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質圖強 爭創一流

近日,首批全國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典型案例發佈,江西工業貿易職業技術學院信息工程系熊科教授成功入選教師隊伍建設個人專業發展典型案例,標誌著學院省級優勢特色專業建設取得又一新成果。

2018年,江西省啟動了“高水平高等職業院校和優勢特色專業建設計劃”(簡稱“雙高計劃”),江西工業貿易職業技術學院物聯網應用技術、酒店管理和市場營銷3個專業被省教育部門確定為江西省高職院校特色專業立項建設項目。兩年來,學院在教育教學改革實踐中,始終堅持以建設專業群為核心,不斷加大專業建設力度,把打造高水平的品牌專業作為學校內涵建設和專業改革的重要內容,努力推進學院教學質量提升,把學院建設成省內一流的“雙高”院校。

現代學徒制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我非常認同學院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模式,也非常願意與學院共同開發校本教材,共同培養學生。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與我們企業所需要的崗位人才無縫對接,學生畢業後可直接走上工作崗位。”江西藍電智能研究院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國定在參加2019級物聯網現代學徒制開班時表示,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模式是一種新的人才培養模式,是在原有的校企合作模式上新的教學改革。

近年來,學院始終堅持以人才培養為根本目標,圍繞“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積極開啟現代學徒制探索與實踐之路,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學院順利通過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驗收。

2019級市場營銷2班謝東晉同學是好利來職業店長班的班長。他表示自己非常幸運能夠成為好利來職業店長班的學生。他是一名蛋糕熱愛者,更是一個夢想擁有一家自己門店的“創業者”。他說自己每次都非常期待上課,因為上課方式與傳統的課堂不一樣,每個學生都有兩位老師,一位是校內老師,一位是企業師傅。好利來職業店長班按照1∶5的比例,給每個學生都安排了一位師傅和實踐的門店,學生們不僅可以在課堂上學習知識,還能經常去門店進行崗位實踐。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以真實項目為載體,不僅提高了學生們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學到了課本中學不到的經驗,提高了就業競爭力。

目前,市場營銷、酒店管理、物聯網應用技術等專業分別與好利來集團、正邦集團、綠地國際旅遊集團、南昌眾一實業有限公司等企業開展了現代學徒制合作,緊扣“職教二十條”,圍繞“知行合一、工學結合”的育人思路,以崗位能力為本位,圍繞崗位技能、工作內容,設置課程體系及課程內容,將教學過程與企業工作過程對接,力求培養符合企業實際崗位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學院以此為契機,積極鼓勵各專業探索現代學徒制改革,各專業已經逐漸建立起企業深度參與人才培養的工作機制,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及時將新技術、新工藝納入專業教學標準和教學內容。

教學改革提升課程建設質量

江西工貿職院孜孜以求,潛心探索課堂教學改革。學院各專業“以生定教”,形成了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生本課堂”。如“銷售型店長實務”課程緊扣銷售型店長實際崗位,為準店長們開展定製化的雙導師制、項目式、任務式教學。任課教師胡麗娟與門店師傅“雙劍合璧”,理論知識、門店“家庭任務”、特色疫情任務、課程任務實踐指導、企業真實案例分享等精彩紛呈,以生為本,打造教師學生學習共同體。教師普遍開展模塊化教學、任務驅動、項目教學、案例教學等教學方法改革,力求建設高質量高效課堂。

目前,學院已經建成了11門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個省級教學資源庫、1個院級教學資源庫,校企合作開發教材百餘本,2018年獲國家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2019年獲省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3項、二等獎11項。

產教融合校企共建現代實習實訓基地

高等職業教育的目的是培養應用型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及專業知識技能的社會主義勞動者、建設者,更側重於實踐技能和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使受教育者成為技術技能從業者。這就要求學生在校期間完成大量的技能訓練以提高實際操作能力,加強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是高等職業院校改善辦學條件、彰顯辦學特色、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重點。

