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如此,夫復何言——蒙金三峰山之戰的誅心之論

#文史觀天下#

長淮望斷,關塞莽然平。征塵暗,霜風勁,悄邊聲。黯銷凝。追想當年事,殆天數,非人力;洙泗上,絃歌地,亦羶腥。隔水氈鄉,落日牛羊下,區脫縱橫。看名王宵獵,騎火一川明,笳鼓悲鳴,遣人驚。

念腰間箭,匣中劍,空埃蠹,竟何成!時易失,心徒壯,歲將零。渺神京。幹羽方懷遠,靜烽燧,且休兵。冠蓋使,紛馳騖,若為情!聞道中原遺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憤氣填膺,有淚如傾。(《六州歌頭》南宋 張孝祥)

宋孝宗隆興二年(1164年),張浚北伐潰敗,朝內和議之聲再起。張孝祥時任建康留守,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六州歌頭》。詞人既傷心家園故國沾染羶腥,又痛恨朝中高官曲意求和,回首靖康之恥,詞人更是憤懣難平,併發出了“殆天數,非人力”的感慨。然而天道循環,報應不爽,六十年後不可一世的金人也發出同樣的哀嘆。而南宋朝廷繼北宋“海上之盟”聯金滅遼反被金國所滅後,再次與虎謀皮聯蒙滅金,最終被蒙古所滅。

天命如此,夫復何言——蒙金三峰山之戰的誅心之論

三峰山地形

河南禹州三峰山━━女真人的參合坡

公元395年,北魏拓跋珪在參合坡(今內蒙古涼城東邊)擊敗後燕皇帝、五代十六國時期戰神慕容垂的太子慕容寶,並將俘虜的燕軍五萬人全部坑殺。有病在身的慕容垂親自領軍復仇,大敗北魏後來到參合坡,看到了被北魏坑殺的燕軍的慘狀,慚愧、傷心、憤怒,使得垂垂老矣的一代戰神嘔血數升,無心戀戰後在回軍途中身亡。慕容寶繼位後根本不是北魏的對手,數年後終於亡國。參合坡的悲慘遭遇,是鮮卑後燕永遠的痛。而三峰山,則是女真人永遠的痛。

公元1232年正月,蒙、金雙方在河南禹州西南三峰山展開了一場殊死1111決鬥,金兵在佔盡優勢的情況下,昏招迭出,更兼天意不眷,被蒙軍成功翻盤,十五萬金兵全軍覆滅,從此再也無力迴天,只能任由蒙古人欺凌宰割,予取予求。1227年,鐵木真給窩闊臺、拖雷兩兄弟留下“借宋攻金”之計後就撒手歸西了。人類歷史上最成功最殘暴的征服者的設想是:“金精兵在潼關,南據連山,北限大河,難以遽破。若假道於宋,宋、金世仇,必能許我,則下兵唐、鄧,直搗大梁。金急,必徵兵潼關。然以數萬之眾,千里赴援,人馬疲弊,雖至弗能戰,破之必矣。”

天命如此,夫復何言——蒙金三峰山之戰的誅心之論

拖雷順漢水東下

自以為深諳宋人心理的鐵木真猜錯了,宋朝也不是完全不懂唇亡齒寒的道理,並不願意借道給蒙古攻金。於是,拖雷在1231年二月攻下金國鳳翔縣(今陝西省寶雞市境內)後,便強行攻宋,由借道改為搶道,宋朝軍民奮起反抗,死傷慘重,無奈之下門戶洞開。拖雷率領四萬蒙古騎兵由大散關出發,破鳳州,屠洋州、饒鳳關,再由金州(今陝西省安康市)順漢水向東,準備從西南方向攻打金國首都開封府。

外交渠道失靈的後果━━改變宋金合作走向的一封信

金哀宗下詔,令名將完顏合達、移剌蒲阿、完顏陳和尚、武仙等人領騎兵二萬、步兵十三萬據守襄州、鄧州迎戰。完顏合達等人到達鄧州後,即派遣提控劉天山到南宋襄陽制置司,相約共同防禦蒙古,並希望宋軍能夠提供軍糧。但是,因為一個愚蠢的人,作了一個愚蠢的決定,改變了歷史的走向。劉天山空手而回,金、宋此後再也沒有聯手的機會,被蒙古各個擊破。而事情的起因,僅僅是因為劉天山信封上寫的是他官職的別稱。

