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德川幕府榮辱與共的勇士們——新選組

導語:在日本幕府末期有著這樣一群人,他們都是從民間被招募來對付反幕府人士的,並且各個身懷絕技、武功高強;他們主要在京都活動,負責維護當地的治安;他們來自民間各個不同的地方,卻有著鐵血一般的紀律,一旦違反就立馬切腹謝罪;他們的存在好像櫻花一般,短暫而絢爛,短短六年時間,卻創造了許多令人無法遺忘的光輝事蹟。他們就是有著"壬生狼"之稱的新選組。這個組織中誕生了許多充滿傳奇色彩的人——"鬼之副長"土方歲三、"幕末天劍"沖田總司、"浪客劍心"齋藤一 、"赤膽忠心"近藤勇等等。就讓我們走進這個充滿傳奇的組織,看一看他們的故事。

與德川幕府榮辱與共的勇士們——新選組

新選組的誠字旗

一、新選組的概況

(1)誕生

1862年,江戶幕府將軍德川家茂到達京都,清河八郎向他提議:募集浪士來組成將軍警護。這個提議得到了幕府的支持,於是江戶幕府採取了懷柔政策來控制浪人,特組織浪士組。

與德川幕府榮辱與共的勇士們——新選組

新選組舊址

1863年二月,200多名浪士到達京都,但此時清王與勤王卻企圖將這些浪士作為"尊王攘夷"的軍隊。計劃敗露之後,浪士組返回江戶。以近藤勇和土方歲三為中心的的試衛館與以芹澤鴨為中心的水戶派,為了保護德川將軍而留在了京都。同年三月,近藤勇和芹澤鴨等人成立了新選組的前身——壬生浪士組。他們在壬生村招募成員,組成了約30多人的隊伍,並歸屬於京都守護職松平容保,組成了新撰組。同年八月,爆發政變,壬生浪士因協助幕府、保護將軍有功,得到了朝廷賜名——新選組,由芹澤鴨和近藤勇二人擔任局長。九月,近藤勇派人暗殺芹澤鴨。至此,水戶派被肅清,新選組的實權被完全掌握在了近藤勇和土方歲三手中,這就是後來新選組領導人的基本格局。

(2)崛起

1864年6月,京都的公武合體派開始擴展勢力,尊王攘夷的勢力受到限制,尊王攘夷派為了恢復勢力,決定暗殺京都守護職松平容保等人。新選組在得到密保之後,第一時間採取了應對措施,在池田屋斬殺了尊王攘夷派志士。這場事件史稱"池田屋事件",新選組不僅在這場事件中名聲大噪,還使得明治維新整整推遲了一年。這時新選組的名字,便正式出現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與德川幕府榮辱與共的勇士們——新選組

池田屋

同年八月,新選組又參加了禁門之變的鎮壓活動。這時,伊東甲子太郎一派加入了新選組。新選組此時的人數達到了200人,並將根據地從壬生村遷到了西本願寺。1867年3月,伊東一派結成單獨的集團,脫離新選組。1867年爆發"油小路事件",新選組對伊東甲子太郎進行暗殺。

與德川幕府榮辱與共的勇士們——新選組

池田屋事件模擬圖

(3)沒落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幕府腐朽的統治已經不再適合當時的日本,整個日本掀起了反幕府統治的風潮,倒幕派軍隊在東征時得到了各地人民的支持。應慶三年,土方歲三被封為幕臣,但在同年,德川慶喜就將大政奉還,這表示著幕府的統治已是到了窮途末路。支持德川幕府的新選組也遭遇了重大變化,但哪怕當時的大潮流是反對德川幕府,新選組依舊選擇了逆流而上。

戊辰戰爭爆發後,新選組作為幕府軍參加了鳥羽伏見之戰,敗給新政府軍之後便乘軍艦返回了江戶。在此期間,隊員有的戰死,有的逃跑,新選組的實力受到重創,已不復往日的輝煌。在最後的函館戰爭中,土方歲三戰死。失去土方歲三的新選組如同失去了靈魂支柱,至此,一直頑強戰鬥的新選組選擇了投降。戊辰戰爭結束,新選組也結束了它短暫的生命。

