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農民工8小時工作制”?究竟可不可行?

農民工一直都是我們很辛苦很勤勞的一類人群,一直都在依靠自己的雙手賺取不錯的收入,近期有一個話題一直在熱議,那就是推行“農民工8小時工作制”,這樣究竟可不可行呢,快來一起看看吧。

推行“農民工8小時工作制”?究竟可不可行?

圖源網絡

大家都認為農民工從事的大多是重體力型勞動,而人的精力和體力是有限的,超時超量的工作都是在透支人力資本。這樣的工作安排是不人性化的,甚至是畸形的,需要跟隨時代的進步而做出改變。

以建築工程行業為例,基本就是日出而作,日落不一定能息,一年365天,除了下雨下雪的極端天氣以外,幾乎是全年無休。想想在七八月的酷暑,別人都在室內乘涼休息,工人們卻要頂著烈日干活,鋼筋綁紮,拉磚上材料,電焊……天微亮就出發,月亮出來才下班。別看他們工資比都市白領還高,但一線工人的苦當真是沒幾個人能扛得住的。

但是真實行“8小時工作制”,農民工就一定會同意嗎?不一定,這一點從我們這兩年和工人們打交道時就看得出來。

我們每天都要和大量的工人、包工頭或是項目負責人進行交流對接,從他們給到的信息可以發現,很多老闆在發佈招工需求時都會指明一點:有加班,需要能吃苦耐勞的人。對應的,工人在發佈找活信息時也會說明:可以接受加班,只要工錢合適。

這就說明在建築工程這個行業裡是有“加班”這個需求的,而且工人們也樂意加班,前提是工錢到位。

如果說國家在未來強制推行了“8小時工作制”,從某些方面來說就是減少了農民工的收入,這肯定會引起部分人的反對。 這不是信口拈來,從現實看這種情況是會發生的。自從建築工程行業實行實名制以來,行業整體的管理規範了很多,無論是工作規範,還是用人要求,和以往相比都嚴格了很多。這個規定讓很多“超齡”的工人少了一條賺錢的路子,無奈之下這部分人就只能另謀生路,但十之八九還是一樣在出苦力。

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和體力型產業都有一個共同點:按量付款,多勞多得。當規定時間裡的產量已經穩定時,想要提高產量獲取更多的酬勞就只能通過延長工時的方法實現,通俗來講就是加班。

如果實行了“8小時工作制”,且企業都能自覺執行的話,不出意外,很多行業的從業人員的收入都會大幅減少。收入減少,生活水平下降,人民幸福感降低,這就違背了“8小時工作制”的初衷。

所以,即便是現在很多人都支持實行“農民工8小時工作制”,但實際實施起來依舊困難重重。畢竟“農民工”這個群體基數太大,涉及面太廣,可謂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當未來農村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大幅增加,不再有養老壓力時,8小時工作制”成為一種常態也說不準。希望在未來能夠有個完善的方法解決存在的各種問題,把“8小時工作制”落到各處,屆時可能就會實現真正的全民幸福。

綜上所述,對於農民工來說,如果推行8小時工作制會減少工資,當然他們還是會選擇“加班制”,因此,他們從沒沒有埋怨過工作時長,只要工資到位就行。瞭解更多建築行業的資訊請關注小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