靖康之恥後,南宋以伯父、叔父稱呼金朝,稱臣納貢。隨著蒙古崛起,金國式微,宋朝也不再向金國進貢。金哀宗即位後,作為金朝後期難得的一位明智之主,他深知單憑金朝的國力已經無法獨自與蒙古抗衡,為此他擬與南宋講和,雙方盡撤邊備,共御蒙古。但是當哀宗讓群臣商議此事時,大臣們卻認為首先向南宋提出和談有辱國格,多方阻攔。但哀宗卻堅持讓南方諸帥遣人往滁州與南宋通好,這時卻輪到宋朝君臣認為金人多詐,不可相信,雙方始終沒有達成和議。

宋、金雙方面對蒙古的崛起卻不能拋卻成見,攜手合作,最終被蒙古各個擊破,這不能不說是沒有一個暢通的外交渠道的教訓。反觀1962年號稱距離人類毀滅僅差1分鐘的古巴導彈危機時,美蘇雙方最高領導人肯尼迪和赫魯曉夫之間實際上是保持電報和信件溝通的,而不是大家認為的“信息脫鉤”正是他們的溝通和剋制,避免了數億人的傷亡。有學者評價“光靠瞎貓碰到死耗子是無法躲過核末日的。我們真正的好運在於1962年10月執掌白宮和克里姆林宮的的是約翰·肯尼迪和尼基塔·赫魯曉夫這樣理智而又清醒的人。他們都清醒地意識到,自己身上流淌著人性”但是黑格爾也曾經說過:“人類從歷史得到的教訓,就是人類從來不記取歷史教訓”在毀滅性武器層出不窮的今天,人類是否有幸運再次擁有這樣一對理智而又清醒的人,還真不好說。

天命如此,夫復何言——蒙金三峰山之戰的誅心之論

禹山的地理位置

雖然沒能達成和議,金哀宗仍屢屢要求邊境將士不要侵掠南宋,以讓雙方休養生息,宋朝也逐漸相信金朝有議和之意,形勢似乎有好轉的可能。不料此次劉天山到襄陽,卻因區區小事被宋襄陽制置司制使陳該怒罵,並寫了一封帶有羞辱性質的回信,拒絕了金國提出的要求,徹底關上了雙方聯手的大門。

謊報軍情,欺君誤國━━完顏合達、移剌蒲阿枉為大將

拖雷大軍要渡過漢水時,金兵將領張惠提出要趁蒙軍半渡時出擊,但被移剌蒲阿呵斥道:“你們只知道對付南宋的戰法,不知道對付蒙古人的方法。我以前在裕州作戰時,皇上有旨意‘使彼在沙磧,且當往求之’,況今自來乎?”堅持要待蒙軍全部渡河後出擊。完顏合達等不以為然,但移剌蒲阿是金哀宗寵臣,眾將拗不過他,終究還是按照移剌蒲阿的說法,拖雷大軍得以不費一兵一卒順利渡過漢水。從事後看,移剌蒲阿是大錯特錯了。

金軍將軍隊列陣於今河南省鄧州市西南部禹山,依據山形,將步兵列于山前,騎兵列于山後,擺出一副決戰的架式。蒙古兵卻避實就虛,利用其機動性強的特點,將陣型散開,轉入山麓,從金軍騎兵的後面分三隊攻來。完顏合達一看情況不妙:“今日之勢,未可戰也。”但蒙古騎兵快速向金兵接近,金兵不得不短兵相接,戰不數合,蒙古兵卻退去了。用同樣的招數,蒙兵又突襲移剌蒲阿親軍,戰不數合,又迅速撤退。

蒙古兵的襲擾戰術起到到效果,完顏合達、移剌蒲阿對下一步的作戰部署起了爭執。完顏合達、張惠認為拖雷軍隊號稱四萬,但糧草輜重部隊至少佔了一萬,能夠作戰的不過區區三萬人,而金兵騎步有十五萬人,現如今相持幾日,蒙軍糧草不繼,勢必退兵,如果乘蒙古兵退卻時追擊,一定能夠取勝。移剌蒲阿卻認為蒙古兵孤軍深入,志向遠大,根本就不會真正退軍,不能輕舉妄動。這次移剌蒲阿判斷正確,拖雷確實沒有撤退的打算。可移剌蒲阿判斷正確卻沒有采取正確的行動—迅速擊潰拖雷大軍,騰出手來應付窩闊臺從東北方向派來的兩路援軍,從而在戰略上陷入蒙古三路大軍包圍的險境。

