浩然唸了一首《歲暮歸南山》:北闕休上書,南山歸蔽廬。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詩裡一片哀怨之意,唐玄宗聽了火冒三丈,你科考落榜,仕途不順,和朕有什麼關係,打鐵還需自身硬,朝廷一直都是求賢若渴,你把怨氣撒到官家身上是個什麼意思?結果這麼好的一個干謁機會,直接被孟浩然自己給整報銷了。


而干謁詩裡,最讓大家耳熟能詳的,當是白居易的這首成名作《賦得古原草送別》了。公元788年,16歲的白居易離開家鄉,來到長安備戰高考。和其他人一樣,他也準備通過干謁詩的方式來增加自己的知名度和得到引薦。而他當時找到的干謁對象則是大詩人,唐朝著作郎-顧況


從這首詩的最前面兩個字“賦得”可以看出,此詩限定了詩題,屬於當時的應考習作,按唐朝的科考規矩,限定了詩題,前面必須加“賦得”兩字,屬於今天高考模擬作文,就跟我們寫《黃岡密卷》、《五年高考三年模擬》一個意思。當顧況看到白居易的名字時,忍不住樂了,開玩笑說道:白居易啊,長安米貴,你想“白居”恐怕不“易”喲。等到看完白居易的這首“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後,顧況不由得大加讚歎:以你這樣的文采,你想住在長安內環那是一點問題沒有從此,白居易的詩名就此傳開。


《題洛苑梧桐葉上》

作者:天寶宮人

一入深宮裡,年年不見春。

聊題一片葉,寄與有情人。



《葉上題詩從苑中流出》

作者:顧況

花落深宮鶯亦悲,上陽宮女斷腸時。

君恩不閉東流水,葉上題詩寄與誰?


說起白居易的伯樂顧況,他的身上也曾發生過一件傳奇的事情。傳說唐朝天寶

年間,在東都洛陽的皇家花園,詩人顧況和他的三位朋友正在上陽宮附近賞景,途經過上陽宮外的水道溪流,顧況拾得漂浮在水道中央的一片梧桐葉,梧桐葉面有一位不知名的宮女題寫的一首詩:


一入深宮裡,年年不見春。

聊題一片葉,寄予有情人。


詩裡的意思是說,一旦來到了皇宮深苑,年年都看不見春天的美景,只能藉助這片梧桐葉寫上一首詩,看隨著流水能寄到哪位有緣的朋友。顧況看完後好奇之心大起,也在梧桐葉上作了一首《葉上題詩從苑中流出》:花落深宮鶯亦悲,上陽宮女斷腸時。君恩不閉東流水,葉上題詩寄與誰?意思是:像花一般的佳人被鎖在深宮中,就連鶯鳥也會為她悲鳴,這正是上陽宮的宮女心碎幽怨斷腸之時。東都洛陽城裡雖守備森嚴,卻也擋不住流水有情,在葉子上題詩的人到底是想寄給誰呢?寫完後,將這片樹葉放入水道,從溪流池內傳入宮中。


十幾天後,來到上陽宮遊玩的人們再次發現了漂流在溪中的樹葉,便將樹葉拿給顧況,樹葉上面寫著宮女回給顧況的詩:一葉題詩出禁城,誰人酬和獨含情。自嗟不及波中葉,盪漾乘春取次行。

寫在葉子上的詩出了這上陽宮,不知道是誰在回應我的情意,感嘆自己還不如水中的這片樹葉,可以盪漾在碧波里,乘著這春光好景自由自在的出行。


就這樣,顧況和這位不知名的天寶宮人開始經常以“落花流水”的方式互相傳遞心聲。後來顧況聯繫上了這位宮女,再後來安史之亂爆發,洛陽也面臨著失守,顧況趁亂跑到上陽宮找到了那位宮女,並和她成功逃脫,最後兩人過上了舉案齊眉的幸福生活。另外一種說法是,紅葉傳情這件事被當時的詩詞愛好者唐玄宗知道了,唐玄宗下旨遣散了宮裡的大量宮女,讓她們回去和家人團聚。


關於紅葉題詩這樣的事情,在唐朝發生了不止一次。比如唐德宗時期,王才人養女鳳兒所作《題花葉詩》:

一入深宮裡,無由得見春。

題詩花葉上,寄與接流人。


又有唐宣宗時期,宮女韓氏所作《題紅葉》:

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閒。

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


關於顧況的故事,《本事詩》、《云溪友議》均有記錄,內容大體相同,結局略有出入,真實性不可考。但是唐朝的這些題葉詩,都反映了一個當時皇宮內的現象問題。那麼多妙齡少女,正值人生最好的青春花季,卻被禁錮在深宮裡不得自由,一輩子在宮裡小心翼翼,任勞任怨,又有幾個運氣好能得到寵幸呢?大部分人都只能一個人孤獨到老,香消玉殞。而這樣的情況也發展出一種新的詩歌體裁—宮詞,主要以描寫宮廷瑣事,宮女生活為主。最後貼上個人比較喜歡兩首《宮詞》。


《宮中詞》

作者:朱慶餘

寂寂花時閉院門,美人相併立瓊軒。

含情慾說宮中事,鸚鵡前頭不敢言。



《宮詞》

作者:張祜

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

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

(完)

公眾號:鹿見林山溪


唐朝《落花流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