與德川幕府榮辱與共的勇士們——新選組

戊辰戰爭期間新選組的合照

二、新選組中的主要人物

(1)"鬼之副長"土方歲三

雖然新選組的局長是近藤勇,但副長土方歲三才是新選組的靈魂人物。他有著刀刻一般的英俊面龐,酷愛和歌與俳句,卻十分狠辣與決絕。他制定了相當嚴苛的"局中法度對違反規定的隊員絕不寬恕,往往切腹是唯一的懲罰方式。甚至連總長山南敬助做出叛逃之舉時,都被下令切腹。新選組能迅速的擴張和崛起,與歲三的鐵腕管理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土方歲三還是一名"全能型"人才,不僅劍術高超,並且十分擅長謀略。在池田屋事件中,歲三帶領隊伍在四國屋搜索時,並未見到與長洲土佐方士有關的可疑人物。旋即前往池田屋,對近藤等人進行援助。正是因為歲三在這個事件中機敏而果斷的決策,才使得近藤局長等人度過危機,同時讓新選組獲得了格外的恩賞,並讓其名揚四海。

與德川幕府榮辱與共的勇士們——新選組

動漫中的土方歲三

他的劍術在人才濟濟的新選組中也都是數一數二的,僅次於沖田總司。他還十分的驍勇善戰,在近藤勇被捕之後,歲三開始獨自領導新選組對抗明治政府軍。他總是屢戰屢勝,即使有其他庸將對他的諸多掣肘,他對政府軍造成的傷害也足以讓他們心驚膽戰。歲三還在戰爭中表現出了國士無雙的軍事才能,從宮古灣迴天奇襲開始,他就率領著只有單發步槍的200人小隊,將擁有最先進武器的5000新政府大軍打的落花流水。這次奇襲震驚國內外,甚至連法國的皇帝都希望歲三能來法國,好讓他擔任法軍的師團長。

歲三一生赤城坦蕩,為自己的信念付出了所有,甚至是生命。在建立蝦夷共和國之後沒多久,歲三一行人就因稅收問題產生了分歧。歲三認為:無論最後戰爭的結果如何,都不應該給市民帶來困擾。若市民再因為這些政權而覺得困擾,那他們就與"挾維新之名,行利己之實"的明治官僚一樣卑劣,這與歲三的信仰是相違背的。

明治二年五月十一日,歲三為了救援長官而陷入了重重包圍。他帶領著不到50人的敢死隊與新政府的官兵進行殊死搏鬥。在左右皆亡的情況下,他單槍匹馬的攻入敵軍內部,最後被流彈擊中而亡。在衝向敵軍時,他依舊高喊著"

我是新選組副長土方歲三"。但此時的他已經是陸軍奉行了,卻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仍自稱"新選組副長",可見這才是他這一生最認可的頭銜。最後他的遺作是一首和歌"孤臣身殉蝦夷島,忠魂永衛東方君"。這裡的"東方君"通常被認為是德川慶喜,即使德川慶喜是一個食古不化的末代統治者,但他卻得到了歲三等人的誓死效忠,這一段難能可貴的君臣情誼,時至今日仍為人稱道。

歲三戰死沙場時年僅34歲,他這一生都忠於幕府,忠於新選組,最重要的是他始終忠於自己的信仰。他心狠手辣卻十分愛護普通民眾,他才智過人卻不曾拋下走到末路的新選組。他成就了新選組短暫的輝煌,新選組也賦予了他悲壯而絢爛的生命。他也許並不是那麼偉大的人,但他是新選組副長,土方歲三。

