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繪本《石頭湯》裡學習寫作文的兩種重要方法(附課堂實錄)

從繪本《石頭湯》裡學習寫作文的兩種重要方法(附課堂實錄)

這個中秋節過的安靜美好,除了帶全家去了趟祥雲小鎮,之後的兩天就在家裡安心的帶二寶,和媽媽一起做很多美食,留出時間繼續帶老大練習寫作。在家裡安心簡單的生活,這一切都讓我們每個人心裡感到分外的“幸福”。

本週兒子學校的週記主題是從這個選題選:“月亮,親情”、“博物館奇遇記”、“自然的奧秘“,兒子選了“自然的奧秘”這個主題。對於自然除了親身感受,還可以輔助查閱相關資料,我把繪本,文學書,百科書作為啟發孩子的素材,讓兒子自己去書架上挑選相關的圖書來看,最後他選了《梧桐》《樹王》《風孩子的故事》《爸爸的田野》《在蝴蝶的王國裡》《水的故事》這幾本書。看完這些書後,他決定要寫一寫大自然裡的樹,在閱讀繪本等資料的的過程中,一是增加寫作的素材,二是學習寫作方法。


從繪本《石頭湯》裡學習寫作文的兩種重要方法(附課堂實錄)


從繪本里可以學習寫作方法?是的,繪本本身是文學創作。就如我在9月12日走進密雲二小為一二年級做的這場講座分享:從繪本《石頭湯》裡學習寫作的兩種重要方法。今天,我把課堂實錄分享在這裡。

解析封面

先看下繪本封面中的標題,《石頭湯》大家會想到什麼呢:什麼是石頭湯?石頭也能做湯嗎?做出來的湯會是什麼樣的味道呢?

從繪本《石頭湯》裡學習寫作文的兩種重要方法(附課堂實錄)

這個問題,我也留給了學生們,帶著問題,帶著思考走進故事裡。

再看看封面圖片:四個人,三個和尚,一個小姑娘,三塊石頭,畫面中俯視的角度讓我們似乎感到石頭在動,在躍進水裡那一刻,四個人的表情讓我們感受到了開心,期待,尤其是小姑娘的表情,就像我們在看書的讀者一樣,充滿期待的想知道這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這些吸引點,從寫作的角度來看:標題非常成功。記得以前我們寫作文時,尤其是自擬題目的作文,老師總是反覆強調標題一定要新穎能夠吸引人。好的標題就成功了一半。

在整個故事的閱讀中,因為不似平常單純的講故事,這次講故事是帶著寫作引導的目標的,所以,在哪裡互動,我都是提前計劃好的:

1、文章開篇,提出問題

“什麼使人幸福”,這個問題呢,重點強調,讓學生們在共讀中思考,但是這裡並不討論,如果故事一開始就討論,易讓故事不夠連貫,整體性被打破。所以,只強調了問題。

2、尋找問題答案:

在這裡和同學們讀完一遍後,複述重點信息:三位和尚來到了山下的村莊,找出故事中交待的村莊的背景,村民的特點,職業身份。也正是這些背景信息的交待,才有了後面出現的一幕:

(1)當和尚們走到山腳下時,村民們早已躲進家中。沒有人到門前來迎接。

(2)一看到和尚們走進村莊,村民們又緊緊地關上了窗。

(3)和尚們去敲第一家的門。沒有人回答。接著,房裡的燈滅了。

(4)他們又去敲第二家的門,結果還是一樣。

(5)就這樣,一家挨一家,一戶又一戶。結果一樣。

從繪本《石頭湯》裡學習寫作文的兩種重要方法(附課堂實錄)

從繪本《石頭湯》裡學習寫作文的兩種重要方法(附課堂實錄)

從這裡得到結論:這些人不知道什麼是幸福。

這裡也在呼應開頭的問題:尋找什麼使人幸福。

3、轉折:煮石頭湯

在這裡我特別的讓學生們注意是誰打破了三個和尚煮石頭湯的過程,答案就是那個穿著亮黃色衣服的小姑娘,其實這個小姑娘在前幾頁的畫面就出現了。為此,我還請學生們找下小姑娘出現在哪裡,同學們都非常認真,一下子就找到了:當和尚們在敲門時,其實小姑娘就在二樓悄悄的看著他們,還有屋簷上的小貓。

