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南華經》——內篇·大宗師(7)

最近因為疫情的緣故,宅家的時間多了,突然有個想法就是把古代的經典編出來會是怎樣,自己方便看也可順便推廣一下我們古人的傳世之作,應該是件好事吧~

有請各位繼續欣賞,內容如有更好的釋義請聯繫本文作者更改,謝謝!

莊子《南華經》——內篇·大宗師(7)

【原文】

顏回問仲尼曰:“孟孫才(1),其母死,哭泣無涕,中心不戚,居喪不哀。無是三者(2),以善處喪蓋魯國,固有無其實而得其名者乎?回壹怪之(3)。”仲尼曰:“夫孟孫氏盡之矣,進於知矣,唯簡之而不得,夫已有所簡矣。孟孫氏不知所以生,不知所以死;不知就先,不知就後;若化為物,以待其所不知之化已乎!且方將化,惡知不化哉?方將不化,惡知己化哉?吾特與汝,其夢未始覺者邪!且彼有駭形而損心,有旦宅而無情死(4)。孟孫氏特覺,人哭亦哭,是自其所以宜。且也相與‘吾之’耳矣,庸詎知吾所謂‘吾之’乎?且汝夢為鳥而厲乎天(5),夢為魚而沒於淵。不知今之言者,其覺者乎?其夢者乎?造適不及笑,獻笑不及排,安排而去化,乃入於寥天一(6)”。

【註釋】

(1)孟孫才:姓孟孫,名才,魯國人。

(2) 是:此。指涕淚、悲傷和哀痛。

(3) 回壹怪之:謂我顏回感到奇怪。壹:語助詞。

(4) “且彼”兩句:意謂孟孫才認為其母在變化中雖有變動之形,其心並無損耗;雖有驚擾,而並無精神之喪。駭:動。旦宅:通“怛吒”,驚擾。情:精神。

(5) 厲乎天:謂至於天。

(6)“乃入”句:意謂進入虛空寂寥的自然境界,而與大道渾然成為一體。寥天:虛寂的自然境界。

【譯文】

顏回請教孔子說:“孟孫才母親死了,他哭喪的時候沒有掉眼淚,看不出有悲傷,守喪期間也不哀痛,沒有這三者,竟能以善於處理喪事而名揚魯國,難道真有名不副實嗎?我顏回感到很奇怪。”孔子說:“孟孫才已經盡到治喪之禮了,並且超了知曉服喪禮儀的人,他想簡化辦喪禮儀卻辦不到,而他實際上已有所簡化了,孟孫才不知人為何生,不知人為何死。他不知求先生,不知尋後死。他像是正在變成一物,他在等待一種自己也不知道將要變成何物的變化!況且正要變化時,又如何知道不變化呢?正在不變化時,又如何知道已經變化了呢?只是我和你,正在做夢而沒有睡醒呢!孟孫才認為他母親在變化中雖有形體之動,其心並無損耗;雖有驚擾,而無精神之喪。孟孫才獨自覺醒,別人哭泣,他也跟著哭泣,所以才如此哭泣而不哀痛。世人看到自己暫時有了形體,就相互說‘這是我’,怎麼知道暫時有了形體的‘我’,就是屬於‘我’呢?你做夢變成鳥就想飛向天空,做夢變成魚就想潛入水中,不知道現在說話的我,是在醒著呢,還是在做夢呢?人的內心忽然快樂時,是來不及笑的;矢志突然發出時,又來不及安排是否妥當;只有任憑大道安排而由其變化,進入虛空寂寥的自然境界,與大道渾然成為一體。”

文參考於 莊子《南華經》內篇·大宗師

#新作者扶植計劃 第二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