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城郭闊 廬陵半蘇州


巍巍城郭闊 廬陵半蘇州


謝雪冬

回望千年,可以看見很多文人墨客登臨廬陵這片土地,留下"巍巍城郭闊,廬陵半蘇州""青原白鷺如相問,十載湖濱只釣竿"等千古名句,讚譽廬陵"天資國色"。本土的歐陽修在文末總忘不了署上"廬陵歐陽修也"。廬陵這一詞、一地已深深地紮根在永叔公的內心,寄託一位遊子對家鄉山水風情的眷戀。廬陵的美也許在永叔公眼裡多了一分情蓄,緣於其美麗神韻外表之下還珍藏著一份根的情緣。而北宋大才子蘇軾眼裡的廬陵是較為真實,懇切的。"巍巍城郭闊,廬陵半蘇州",從詩意裡理解,似乎覺得廬陵的景色只如蘇州一半之美,其實這不是蘇軾的本意,蘇州作為一個新一線城市,在規模和人設方面是大於吉安很多的,廬陵城域也許只有蘇州一半那麼大,但其神韻風采是不輸於蘇州的。

廬陵的美,美在渾然天成。贛江穿城而過,江水清澈,水光瀲灩,舟楫往來,商賈不絕。江中的白鷺洲島,文亭古韻綿延,書香鼎盛;鷗鷺繞島紛飛,閒適悠然。穿行書院長廊,燈影湖光交相輝映,遠遠似乎看見很多古聖先賢迎面而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心中有良知,滿街皆聖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似有醍醐灌頂,當頭棒喝之感,也感覺行走於這書香盈盈,墨韻厚重的長廊中,內心忽然沉靜,不敢言語,恐驚了這古韻沉香,顯露了自己的淺薄和無知。

廬陵的美,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在延伸,在融合。蘇軾眼中的廬陵與蘇州相比,也許他所說的"半蘇州"是認為廬陵的美多在於自然,還缺少蘇州亭臺遊廊的雕飾,而今日的吉安後河卻彌補了蘇軾眼中的那份雕琢不足。走進後河,迎面而來的是滿目的綠和清新的水氣,能在一個城市的中央感受這份自然的饋贈,總覺得有點奢侈,忍不住多吸幾口自然的味道。走在環湖路上,紅的路,綠的草,間或的各色花朵點綴其中,讓人最放不下心的是藍色有些幽暗的小花,顫巍巍地在風中搖曳,別樣的雅緻。河邊間或有遊廊和涼亭,翹角飛簷,曲徑通幽,走在其中,慢慢地,細細地觸摸迴廊有些斑駁的痕跡,品味著廊上的對聯,即使在嘈雜的遊人群中,還是覺得有點幽涼之感,內心默默與這古香神韻對話。坐上以永叔公命名的遊船,在後河上慢慢遊蕩,船行甚慢,幾乎感覺不到水波流動,只見遠處的涼亭,遊廊,連孔橋,樹影,白鷺在眼前移動。後河周邊,濃陰下一些中西合璧的別墅掩映其中,其後的高樓聳立,光影綽綽,於詩情畫意中多了一些現代的元素。遊行後河,雖沒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般的酣暢,但有家的閒適和安逸,這恰是擇一城終老的好地方。

廬陵的美,是由來已久的,厚重的。一個美麗的城市一定是由很多故事串聯起來。 "自江而南,吉為富州",以吉泰盆地為中心的廬陵,農業,手工業都很發達,成為國家的財富之區。北宋時京城的糧食主要靠江南供給,江西佔120萬石,吉州40萬石,佔江西的三分之一,因而吉州有"金廬陵"的美譽。宋明兩代,廬陵逐漸成為物資集散的樞紐,商業貿易的中心,大榕樹下,舟輯雲集,千帆競發;古棧道上,人喧馬嘶,絡繹不絕。漕運的興盛極大的方便了瓷器外運,帶動吉州陶瓷走俏世界,遠銷國外,享有盛譽。"廬陵老俵一把傘,走出家門當老闆"廬陵商幫曾以行走天下,吃苦耐勞、講究賈德而廣為稱道。

廬陵經濟繁榮對朝廷的貢獻重大,也為廬陵文化的興盛奠定了雄厚的基礎。從唐宋時起,在有識之士顏真卿、楊萬里等的倡導和推動下,廬陵大量地興建書院學館,前後近300所,達到江西省四分之一以上,真是"序塾相望,弦誦相聞","人無貴賤,無不讀書",以至"三尺童子,稍知文章",在一千餘年中,培育了大量人才, 才有了三千進士冠華夏之美譽。

巍巍城郭闊 廬陵半蘇州

廬陵的美還有其家風之美。《誠齋文節公家訓》中楊萬里提出"忠孝勤儉";《慈訓錄》中楊士奇母親的諄諄教誨"但貧賤入富貴,非讀書未易得也";"陶母教子"、"歐母畫荻"等名人家風故事,流傳甚遠。尋常人家忠厚處世、耕讀傳家的優良傳統,更是廬陵人家學、家風傳世的真實寫照。鄉賢祠堂,學宮書院的楹聯牌匾,大多寫著"讀書以明理,治學須為用""承前祖德勤和儉,啟後子孫讀與耕""入則孝,出則悌"等傳世家訓。這些家風家訓,引導著廬陵人見賢思齊、向善向上,還增加了廬陵崇文重教的文化氛圍。也正因為廬陵文化根植於一份富庶厚重的土地,養育了很多忠貞愛國之士,他們的精神內涵綿延千年,在井岡山紅色星火燎原之時,吉安人民勇挑重擔,跟著共產黨打下了新中國,才有今日這般盛世華章。

歷史在延續,廬陵的精神也一直綿延,雖是在和平時期,但廬陵人的擔當一直不變。走進後河旁的廬陵人文谷,被如此龐大且古香古色的廬陵建築群所震撼:穿行於明朝狀元街的二樓或三樓長廊中,迴廊迂迴綿延,雕樑畫棟,窗欞門框紋飾古樸,設施精巧,恍惚間如走進了清明上河圖,遊織於商人小販之中,但又似乎比清明上河圖的風景更華美;流連其中,彷彿與古廬陵對視,感嘆活著和生活,商業與文化在這裡如此的吻合,極度的默契,很想靜靜地站在這長廊的盡頭,慢慢地品味過往生命的氣息和對未來的凝望。

巍巍城郭闊 廬陵半蘇州

如果說吉安的城南與別處的城市有所區別,那就是現代和古韻的相得益彰,彰顯這座城市別樣的風采和底蘊。基於這點,最要感謝的是廬陵老街的投資建設者。有人認為文人和商人是很難融合的,特別是現在快餐經濟時代,資本的逐利性,讓我們很難找到商人內在文人屬性。廬陵人文谷的陳總是個例外,他敦厚朴實的樣子感覺他特別不像一個商人,反而像一位修行的智者,收藏文化的學者。問他建廬陵老街的由來,他說了一句,喜歡把老東西留下來做個念想。也就是這個念想,這麼多年他大量投入,也為之日益奔走疲累。問他何所求,還是那句話,讓廬陵古韻展現在大家面前,讓廬陵文化紮下根,花再多的錢也值得。

"你我歲月靜好,皆因有人負重前行。"離開廬陵老街,再一次回望古樸窗欞中那抹霞光,任何一個時代都不缺少為理想而奮鬥的人,猶如自己,獨自穿行於後河,感受一份人與自然的和諧,忍不住內心還是想與古人神往,尋找閒適的春暖花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