江西安翔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餘樂對2016級專業虞建澤、陳松文、楊盼同學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說:“以往新進員工至少需要3個月才能上手,但沒想到這3個同學很快就適應了工作崗位,在師傅的帶領下一個星期後就能獨立完成智能系統安裝。”因為實訓基地的建設提供了真實的生產環境,可以讓學生親身實踐,從而讓學生直觀、全方位瞭解物聯網工程施工標準、施工流程和各類智能設備應用環境,真正加深對應用原理、流程、標準的認識。通過實訓基地的學習和訓練,真正提高學生的技能和實戰能力,使學生在就業中具有非常明顯的競爭優勢。

學院各專業根據自身特點,積極加強校內外實驗實訓條件建設,構建校企合作平臺。以酒店管理專業為例,校內已建好中餐、西餐、客房、酒水調製、前廳等配套單項技能以及賽訓一體信息化實訓室,該實訓基地2019年12月獲批江西省烹飪(西餐)項目省級職業技能競賽集訓基地和國家級別高級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的授牌。校外與杭州開元名都大酒店等知名企業建立了穩定的實踐基地,不斷提升實訓基地的生產性功能,校企聯合組織實訓,為校內實訓提供真實的崗位訓練並營造職場氛圍。

“雙師”培養打造優質教師團隊

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帶頭人熊科教授2018年獲江西省“能工巧匠”稱號,並獲聘江西省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專家庫成員,2019年獲得江西省黃炎培職業教育優秀教師獎,其優秀事蹟成功入選2020年全國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個人專業發展典型案例。

教師作為“第一資源”是“雙高計劃”建設的關鍵,也是增強高職院校內生動力和辦學活力的關鍵。《江西省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指出,要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支持職業院校引進行業企業一流人才”,推動企業工程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和職業院校教師雙向流動。

學院一直致力於打造高水平“雙師”團隊,積極落實專業教師每年至少一個月在企業實訓基地鍛鍊,積極組織專業教師參加“國培”項目,多渠道多形式開展師資赴德國、新加坡培訓,力求培養一批學術水平高、業務能力強、師德高尚、行業有影響力的教學名師、能工巧匠。

社會服務增強專業影響力

當代高校除了培養專門人才、發展科學知識兩大職能之外,為社會服務是其第三大職能。為適應新時代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需要,學院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主動與區域經濟緊密對接,與產業結構深度融合,不斷增強服務社會的能力。

以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為例,該專業緊密對接江西數字經濟、服務智慧中國,依託校企共同打造的物聯網技術研發應用中心、眾一物聯網學院,以“能工巧匠”熊科為首的研發團隊,為泰豪科技、南昌眾一等企業攻克了“南昌地鐵1、2、3號線PLC電路”“江西省山洪災害防禦”“智慧教室”等多項技術難關,取得專利3項、重點新產品技術2項、省級以上標誌性成果8項,獲得社會研發資金百萬元。

校企師傅帶領學徒服務江西國鼎、南昌眾一、江西珉軒、江西安翔等企業赴雍景王府、中海朝陽郡·熙岸、西站錦天府、哈弗園等小區開展現代學徒制工程實踐268人次,開展江西水利職業學院標準化考場改造、學院校園廣播系統改造、省級職業技能大賽場所改造、南昌地區基站建設、南昌縣公租房智能化安裝工程、南昌縣交警大隊單行道改造交通設施項目等,學院共成立了10個施工隊,獲得對外技術服務資金31萬元。

秉承“明德敏行、技高志遠”校訓,學院為社會培養了一大批技術技能型人才。學院將繼續努力建設成為辦學特色鮮明、與江西省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契合度高、服務區域發展能力強、在全國有較大影響力的高水平應用型高等職業院校,向建設國家一流“雙高”院校砥礪奮進。

(熊 彬 陶欣桐 胡遠誠)

《中國教育報》2020年10月31日第4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