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红色旅游成山西一张特殊名片

巍巍太行山绵延数百里,滔滔黄河水九曲十八弯。在山西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不同历史时期的革命斗争都在这里留下了弥足珍贵的革命史料和遗址,烙下了永不消失的红色记忆!

让红色旅游成山西一张特殊名片

近两年,红色旅游越来越受到游客的青睐,客源范围、年龄范围等不断扩大,出游频率和到访率不断升高。不少旅行社和教育机构推出了红色旅游路线,人们趁着节假日带上家人和朋友,来到革命圣地,瞻仰红色遗迹,聆听革命故事,在缅怀革命先辈的同时接受一次心灵的洗礼。

尤其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红色旅游已经开始走向国际,成为中国一张特殊的旅游名片。

2019年是山西旅游的质量提升年,山西省红色旅游也应抓住机遇,乘风破浪,高质量发展,打出山西新的旅游名牌。

用红色基因撬动更大规模的市场

如果要用一种颜色来形容武乡县,红色是最为准确的。抗日战争中,八路军总部从成立到撤销的2922天里,有2897天在山西。武乡当时全县12万人中,有9万人参加抗日,在全县范围内留下可考证的红色遗址247处、红色故居120处。

近年来,山西打造“长城”“黄河”“太行”三大旅游板块,而武乡身处其中。为保护红色遗址,武乡县结合全县革命文物现状,编制了《武乡县红色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规划》,明确打造以王家峪为中心的革命旧址核心展示区,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48处重点保护文物。为了切实加强保护,该县建立了文物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县里每年与乡镇政府签订《文物保护工作目标责任书》,形成了县、乡、村三级文物管护网络。

在武乡,红色基因被发挥到了极致。在这里,看《太行山》实景剧,游王家峪、砖壁旧址,在八路军文化园体验“小米加步枪”……据了解,王家峪和砖壁旧址2018年接待游客45万人,为周边产业带来巨大客流,为当地百姓实现精准脱贫再添通道。

兴县是著名的晋绥革命根据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向往到这片红色的热土上缅怀先烈、接受革命教育。但层峦叠嶂的吕梁山,让人们出行常常遇到困难。为了结束沿线百姓“看天出行”的历史,为他们打开通向外面世界的另一扇窗口;为了让城市和乡村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不断给老区人民“输血”“造血”;为了让许多省内外游客方便来这里进行红色教育,传播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2018年,“蔡家崖号”(太原至兴县)开通了。

“蔡家崖号”开行后就成了一趟助推红色旅游的列车。

6月10日,年近九旬的穆眼旺双目刚做完白内障手术不久,便由家人陪同,乘坐火车前往兴县,实现自己瞻仰老一辈革命家战斗过的地方的夙愿。而列车上,像穆眼旺老人一样的游客,还有很多。他们从不同的地方,怀着同样的心情汇聚到“蔡家崖号”列车上,前往兴县。刚参加完高考的大学生刘朝阳,是众多游客中的一员,她说,自己和同学们高考刚一结束,就购买了“蔡家崖号”车票,准备到兴县追寻先辈们的足迹,感受先辈们的精神。

“蔡家崖号”列车开通一年来,在大力宣传吕梁精神的同时,也极大地助推着兴县的红色旅游产业。一年来,该县共接待游客121.49万人,旅游收入10.13亿元。

武乡县和兴县是山西省红色旅游发展中的一个缩影,但从中也可以看到,发展红色旅游,是旅游与文化、教育深度融合的生动体现,是增强党与人民群众思想沟通的纽带,更是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

革命文物遗址是发展山西省红色旅游的宝贵资源,山西要建革命文物大数据库

据不完全统计,山西省现有革命遗存380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0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66处,未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3000余处。革命文物遗址是我省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弘扬革命传统、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发展山西省红色旅游的宝贵资源。

“山西省革命遗存数量众多,类型丰富。”山西大学旅游学院张红艳老师说,“但整体发展较为缓慢,普遍存在产品形式单一、开发被动、管理不顺、资金不足,多数基础设施薄弱、宣传力度较差、服务不够完善。”

民进山西省委在今年年初的两会上有一个《关于制定出台的建议》的提案,其中指出,经调研发现,山西省的革命遗址保护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遗存所处的客观环境较差。囿于当时特殊的情况,革命文物多处于经济比较落后的边远乡村,绝大部分是利用民居或庙宇,以民居为主。目前,这些民居由于务工求学等原因,多数丧失居住功能,呈现“空巢化”,且长期缺乏维修保养,出现了建筑部分坍塌、屋顶漏雨、构件损坏等险情。此外,大量的战斗遗址位于山区和农村,由于缺乏有效管理,被不断蚕食。

二是遗存产权复杂致使维修难度加大。多数遗存产权属于私人所有,据初步统计,产权属于国有的占近8%,属于集体所有的占近12%,属于私人的所占比例总体接近80%。这些私人所有的民居类革命文物,相当一部分目前还正在使用,由于产权问题,多数遗存未得到应有的保护,私搭乱建现象严重,周边环境杂乱。因产权多属私人所有,遗址的保护和居民个人利益诉求差距较大,遗址保护的原则是修旧如旧、最小干预,而居民个人要求是能新则新、能换则换。