在這裡我沒有特別的說:為什麼是小姑娘的出現,而不是某個成人的出現,以後在解讀這本繪本時,有機會和大家分享。

這個重要轉折的出現,我讓學生們討論了畫面的變化,這也也是整體書裡第一次有暖色調的顏色出現,我請學生們尋找讓他們覺得溫暖的顏色,在這裡並不是只要黃色,紅色會讓人溫暖,有的同學看說看到藍色自己也會覺得溫暖。當學生們說出那些讓自己感到溫暖的顏色時,我給予的傾聽,尊重,接納。

在小姑娘的連接下,和尚們一步一步的引導著村民一起來製作石頭湯。

從繪本《石頭湯》裡學習寫作文的兩種重要方法(附課堂實錄)

4、製作石頭湯的過程

製作石頭湯的過程,亦是人們敞開心扉,接納身邊的人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小姑娘幫著和尚們在院子裡找石頭,

當阿壽說:“這些石頭可以煮出極其美味的湯,”“可是這麼小的鍋,恐怕煮不出很多。”

“我媽媽有一口更大的鍋。”小女孩馬上說,

阿壽就是這樣一步步引導小姑娘和村民的。

從繪本《石頭湯》裡學習寫作文的兩種重要方法(附課堂實錄)

小姑娘跑回家去拿鍋的時侯,村裡的人都在窗口張望著,然後一個接一個的走出家門,想看一看石頭湯是如何煮的,大家走到鍋旁邊,就是一個好的開始,緊著著在和尚們的引導下,村民們開始從家裡拿出自己家的食材和調味料:

都有哪些食材和調味料呢,在第一遍共讀中,我一一讀過,並在讀到每一種食材時,語氣加重了一些,在後面煮石頭湯的細節寫作過程中,我會帶著學生們再一一找出細節的描述。

在這裡又得到一個觀點性的總結:

當每一個人敞開胸懷付出時,下一個就會付出更多。

所以,湯裡的料越來越豐富,湯聞起來也越來越香。和尚們攪啊攪啊,湯咕嚕咕嚕冒著泡。聞起來可真香!喝起來一定更香!村民們一個個都變得那麼慷慨好施!

從繪本《石頭湯》裡學習寫作文的兩種重要方法(附課堂實錄)

其實,這裡也有一個前後對比。之前是村民們彼此不相信,不來往,而且面對和尚的到來是關門關窗,無人回應,現在則是慷慨好施。

從繪本《石頭湯》裡學習寫作文的兩種重要方法(附課堂實錄)

這裡,故事的高潮還沒有來臨。

5、湯煮好了

村民們聚在一起。

拿來米飯和饅頭,桂圓和甜餅;端來了香茶,點亮了燈籠。大家坐下來一起吃。他們已經很久沒有在一起歡宴了,甚至沒人記得,以前是否曾經有過這樣的歡宴。宴會結束後,他們又說故事、又唱歌,一直鬧到深夜。然後,他們敞開家門,爭著把和尚請到自己家,給他們住非常舒適的房間。

從繪本《石頭湯》裡學習寫作文的兩種重要方法(附課堂實錄)

故事的結尾:

和尚和村民們互相道謝。

呼應開頭找到了“什麼使人幸福”的答案:

“分享使人更加富足。”

“幸福就像煮石頭湯那麼簡單。

在課堂上,每一次有觀點性的句子出現時,我都會請同學們思考,為什麼會得出這個結論,原因是什麼。


從繪本《石頭湯》裡學習寫作文的兩種重要方法(附課堂實錄)


第一種寫作方法:漢堡式結構的作文


從繪本《石頭湯》裡學習寫作文的兩種重要方法(附課堂實錄)


什麼是漢堡式結構的作文呢?

在我課堂上我請同學們描述下經常吃的漢堡包是什麼樣子的?

首先我們會看到看漢堡包上下各有一塊麵包。中間會夾有肉、蔬菜、醬等。那麼對於漢堡式結構的作文,我們一個一個來拆分。

首先說上層的這塊麵包,第一時間映入到我們的眼簾,不可缺少,而且它要蓋住下面的食物,如果用在作文中,開頭就要 “總領全文”,在小學生的寫作中,學生們要非常清楚的知道自己在寫什麼,而不是東拼西湊,開頭要精彩,要總領下文,又不會喧賓奪主;小而精,給人以遐想的空間,激發讀者繼續看下去,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鳳頭”。在《石頭湯》這個故事裡面,開頭提出主題:尋找什麼使人幸福。而三個和尚在故事開頭談論的那些內容就像裝飾在麵包上一些小芝麻粒,讓整個麵包更好吃,讓人更想要讀下去。