天命如此,夫復何言——蒙金三峰山之戰的誅心之論

黃河

蒙、金雙方短暫接觸後,蒙古兵忽然消失,一連四天不見蹤影。金兵大奇,偵騎四出,才探得蒙軍連日來躲在鄧州附近一片棗林中,天明做飯,夜不下馬,不到林外五六十步內一點音響都聽不到。四萬人的蒙古軍隊躲在林中卻可以不發出一點聲音,忍耐力之強悍,軍紀之嚴明可見一斑,完顏合達、移剌蒲阿等相顧駭然,心情沉重。

金軍入鄧州運糧,經過棗林時,蒙兵忽然衝出,金軍連忙應戰,卻中了對方調虎離山之計,趁雙方交戰時,蒙古兵數百騎兵將金兵的運糧車搶走。金兵軍中斷糧,又忌憚蒙古人神出鬼沒的游擊戰術,決定連夜躲入鄧州城中。可笑又可悲的是,由於擔心軍士迷路,金兵竟然在深夜鳴鐘作為信號。拖雷如果在此時掩殺過來,金兵說不定此時就已經大敗了,不需要到三峰山去苦戰。

無恥的是,完顏合達、移剌蒲阿隱滿敗狀,反而向金哀宗報捷。百官表賀,左丞李蹊且喜且泣說道:“非今日之捷,生靈之禍,可勝言哉!”都以為真的是大勝了。老百姓也信以為真,紛紛從躲避的地方返回鄉社,結果全部被圍城的蒙古兵捕獲。史載“禹山之捷,兩省(指完顏合達、移剌蒲阿)為欺,遂致誤國”

轉機━━金人的血性在危機之中迸發

1232年正月初九,由窩闊臺親自率領的蒙古軍隊兵分兩路從晉城、濟南進攻金朝著名的“關河防線”,目標直指金國都城開封。此時城內守軍仍有四萬軍士,二萬壯丁,但金哀宗仍急令完顏合達、移剌蒲阿率軍回援。拖雷的軍事天賦再次得到展現,他派出軍隊先行將金兵路上所過城鎮的糧草、房屋盡行焚燬,使金兵得不到補充,又分兵三千人跟蹤金軍,專在其食飯和宿營時進行騷擾。

金軍且行且戰,疲憊不堪。嚴峻的形勢下,卻突然之間煥發出了強大的戰鬥力。途中,幾千名蒙古兵衝擊金兵時,遭到金兵的反擊,蒙古兵不敵退走。金兵追殺之際,忽然大霧四塞,伸手不見五指,完顏合達怕中埋伏,傳令收兵。不一會兒,大霧散去,發現前面有一條寬數里的大河,如果不是此霧,金兵乘勝衝殺,便是擠都能夠將蒙古人連人帶馬擠入河中,金兵自完顏合達以下都懊惱不已。

天命如此,夫復何言——蒙金三峰山之戰的誅心之論

三峰山

當金軍迤邐走到鈞州(今河南禹州市)三峰山附件的黃榆店時,拖雷的大隊騎兵已經越過金軍,直奔三峰山,拖雷甚至還有時間派出1萬騎兵與窩闊臺派出的援軍共同進攻鄭州,在迫使鄭州守軍投降後,和援軍一併向三峰山靠攏,並於正月十五日與拖雷會合。此時的拖雷共有騎兵五萬,全部駐紮在三峰山上,居高臨下,攔截金軍。

同樣是正月十五日,金軍終於到達三峰山腳下,金軍先發而後至,並損失了一座鄭州城,而敵人卻多了1萬援軍,背後還有窩闊臺的十幾萬大軍,可以視戰場情況隨時增援,形勢對金軍極為不利。蒙古人的戰略意圖已經十分清楚,就是要消滅完顏合達、移剌蒲阿率領的這支金朝最後的精銳部隊。在絕境之下,金兵的勇氣再次迸發,十五萬金軍當天就馬不停蹄地向山上的蒙軍發起衝擊,驕傲自大的拖雷措手不及,四萬多蒙古軍被驅趕到三峰山兩座山峰之間形成的山谷—金溝中。金軍大將張惠、按得木率一萬騎兵從山頂自上而下衝擊山谷中的蒙軍,蒙軍人仰馬翻,損失慘重。隨後十餘萬金軍將蒙軍團團圍住。

