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徽在搶險一線熠熠生輝

7月23日晚9時,石首市筆架山辦事處南堤拐魚塘管湧險情處置現場,61歲的水利專家周忠祥、筆辦防汛指揮部常務副指揮長陳立新、筆架山派出所所長伍行權用自己的言行在危險時刻交上了一份高分答卷,讓黨徽在防汛搶險一線熠熠生輝。


黨徽在搶險一線熠熠生輝

老水利的家國情懷

“什麼,4處管湧群?”

7月23日晚上9點30分,原市水利和湖泊局副局長周忠祥接到筆架山防汛指揮部緊急求助電話。

作為一名老水利專家的周忠祥,深知出現管湧群意味著什麼,倘若處置不及時,將會帶來難以估量的後果。9點45分,61歲的周忠祥第一時間趕到現場,這一次也是他第四次披上“戰袍”,衝在搶險第一線。

黑夜裡, 他藉著手電筒的光下水勘察,通過詢問現場其他信息,周忠祥與指揮部果斷確定了搶險方案——即三級導濾方式處置險情。

為了加快搶險速度,他和黨員幹部們一同跳進水,淤泥沒入他的套鞋裡面,本就單薄的身軀站在水坑裡顯得有些吃力。他卻站在中心處,接過勞力們遞過來的碎石、瓜米石、粗砂,一袋一袋鋪到管湧處,每一層鋪什麼、鋪幾袋、怎麼鋪,他都一一進行示範,確保每一袋碎石、瓜米石、粗砂都發揮最大作用。

處置完一處險情,他又轉戰到下一個險情,只要有他的地方,現場搶險的黨員幹部和勞力才覺得安心。進入汛期以來,他一直同大家一起下水、鋪石、觀察,一絲不苟地完成每一步險情處置工作,工作中容不下半點誤差。

轉眼中午一點半了,他還一手拿著盒飯,一邊在已經處置的險點查看,直到4處險情處置完才離開。


黨徽在搶險一線熠熠生輝

指揮長的沉穩果敢

“再來十袋碎石、五袋瓜米石、六袋粗砂.....”鏗鏘有力的聲音不斷從險點處的水坑中傳出,陳立新正指導防汛勞力們爭分奪秒裝運搶險砂石料,通過一雙雙有力的手傳傳遞到他和險點中黨員幹部手中。

鏡頭下的他略顯狼狽,捲起的褲腳上新鮮的和已經乾涸的泥水混合在一起,手裡舉著一個小喇叭,本就黝黑的臉上被正午的太陽曬得黑裡透著紅。但是,作為筆架山街道辦事處防汛指揮部常務副指揮長的他卻是人群中最亮眼的。

“陳立新主任,砂石料夠了沒有。”人群裡有勞力喊著他的名字。現場300多人正在奮力搶險,連夜奮戰15個小時的他們,不停歇的運送、調度粗砂、碎石等搶險物資,對南堤拐魚塘一帶發現的管湧群搶險。

作為常務副指揮長,7月23日十點接報後,他與黨工委書記文佑林和防汛指揮長周開宇第一時間趕往了現場,並組織了300多人的搶險隊伍,奔赴現場開展搶險工作。漆黑的夜裡,伸手不見五指,蛙聲此起彼伏,打破了夜晚的寂靜。情況緊急,形勢緊迫,他積極與指揮長和指揮部成員溝通,迅速組織機關幹部和社區黨支部書記帶領勞力開闢搶險道路。同時,聯繫電力部門連夜架起了應急線路,調運挖機和工程車及時裝運搶險物資,做好搶險前的準備工作。

為了便於電力部門架線和保證物資的運送,在黑夜中,他帶頭走進荊棘密集的灌木叢,用自己的雙手開闢道路。黑夜中看不清灌木從中的情況,他的臉上和手腳被荊棘颳得全是傷痕,但他卻堅持帶領群眾硬生生開闢了一條300多米的搶險道路。

看著一個個主動報名跳進管湧險情水坑的村黨支部書記、機關幹部和派出所民警,他沒有退縮,直接跳進水坑裡現場搬運和指揮,通過三級導濾的方法來處置險情。在第一處險情處,水淹沒到了他的大腿,腳深深陷入淤泥中,還未來得及換下的白色襯衣上全是泥水,只有胸前那枚黨徽在太陽下閃閃發光。他親身示範並指揮幹部們按照順序和標準將碎石、瓜米石、粗砂鋪到合適的位置。

經過十九個小時的奮戰,下午五點半,南堤拐魚塘一帶4處管湧群險情得以基本控制。看著勞力們漸漸散去的身影,他才覺得有點累了。“陳主任,你也一起回去吧。”“我還留下來處理下後續工作,你們先走。”“那不行,你還是要回去休息下,從昨天晚上十點到現在都沒有休息。”陳主任指了指在搭帳篷的社區幹部,轉身大步走了過去。

陳立新同志已經在指揮部連續與洪水搏鬥半個多月了。半夜,看著挨著沙發就睡著的他,指揮部其他成員眼裡滿是感動。他沒有異於我們的身體,卻是那份責任讓他一直堅守在防汛第一線。


黨徽在搶險一線熠熠生輝

人民警察敢打硬仗

24日上午,伍行權接到防汛一級戒備,立即率先趕往現場,出動全所警力37人,配合辦事處對周家剅村河段出現的險情進行全力搶救,並在抗洪一線,對大家講:有公安幹警在險堤險段,我先上!時刻準備為人民服務!

伍行權曾參加過九八洪抗,他深刻的明白如果不將這些管湧群堵住,沿路堤壩多處滲水,一旦決堤,張城垸片區百畝良田將化作一片汪洋。他深知自己是黨員和身為警察“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年過40的他第一個拿起鐵鍬,帶領民輔警抬卵石、運沙袋封堵管湧,後來他怕鞋子浸在水裡不方便行動,乾脆光著腳進行戰鬥,每次任務總是站在困難最大、最危險的地段。管湧處的河道里還時不時傳來他的聲音:“兄弟們把沙袋往我這邊傳”、“大家加油啊,把沙袋牆壘好、壘實”、“年輕小夥子們怕什麼累,休息一下就好了”。 一口氣來回幾百趟來回,經歷5個小時的奮戰終於在河堤內側壘起了一道防洪牆。

下午14時許, 離垮口處20米遠的堤段又出現多處管湧群,來不及休息,伍行權帶領全所民輔警奔赴下一個戰場。到達搶險現場看到,由各市級單位、村防汛勞力、民兵等組建的搶險突擊隊伍中,伍行權帶領的“警服藍”顯得格外耀眼,哪裡任務最重,哪裡險情最嚴重,他們就出現在哪裡。伍行權將搶險民輔警分為兩組,一組將堤壩處的砂石裝入編織袋中做成砂袋,另一組站於河道內將砂袋堆砌圍住管湧處,防止河水漫灌。他和他那身穿“藏青藍”的隊伍,扛起20多斤一袋的沙土,快速奔跑在上百米的泥濘小道。一口氣來回十多趟,他膝蓋痠痛,手腳也發麻了,可是他一干又是四五個小時,大家紛紛勸伍行權上岸休息,他總是淡淡地一句話:沒事,我頂得住。在場所有民輔警深受鼓舞,搶險突擊隊伍中傳來讚許,有這樣的人民警察做旗幟,就沒有保不住的大堤,在危難面前,群眾就需要這樣的人民警察。

(通訊員 黃 毅 張良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