三是点多面广,缺乏整体规划。被公布为国、省保的革命文物仅仅是这些遗存中相对集中和重要的点,但革命遗存往往是由一系列点组成的有机整体。由于缺乏整体规划,保护和开发基本处于各自为政、粗放型低层次的被动态势,保护和利用往往仅是针对“点”,而不能形成“线”和“面”的辐射效应,也难以形成大的社会影响。

四是市县投入有限,保护维修力度不够。多年来,虽然各级政府对革命遗存的保护都比较重视,但因遗存所处的市县多属于经济状况相对落后的地方,财政投入较少,有些市县的投入几乎为零。由于市县投入有限,一般革命遗址多数出现部分坍塌、屋顶漏雨、构件损坏、遗址被蚕食等现象。从目前情况来看,国家和省里的投入主要以重要革命遗址抢险维修为主,而一般革命遗址的抢险维修投入较少,从而出现了重要革命遗址保存相对较好、一般革命遗址保存较差的状况。

五是手段不多,展陈利用不足。一些纪念设施和纪念馆,大都停留在图片、少量实物等简单陈列的阶段,系统资料缺乏、展陈展览内容单调陈旧,讲解与说明不到位,缺乏可看性和知识性,展示手段单一,内涵挖掘不深、利用不足,参观者数量少,难以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宣传教育功能。

六是民间红色收藏热不断升温,大量革命文物藏品流散于民间,保存环境堪忧,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与展示。

可喜的是,今年3月18日,中宣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4部门公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确定了15个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山西有7个市的54个县(市、区)被列入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中的晋冀豫片区。

6月27日,山西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并向社会发布了《山西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实施方案》。该《实施方案》确定了到2022年,建成山西革命文物大数据库、建设全省革命文物全景展示平台的目标,从而推进我省重点革命文物密集区内的革命文物保护状况明显改善、展示利用水平明显提高。

省文物局局长雷建国表示,《实施方案》明确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的主要任务:一是摸清资源底数,梳理各种遗址遗迹、纪念设施、文物藏品,同时征集相关史料和口述资料;二是完善保护措施,实施革命旧址维修保护行动计划和馆藏文物保护修复计划;三是扩大开放范围,拓展利用途径,结合实际辟为文化教育场所、打造旅游精品线路、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四是挖掘文化内涵,更好地体现时代精神;五是创新传播方式,从宣传对象、传播手段入手,增强传播效果。

《实施方案》还提出了我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重点项目,通过实施百年党史文物保护展示工程、革命文物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工程、革命文物主题保护展示工程、革命文物陈列展览精品工程、革命文物宣传传播工程、国防教育示范展示工程,从史料研究、重点片区、重大主题、展陈提升、宣传传播、国防教育等方面全方位构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体系。

塑造以“太行板块”为代表的山西红色形象

2019年是山西旅游质量提升年,要注重三大板块的打造,关注旅游质量的品质,山西需深度挖掘红色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

张红艳表示:“塑造以‘太行板块’为代表的山西红色形象,将‘太行板块’打造成全国主要旅游红色目的地之一。与我省毗邻的陕西省延安市,红色资源的开发对我省有较大的借鉴作用,对我省红色旅游的发展有很大启示。”

张红艳建议,首先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从战略层面注重红色资源整合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属于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价值对我国社会建设、民族复兴意义重大。红色旅游在文化内容上具有连贯性,但在资源上又有分散性和地域性,政府应积极发挥宏观调控管理作用,打破行政界限,进行红色资源整合,改善基础设施,实现区域合作,打造大太行红色旅游圈,实现资源统筹、品牌共享、客源互送,提升山西红色旅游的竞争力。延安市深入实施“东西南北”合作营销战略,构建省内外、国内外红色旅游区域联动发展大格局的做法值得借鉴。

其次,深度挖掘红色文化,开发多种形式产品。山西大部分红色旅游景区(点)基本处于观光的初级阶段、产品过于单一的阶段,吸引力较弱。应借鉴其他省份的经验,开发多种形式、参与性、体验性较强的产品,尤其是利用现代高科技技术,认真研究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打造高端有特色的红色文创旅游项目和产品,留住游客。同时,重视红色文化商品的开发,设计专属的形象识别标识。

第三,立于“高峰”,建立高级别高品质的培训机构。建立高品质的培训机构,是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极佳途径。2017年6月27日,太行干部学院在武乡成立,是我省干部教育培训主渠道、主阵地。学院可同时容纳700人,有专业课程设置,采用现场教学、体验教学、访谈教学、音像教学等形式。我省可以在不同区域选择等建不同级别的培训机构,并借鉴延安的培新方式。

第四,与时俱进,科学选择“红色旅游+”发展模式。红色旅游与生态、民俗、乡村、扶贫等结合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共识。近年,研学旅游,体育旅游等成为旅游发展的热点。延安通过举办多种红色活动,不仅将红色文化走进中小学,还走进大学校园,在宣传红色文化的同时,提高了延安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并培育了潜在的客源市场。研学与红色旅游的深度结合,值得我省借鉴。

此外,还可以通过创新宣传营销方式、开拓融资渠道、提升服务质量来推动山西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唱响山西红色旅游的知名度。

(本报记者 郑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