與德川幕府榮辱與共的勇士們——新選組

土方歲三像

(2)"幕末天劍"沖田總司

與冷酷的新選組領導土方歲三相比,沖田總司這個"新選組劍術第一人",還帶著幾分俏皮與天真。

與德川幕府榮辱與共的勇士們——新選組

沖田總司雕像

沖田本人的劍術十分高超,他9歲就拜入近藤勇門下,12歲擊敗白河藩劍術指導,加入新選組之後,19歲的他在劍術上的造詣就已經超過了老師近藤勇,說他是百年一遇的劍術天才也不為過。1863年沖田加入浪士組前往京都,在浪士組分裂之後選擇加入近藤和土方一邊,成為新選組的副長助勤。1864年,沖田在池田屋事件中嶄露頭角,斬殺數名尊王攘夷志士。

沖田高超凌厲的劍術與他本人的性格形成了鮮明的反差。與很多嗜殺的新選組成員不同,沖田在日常生活中總是一副微笑和善的樣子,他言談幽默,性格天真而溫和,還十分喜歡與孩子們待在一起。但只要一面對敵人,他馬上就切換到"戰鬥模式"——從容冷靜的將敵人迅速斬殺。如果說土方歲三是新選組的頭腦,那麼沖田總司就是新選組的一把利刃。新選組的許多隊員都說過:"沖田所領導的一番隊總是能完成重要的任務"。

可就是這樣一個強大又美好的人,卻落得了個英年早逝的結局。1866年,在幕府御醫松本良順為新選組進行集體診斷時,沖田總司被診斷出了肺結核。到了1867年以後,由於病情日漸嚴重,沖田不得不退出前線戰場。在伏見鳥羽之戰中,沖田因為無法繼續戰鬥而被護送至大阪。新選組戰敗之後,他與隊士回到了江戶,在參加甲陽鎮撫隊途中因為種種原因而脫隊,最後投靠了松本良順。1868年,沖田因為病情過重而去世了。在臨死之前,他還在問隊士"近藤老師不知道會被如何處置?還沒有消息嗎?"而此時的近藤,已經被斬首了兩個月左右了。

對於一個生於亂世、有遠大抱負的武士而言,最好的歸宿應該是把生命獻給戰場,獻給那些自己想保護的人。可上天卻在沖田身上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它讓沖田擁有了別人無法企及的天賦,卻用一場大病剝奪了他繼續戰鬥的能力。在日本的一個神社中發現了有關沖田總司的一句俳句——

那些隔過黑暗的花與水。這裡的"水"指的是三途川,"花"指的是彼岸花,這二者都是陰陽分隔的標誌。"隔過黑暗"指的是:三途川與彼岸花都是黑暗中的路標,指引著那些不願離去的魂魄通向往生之路,不要再對塵世有多餘的眷戀了。結合當時沖田去世的場景,後人能感受到的是他對命運的那份不甘心,和無法繼續保護想保護之人的痛苦。這首俳句看似悲慼,實則是在表現著沖田最後的堅強。

沖田總司去世時才26歲,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只是一個大好年華的開始。如果他不曾得這個病,也許他就有更多的機會去施展自己的抱負,就能像土方歲三那樣衝鋒陷陣,去保護自己想保護的人。歷史中對沖田總司的外貌並沒有太具體的描述,但也許是人們對於美好而短暫事物的嚮往,在諸多作品中沖田總司的形象都是一個溫暖而強大的美少年,這就使得他的英年早逝更加令人意難平。

與德川幕府榮辱與共的勇士們——新選組

動漫中的沖田總司

結語:新選組的存在,是幕末時期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他們是一群有理想、有抱負、有信仰的年輕人,他們守護著這個即將覆滅的王朝直至最後一刻。在那個風雨飄搖的時代,他們不是任人宰割的螻蟻,而是一群逆流而上的勇士。他們用自己手中的武士刀,在這個時代刻上了獨屬自己的印記。"精"、"誠"、"忠"、"勇"是他們的代名詞,就算立場不同,也會不由得對他們肅然起敬。有人用"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來形容新選組,我想正是這樣悲劇的英雄主義,才讓他們成為了歷史中一筆濃墨重彩的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