再來說說中間的夾層,也就是細節描述

細節1:

三個和尚來到村莊。村莊背景:曾經飽經苦難,饑荒,洪水和戰爭

這個相當於漢堡包中間夾的菜葉,雖然是簡單描寫,但是不可缺少。

從繪本《石頭湯》裡學習寫作文的兩種重要方法(附課堂實錄)

細節2:和尚來到村莊後的描述

從繪本《石頭湯》裡學習寫作文的兩種重要方法(附課堂實錄)

結論:這些人不知道什麼是幸福

這些描寫都相當於夾層中的菜,葉,接下來我們看看夾層中最有含金量的肉了。在這個故事裡面是一點一點寫到的。

肉的內容直接決定了漢堡包的口味,比如是雞肉漢堡、還是牛肉漢堡、或者鱈魚漢堡……在一個漢堡包當中,這是最為關鍵的一部分。就是文章當中的主體部分,或者詳寫部分。文章的主要內容部分一定要重點敘述,用大量的筆墨,寫的豐滿。濃墨重彩的部分也要突出。

在這裡引出第二種寫作方法:流程圖(Flow Map)寫作法

流程圖(Flow Map)的寫作方法,也就是我和學生們分享第二種寫作方法,流程圖的方法可用來說明事件的發展過程。這種方法常應用於雅思作文的寫作中,這種流程圖的方法也是思維導圖的形式之一,用流程圖的方式可以按照從頭到尾的順序寫出事件的發展步驟或過程。它可以幫助我們梳理每一事情的發展,尤其在寫作諸如“種子的生長”“製作某些菜,比如媽媽教我做蕃茄炒蛋”等等,

在《石頭湯》這本繪本里,煮石頭湯的過程,就可以用流程圖來展示,類似這樣的繪本如《媽媽,買綠豆》等,這樣的方法也可以應用的寫作文中。

流程圖可以這樣畫:

從繪本《石頭湯》裡學習寫作文的兩種重要方法(附課堂實錄)

或者得這樣畫

從繪本《石頭湯》裡學習寫作文的兩種重要方法(附課堂實錄)

比如下面這張圖裡,可以看到南瓜的生長過程:

從繪本《石頭湯》裡學習寫作文的兩種重要方法(附課堂實錄)

(圖片來自網絡)

南瓜的種子-----種子發芽-----長出了小苗苗-----開出了黃色的小花-----結出綠色的南瓜-----南瓜成熟變成金黃色的。根據每一個步驟去寫作,然後再合起來,就是一篇關於南瓜的文章。

再來看《石頭湯》的製作過程圖,這個過程就相當於漢堡包裡夾的肉,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細節3:煮石頭湯細節

從繪本《石頭湯》裡學習寫作文的兩種重要方法(附課堂實錄)

在這裡,用子大量的筆墨。包括寫到後面的高潮部分。

細節4:人們開始歡宴,唱歌跳舞。

在這些細節中,有的部分還扮演著沙拉醬在漢堡包中的作用,看似無用處,地卻是沒有它絕對不行。因為它調節了肉、菜、麵包之間的關係,讓口感更融洽,更細膩。它就是文章的過渡,承上啟下的部分。貌似簡單,但卻起著很關鍵的作用。

在這個故事裡,小姑娘的出現,就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就是非常重要一個細節。

最後再來說說最下層這塊麵包,它和上層一樣,都是麵包,甚至形狀也是一樣的,在文章裡體現的就是首尾必須呼應

在這個故事裡,找到了幸福,就是故事的結尾,在寫作文中,經常有孩子顧此失彼,寫到後面就不知道前面在寫什麼了。這裡要特別注意的就是前後要呼應,這是下層面包最重要的一個作用。

但我們想一想,在吃漢堡包的時候,我們是如何用手拿漢堡包往嘴裡送呢?我們是拿上層,中間,還是哪裡,對,是的,我們必須要拿出底層那塊麵包,這樣才可以托住整個麵包,也就是底部的承載作用非常大,在文章裡,也就指的是我們在結尾時,要讓文章有一個昇華,有一個高度,不能言之無物,不能寫沒有意義的結尾。而且這裡也體現了寫作者的思想昇華的過程,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漢堡式結構的寫作中,我們會發現,當你掌握了這種寫作方式,寫起來會更加流暢,錯落有致,思維性強。在當天的課堂中,學生們也很快記住了這樣的一種寫作方法

