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政壇之“十宗最”,第三位讓人懷疑人生

浩瀚歷史三百年,大清朝出現了很多名人軼事,接下來為大家帶來最具有代表性的“十宗最”,間接去了解距離我們還不算太久遠的滿清王朝!

最牛的官二代

福康安(1754年—1796年),滿洲鑲黃旗人,乾隆皇帝孝賢純皇后家侄,保和殿大學士傅恆第三子。福康安歷任雲貴、四川、閩浙、兩廣總督,官至武英殿大學士兼軍機大臣。福康安一生戰功赫赫,對維護國家的主權、領土統一和完整作出卓越貢獻。

大清政壇之“十宗最”,第三位讓人懷疑人生

嘉慶元年(1796年)二月,賜福康安貝子,成為大清非宗室授封皇爵第一人。同年五月去世,追封嘉勇郡王,諡號“文襄”,並配享太廟。

地位最高的漢臣


大清政壇之“十宗最”,第三位讓人懷疑人生

張廷玉(1672年—1755年),字衡臣,安徽桐城人,康熙朝大學士張英次子。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進士,康熙朝官至刑部左侍郎。雍正帝即位後,歷任禮部尚書、戶部尚書、吏部尚書,拜保和殿大學士(內閣首輔)、首席軍機大臣等職,完善了軍機處制度。乾隆二十年(1755年),卒於家中,享年八十四歲,諡號“文和”,配享太廟,是整個清朝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漢臣

“轉型”最快的王爺


大清政壇之“十宗最”,第三位讓人懷疑人生

愛新覺羅·晏森,大清十二位鐵帽子王之一的克勤郡王最後一位傳承者,他的祖先是禮親王代善長子嶽託。大清滅亡後,當年赫赫有名的鐵帽子王爺家產敗光後,為了生活依然也得彎腰。晏森沒有一技之長只能幹起了拉洋車的活,剛開始坐他車的人比較多,大家都比較好奇,從來沒見過王爺拉車。為了活下去晏森頭戴草帽,腳登沙鞋,肩上搭著條手巾,一個標準的洋車伕。此情此景,讓人唏噓不已,懷疑人生!

最有影響力的貪腐案

大清政壇之“十宗最”,第三位讓人懷疑人生

“甘肅冒賑案”是清朝第一大團體貪汙案。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在甘肅查獲了一起地方官員以賑災濟民的名義上下勾結偽災舞弊,折收監糧、肆意侵吞的大案。一些地方官員以賑災之名,共謀作弊、肆意侵貪的大案,牽涉總督、布政使及以下道、州、府、縣官員113人,追繳贓銀281餘萬兩,波及直隸、盛京、江蘇、浙江、雲南等幾個省,震動全國,時稱“甘肅冒賑案”。此案,連乾隆皇帝也驚呼:“為從來未有之情奇貪異事”。

貪汙最多的官員

和珅(1750年—1799年),在乾隆朝先後擔任、兼任內閣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吏部尚書、戶部尚書、刑部尚書、理藩院尚書,兼任內務府總管、翰林院掌院學士、《四庫全書》正總裁官、領侍衛內大臣、步軍統領等數十個重要職務,拜文華殿大學士,封一等忠襄公。隨著權力增大,他內心日益膨脹,貪贓枉法、結黨營私。

大清政壇之“十宗最”,第三位讓人懷疑人生

太上皇乾隆駕崩後,嘉慶帝宣佈和珅的二十條大罪,下旨抄家,抄得白銀八億兩。要知道,乾隆年間清廷每年的稅收,不過七千萬兩。和珅所匿藏的財產相等於當時清政府十五年收入。

最抑鬱的官員


大清政壇之“十宗最”,第三位讓人懷疑人生

李鴻章(1823年—1901年),安徽合肥人,官至東宮三師、文華殿大學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隸總督,爵位一等肅毅伯。一生參與了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代表清政府簽訂了《越南條約》《馬關條約》《中法簡明條約》《辛丑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因此,被世人唾罵為“漢奸”、“賣國賊”,成為“背鍋俠”。1901年11月7日,李鴻章鬱鬱而終於北京。

最倒黴的皇帝

溥儀(1906年—1967年),大清王朝最後一位皇帝,三歲登基,還沒有親身體會過九五至尊的感覺,王朝便已滅亡。僅僅在小小的紫禁城裡續圓帝王夢。這與他的祖先康熙、乾隆六下江南威武雄壯簡直天壤之別。雖然後來當了幾年滿洲國皇帝,那隻不過是日本人的一個玩偶而已。日本戰敗後,溥儀又被蘇聯人關押了幾年,新中國成立被轉到國內監獄,最後被赦放。

大清政壇之“十宗最”,第三位讓人懷疑人生

溥儀與前朝亡國之君崇禎帝相比,他又是幸運的,最起碼保住了性命,還成為共和國政協委員。

最悲劇的皇子

愛新覺羅·奕緯(1808年—1831年),道光帝長子,作為皇長子,即便是繼承不了大統,敕封親王、郡王,做個瀟灑王爺也算不枉此生。奕緯自出生,就註定是個悲劇。生母身份低微,只是道光作為皇子時府上一倒茶端水的丫鬟。他要不是嘉慶帝第一個皇孫,估計能否活下來都是個疑問。

大清政壇之“十宗最”,第三位讓人懷疑人生

成年後,性格乖張,也不討道光和上書房師傅們的喜歡,竟然被道光帝的一次失誤,一腳命喪黃泉。即便如此,也僅封了一個多羅貝勒的爵位,實乃大清第一悲劇皇子。

最遺憾的戰事

“甲午海戰”,這是一場將大清跌入深淵、一手將日本送上亞洲老大地位的戰爭。此戰之前,日本對勝券並沒有十足把握,但是清政府實在太腐敗無能了。對手那邊為了擴充軍備,日本皇宮上下節衣縮食支持戰事;而大清卻在節縮軍費用於頤和園的大興土木,勝敗自然一目瞭然。

大清政壇之“十宗最”,第三位讓人懷疑人生

假如,此戰日本失利,它將得不到鉅額賠償去更多的發展軍事,也不會過早的氣焰囂張,加快對外侵略的步伐。當然,歷史是沒有假如的。

最醜惡的親王

愛新覺羅·奕劻(1838年-1917年),大清最後一位鐵帽子王,清朝首任內閣總理大臣,乾隆皇帝曾孫。這位愛新覺羅子孫,在大清處於水深火熱時,並沒有力挽狂瀾,挽救祖宗留下的基業。而是拼命收受賄賂,貪贓枉法。與其子載振、大臣那桐賣官鬻爵,被當時的人們譏為“慶那公司”。

大清政壇之“十宗最”,第三位讓人懷疑人生

奕劻病死於天津租界後,內務府大臣初擬諡號“哲”,溥儀不同意,親選四字,讓其選擇,為“謬、醜、幽、厲”。後來在溥儀之父前攝政王載灃的干涉下,才賜諡“密”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