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裡的“咬合關係”,簡單基本,不知道的話甭想入任何展覽

篆刻章法裡有一些精妙的變化和對比呼應關係,曲直、方圓、疏密、穿插挪讓等,這些元素能否利用的恰如其分,是一個篆刻作品在章法佈局裡應該有所側重,同時也是一個作品質量好壞和關鍵的一部分。對於不同風格的篆刻,如工穩嚴謹和自然寫意的不同,這些元素的應用會有所不同,是需要我們找到與自己印風更契合的應用方法。但有些章法的關係,比如今天說的“咬合關係”,算是一個在各種印風中具有一定普遍性的,比較簡單,容易理解,也很基本,如果在展覽投稿中沒有體現這個關係,評比時評委一眼就能看出的。從八屆篆刻展中選了兩個作品,這兩個作品是如何體現了咬合關係?那就從這個關係說起。

篆刻裡的“咬合關係”,簡單基本,不知道的話甭想入任何展覽

什麼是“咬合關係”?

顧名思義,就是一種類似上排牙齒和下排牙齒的互補咬合交錯的位置關係。有的老師稱做陰陽互補關係,但私下一位這個概念太大了,包容性太廣了。有的老師稱穿插關係,又覺得穿插是一種筆畫位置的安排,但有時咬合關係,並看不到筆畫的穿插,只是一種勢上的體現,所以覺得還是先稱作咬合關係吧。具體的表現如圖“司寇之璽”中“寇”的筆畫突出,則“璽”的筆畫凹進,剛好是對應著位置關係,就像牙齒交錯咬合一樣,這就是咬合關係。

篆刻裡的“咬合關係”,簡單基本,不知道的話甭想入任何展覽

古璽:司寇之璽

有人會說,一個對應的筆畫而已,偶然碰巧吧?其實這種關係還是帶有一定的普遍性,我從古印集找了一些,算是代表吧,其實在古印裡還有很多,感興趣的朋友不妨自己去打開印集自己再去找一下,就會發現這樣的咬合關係隨處可見。

篆刻裡的“咬合關係”,簡單基本,不知道的話甭想入任何展覽

古璽印中的咬合關係

古璽印由於印面的佈局自然錯落,所以這種關係得到很好的體現,幾乎是隨處可見。最右邊的印的幾乎就是上面所選八屆展入展作品“郊行不問途”創作的參照原版,所以對入展作品如何體現咬合關係,就不做解釋了。

這種咬合關係也不是僅限於上下,而是在各個方向上都有所體現,包括左右斜向等方向,有的很明顯體現筆畫上,有的則只是在筆畫的取勢上,入下圖。


篆刻裡的“咬合關係”,簡單基本,不知道的話甭想入任何展覽

古璽中的咬合關係

在明清流派、近現代的篆刻中,這種關係在作品時時得到體現,雖然在當時並不是一定有這個關係的說法,但關於陰陽、穿插挪讓是很早就有的說法了。鄧散木先生在《篆刻學》有對挪讓的定義與這個關係很類似:每過字有空處,無法填補,或一字筆畫,多化偏頗,無法使之平方正直者,則除屈伸其筆畫外,再就字之左右或上下,伸縮其所佔地位,使之牝牡相得,此謂之挪讓。

這是挪讓的說法,在咬合裡不一定是很具體的把筆畫進行屈伸變化,或者這是一點差別吧。

篆刻裡的“咬合關係”,簡單基本,不知道的話甭想入任何展覽

咬合關係在明清流派、近現代篆刻中的體現


有趣的是,在翻看陳巨來先生的印集時,有兩方“牟道人”的作品,雖然在筆畫的方圓上做了變化,但其中章法上的咬合關係,卻沒有改變。見下圖。


篆刻裡的“咬合關係”,簡單基本,不知道的話甭想入任何展覽

陳巨來 牟道人


以上是關於咬合關係的一點分享。然而,在這裡需要說明的是章法裡的任何關係穿、屈伸、挪讓等都不是一個定法,囿於此框,必為所累,這個關係在創作中運用不可牽強使用,一定是順勢而為,隨勢生形,以自然天成為法則。

##書法愛好者##書法##篆刻##一起學書法#

文中圖則均出自出版印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