戰勢發展到現在,金軍拼死一博,扭轉了戰前對自己十分不利的局面,將由拖雷主導的阻擊戰變成對拖雷的圍殲戰。但是,這只是暫時的,如果金軍不能快速將拖雷殲滅,等窩闊臺大軍趕來(僅需一天一夜的時間)就會變成拖雷中心開花,與窩闊臺大軍會合形成對金軍的反包圍。所以,消滅與被消滅,包圍與反包圍,關鍵的是時間。金軍如果贏了三峰山之戰,不僅可以全殲拖雷五萬騎兵,取勝之後甚至可以採取圍點打援的戰法,把窩闊臺的大軍吸引到三峰山,然後與鄭州、汴京的金軍會合,將窩闊臺分割包圍。

國運━━金軍失利的關鍵詞

在這決定金國前途命運的歷史時刻,完顏合達、移剌蒲阿再次犯下致命的錯誤。他們沒有乘勝派出騎兵輪番衝擊、徹底消滅山溝中的蒙軍,而是耗費大量的時間、人力、物力在金溝周圍挖了幾百道深溝妄圖困住蒙軍,以達到不戰而勝的目的。在正常情況下,這方法不能說不好,甚至可以說很好,用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勝利,誰能說這不是古名將之風呢?但是,很不巧,當時的情況是不正常的,有兩個因素不支持金軍採取圍困戰術:一是拖雷外有援軍,並且已從孟津渡過黃河,只需一天一夜就可到達三峰山增援。二是天氣,雖然都是北方人,但蒙古人更適應在低溫嚴寒的天氣下作戰。溫度每下降一分,金兵的戰鬥力就下降一分,蒙軍的戰鬥力就提升一分。

正月十五日夜晚,拖雷向老天爺救助,訴求老天降下大雪,而老天爺肯定聽到了拖雷的呼喚,並且老天爺也很明顯偏愛拖雷,於是氣溫驟降,大雪紛飛,迅速沒過人的膝蓋,史載“須臾雪大作,白霧蔽空,人不相覿……軍士被甲骨僵立雪中,槍槊結凍如椽”

天命如此,夫復何言——蒙金三峰山之戰的誅心之論

金溝

正月十六日,拖雷衝出金軍的包圍圈,直奔鈞州,本擬據城待援,不料窩闊臺派出的援軍已經及時趕來,如此天賜良機,拖雷當然不會放過,他立即命令全軍轉向,對金軍實施反包圍。刀光劍影,血肉紛飛,一場慘烈的撕殺在三峰山展開,周圍的農田被蒙金雙方人馬踐踏所形成的泥漿已經可以沒過人的小腿了。隨著援軍越來越多,拖雷將部隊分成兩部,更遞休息,輪番與金兵作戰。而金兵外無援軍,內無糧草,士兵們又冷又餓,有的士兵已經三天沒吃過東西了。又冷又餓的金軍戰鬥意志逐漸瓦解。此時,拖雷故意放開一條通往鈞州城的路,卻在半路埋伏了大量騎兵。完顏合達、移剌蒲阿果然中計,領著金軍向鈞州方向潰逃,在伏軍和追軍的夾攻之下,最終全軍覆滅。詭異的是,戰鬥剛結束,忽然天氣轉晴“日光皎然”。

三峰山之戰,完顏合達、張惠、按得木、高英等金軍主將戰死,移剌蒲阿被俘,拒絕了蒙軍的勸降後被殺。對三峰山之戰失利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的移剌蒲阿,展現出了他的血性,任憑拖雷百般勸說,堅決不投降,只要求拖雷將他處死在金國境內即可,而沒有成為“金奸”也算是給了三峰山陣亡的十五萬金軍將士一個交待。

三峰山失利後,金國潼關守將投降,黃河以南大片領土被蒙軍佔領,金哀宗悲痛欲絕,下罪已詔,改元開興。取勝後的拖雷與窩闊臺並沒有親自領軍進攻開封,只是派大將速不臺領軍三萬前往。1232年3月,速不臺兵抵開封城下,揚言說道:“汝家所恃,惟黃河與合達耳。今合達為我殺,黃河為我有,不降何待?”城內守軍奮起反擊,激戰半個月後雙方議和休戰,不到半年,蒙軍撕毀協議,再次進攻鄭州。

天命如此,夫復何言——蒙金三峰山之戰的誅心之論

關河防線

1232年12月,開封失守,金哀宗逃往汝南,1233年8月,南宋與蒙古達成聯蒙滅金的協議,1233年11月,南宋派遣名將孟珙出兵二萬,與蒙軍會師汝南城下,1234年正月十一,汝南城破,金哀宗自殺,金國滅亡。