在用流程圖的寫作中,我還請同學們回答什麼事情可以用流程圖的方法來記錄呢,同學們非常認真的思考。有的同學說,媽媽做菜的過程,好幾個同學分享了父母做的菜,有西紅柿炒雞蛋,有紫菜蛋花湯等。還有的同學說去遊樂場遊玩也可以用流程圖的方式來寫,整個課堂的氛圍非常活躍,學生們都在積極思考,搶著舉手來發表自己的看法。不過,因為時間有限,面對那麼多學生的舉手,我只能一部分同學機會,同時,讓更多的同學,在傾聽中思考。


從繪本《石頭湯》裡學習寫作文的兩種重要方法(附課堂實錄)


故事的最後,三個和尚找到了:什麼是幸福?分享使人富足,幸福就像煮石頭湯那麼簡單。那麼同學們感覺到幸福的事情是什麼呢?

在這裡學生們暢所欲言,一個個小手舉得高高的,都想要和更多的同學們分享她的幸福,你知道在她們心目中,什麼是幸福嗎?讓我來告訴你,這些看似微小卻十足打動我們的幸福:

孩子心中那些幸福的事兒

爸爸媽媽擁抱在一起時,我感覺很幸福。

我看到我七個月的弟弟時,我很幸福。

回到家我先寫作業,再找小朋友們玩時,我很幸福。

我和爸爸去遊樂場玩,在玩激流勇進時,水花噴起的那一刻我很幸福。

我和一個不是我親妹妹的表妹我很幸福。

晚上,我們全家人躺在床上時,我很幸福。

媽媽給我讀故事時,我很幸福。

爸爸給我做飯菜時,我很幸福。

明天弟弟就要從老家回來了,我很幸福。

……..

聽著孩子們一個一個說著自己感到的幸福的事情時,就如“幸福就像煮石頭湯那麼簡單” ,然而這一個個幸福就像清晨葉子上的露珠,晶瑩剔透,閃著獨特的光芒,而這也是我最希望這節課傳遞給學生們的。

就如我們的寫作,並不是一些方法,就可以讓我們的作文寫的好,我們最為重要是真實的表達我們的內心的聲音,讓我們的作文有感染力,有生命力。

最後我還分享給了同學們一段話:

ִִ“As a photographer, you see the world in pictures. As persuasive writer, you see ways they could write to make a difference.”

作為攝影師,你從圖片裡觀摩世界;作為有說服力的作家,你通過筆改變世界。寫作正如攝影,只是攝影是通過照片來看世界,而寫作通過問題看世界。但寫作更美妙的在於——看到這個世界的問題以後,能通過筆來為這個世界帶來改變。 

這些同學們的分享也讓我們更加的富足,因為在禮堂裡我們也感受到了幸福的能量,我們同樣很幸福。

在最後,我給大家分享了當天我最幸福的事情,就是給禮堂內近600個學生們講《石頭湯》的故事,我坦誠的講出了最開始想到600人時,有些緊張的,同時在繪本寫作這條路上,我還有太多需要學習,研究的地方,但是整堂課分享下來,我太幸福了,我收穫得了這麼多幸福的種子,種在了我的心田,讓我們可以在早期閱讀,兒童繪本寫作這條路上,可以走得更遠。

P.S

《石頭湯》這本繪本里,其畫面賞析,還有創作中中國文化的滲透,都非常細膩的展示,不過,這些與當天的主題沒有太多關係,除了在小姑娘出現時,我帶領同學們看了下,其它方面並沒有展開。就這個主題,稍後我再寫一寫。

其它文章:

1、猜猜會是哪套書?英國女王作序推薦:讀完它,都想做一個好孩子!

2、 7個關鍵詞講述著我13年的婚姻生活,感慨萬千.......

3、讓孩子自信開口,獨特地表達自己,在學習、社交、日常生活中脫穎而出

4、多子女相處:我做過的10件+有儀式感的事情,還在不斷增加中......

從繪本《石頭湯》裡學習寫作文的兩種重要方法(附課堂實錄)

陶小艾

親子閱讀推廣人 自2008年從事親子閱讀推廣近10年

2016年獲得北京閱讀季書香中國金牌閱讀推廣人稱號

著有《讓孩子愛上閱讀的幸福密碼》+《最好的繪本給孩子》。

中科院兒童發展心理學專業研究生

HTT(如何說)國際認證講師

國內多家母嬰雜誌專欄作者。

知識分享者 千聊珊瑚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