《金史》贊曰:禹山之捷,兩省(指完顏合達、移剌蒲阿)為欺,遂致誤國……至於三峰山之敗,不可收拾……而金事已去十九……合達雖良將,何足以當之。蒲阿無謀,獨以一死無愧,猶足取焉爾。

在運動戰中創造戰機━━蒙軍戰略戰術完勝

蒙、金三峰山血戰,蒙古人將戰略、戰術發揮到了極致。戰略上,窩闊臺與拖雷東、西夾攻,最終目標就是金朝京城開封,但他們並沒有直接進攻開封,而是在運動戰中把金軍調動起來,快速穿插,攻其必救,讓金軍疲於奔命,最終在三峰山一帶予以圍殲。蒙軍已經預判到,如果窩闊臺進攻開封,則完顏合達、移剌蒲阿必定會回援,而拖雷起先不與金軍正面決戰,卻採取襲擾方式,就是給窩闊臺軍進攻金朝“關河防線”爭取時間,待窩闊臺軍渡過黃河,抵達孟津、鄭州一帶,蒙軍既可以南下開封,也可以北上增援拖雷,已經掌握了全局的主動權。

天命如此,夫復何言——蒙金三峰山之戰的誅心之論

蒙金宋地圖

戰術上,無論是窩闊臺、拖雷的長途奔襲,還是對完顏合達、移剌蒲阿採取的“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方針,以及三峰山的三面圍攻,卻故意放開一個缺口,讓無心戀戰的金軍向均州逃竄,並在半路設下伏兵,圍追堵截、分割包圍等,無一不是冷兵器作戰時代的典範。蒙古這個從荒漠戈壁崛起的遊牧民族,通過在戰爭中學習戰爭,依靠所積累的無數的殺戮經驗,打下了一個疆域面積達2400萬平方公里、橫貫亞歐的大帝國。現在的中國、印度、俄羅斯、伊朗、東歐諸國等都曾屈膝在蒙古人的快馬彎刀之下。

昔日號稱“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的金人處處被動挨打,無論是朝堂之上,還是主帥的領軍才能,以及士兵的作戰素質,均全面落後,處處受制。三峰山慘敗後國勢日衰,最終亡國。南宋襄陽制使陳該怒罵劉天山,關上了南宋與金朝聯合抗蒙的最後一道大門,讓蒙軍可以心無旁騖地進攻金國。類似這種小人物改變歷史格局的事情,在移剌蒲阿身上也發生過。1230年(金哀宗正大七年),蒙古派出使臣到金軍營議和時,移剌蒲阿軟禁了蒙古使節,並向使節揚言金軍不怕蒙古,然後才放還使節,以致蒙古大汗窩闊臺大怒,加速了進攻金國的速度。陳該、移剌蒲阿這兩個在歷史上籍籍無名的將領,強不可戰而戰,毫無大局意識,單憑個人好惡意氣用事,縱以一死殉國,於大局何加焉?

完顏陳和尚━━金國最後的良將

三峰山之戰,金軍方面唯一值得稱道的只有完顏陳和尚一人,這是一個了不起的人。完顏陳和尚,名彝,字良佐,豐州人。陳和尚二十歲時,被蒙古兵劫掠走,蒙古大帥很器重他,讓他隨軍聽命。陳和尚在蒙古軍中效力了1年多後,便向大帥請求回老家豐州看望老母親。大帥同意了,但派了一個士兵跟他一塊回去以監督他。到豐州後,陳和尚與從兄斜烈殺死了監督他的那個士兵,奪走他的馬匹帶著母親要重返金國。一路上,兄弟倆躲過蒙古兵的追殺,馬跑掉後,就把老母親放在鹿角車上,兩兄弟像馬一樣牽著鹿角車走,歷盡千辛萬苦,終於渡過了黃河回到金國,受到金宣宗的稱讚。

陳和尚天資高明,雅好文史,曾師從金國著名學者太原王渥學習《孝經》、《小學》、《論語》、《春秋左氏傳》。從軍後,閒暇之餘經常練習寫像牛毛一樣細的字,就跟出身寒苦的讀書人一樣,但對人情事故這類東西一點都不關注。

斜烈因軍功累遷為總領,駐守方城,陳和尚隨同前往,凡是斜烈軍中有什麼事他都能夠預測到。斜烈因病告休,陳和尚暫理軍中事務。軍中有個士兵李太和與方城鎮防軍葛宜翁相毆,就到陳和尚處告狀。葛宜翁理虧,被陳和尚判處鞭刑。但葛宜翁素來兇悍,以受刑為恥,鬱郁而死,要他妻子一定要向陳和尚報復。其妻向朝廷官員及近侍告狀,說陳和尚以私忿殺其夫,並架起柴火,威脅說如不處理陳和尚,她就自焚。無奈之下,朝廷將陳和尚下獄審查。

言官認為陳和尚擁兵自重,必定會橫恣違法,應該重重處罰。但畢竟查無實據,朝廷遲遲不能作出決定。陳和尚在獄中足足被關了十八個月,但他既不為自己鳴冤,也沒有表現出任何憤怒,始終神情淡然,收集了很多書籍,專心讀書。斜烈病癒後即將帶兵出征,他入朝面奏金哀宗。哀宗見斜烈瘦了很多,問他:“你是因為陳和尚之事而這麼瘦的嗎?你放心帶兵出征吧,我馬上下詔赦免他。”但是卻被諫官阻止,哀宗不敢赦免。直到斜烈死於軍中,金哀宗知道後,才令人馬上釋放陳和尚,並對陳和尚說:“有司奏汝以私忿殺人。汝兄死,失吾一名將。今以汝兄故,曲法赦汝,天下必有議我者。他日,汝奮發立功名,國家得汝力,始以我為不妄赦矣。”陳和尚大哭,悲慟萬分,一句感謝的話都說不出。

天命如此,夫復何言——蒙金三峰山之戰的誅心之論

拖雷畫像

蒙古進攻大昌原,完顏合達問誰敢任前鎮,只有陳和尚自薦出戰。戰前,陳和尚沐浴更衣,神情肅然。開戰後,他率著四百騎兵大破八千餘蒙古兵,取得金國對蒙古作戰二十年來最大的勝利。金哀宗又驚又喜,手詔褒諭,評為戰功第一,授定遠大將軍、平涼府判官,世襲謀克,一戰成名,天下皆知。

陳和尚所領的忠孝軍,士兵都是回紇、羌、渾及中原被俘避罪來歸者,鷙狠凌突,很難駕御。但陳和尚統兵有方,每次作戰他都身先士卒,疾若風雨,所以他指揮這支桀驁不馴的隊伍時如臂使指,得心應手,進退有序,更兼軍紀嚴明,所過州縣均秋毫無犯,在金軍中威望日增,陸續取得了對蒙戰爭中著名的衛州、倒回谷大勝。

移剌蒲阿雖身為軍中大帥,但無持重之略,曾經為了個人私利令金軍一日一夜來回二百里,軍中無人敢諫。陳和尚私下對其他將領說:“移剌蒲阿讓大將去做剽竊之事,今日得牲口三百,明日得牛羊二千,對士卒的生死安危卻不考慮,長此下去,國家數年所積,必定會被此人敗光。”有人將陳和尚的話告訴給了移剌蒲阿,移剌蒲阿極為生氣。有一次在飲酒時,蒲阿故意板著臉問陳和尚:“聽說你曾經在背後議論我,說國家兵力最終會被我敗壞,有沒有這回事?”陳和尚卻面無懼色,將酒緩緩喝完,說道“有。”蒲阿無可奈何,只好強笑道:“如果我有過失你可以當面說我,不要揹著我說。”

天命如此,夫復何言——蒙金三峰山之戰的誅心之論

宋金疆域圖

金軍三峰山大敗後,陳和尚一人一騎來到蒙古軍大營,對蒙軍統帥說道:“我是金國大將忠孝軍總領陳和尚,大昌原、衛州、倒回谷打敗你們的都是我。我之所以主動過來,是因為我如果不明不白死在亂軍中,後人會認為我有負國家。今天到你們大營中,就是為了死的明白,不讓天下人誤解我。”(這點比明末抗清英雄史可法做的好,破城之後史可法下落不明,當地傳言史可法未死)蒙軍統帥如獲重寶,想要招降陳和尚卻遭到拒絕。惱羞成怒的蒙軍將他的腳掌砍斷、小腿打折,從口到耳砍了很深的一刀,陳和尚鮮血淋漓卻仍然痛罵蒙軍,毫不屈服,終於被蒙軍殺死,時年四十一。蒙軍統帥也欽佩他的節氣,倒馬酒祝曰:“好男子,他日再生,當令我得之。”

陳和尚從兄斜烈也是一位名將,為人謙遜,敬賢下士,有古賢將之風。在商州作戰時,手下士兵搜獲一群漢人,經詢問得知是北宋歐陽修子孫,便將其族人連同鄉親三千餘人全部放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