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瞭解山西嗎?》,我現在特推薦給家人分享,望大家同樣喜歡

山西是“國中之國”,懂得山西就懂得中國。我們經常說:到陝西旅遊是上墳,可看的景點大多是陵墓,從這個墳墓鑽出來,又鑽到那個墳墓去看。而在山西不是這樣,山西地面上的文物佔到全國的72%,我們原來學的歷史課本最早說到的是40萬年前的北京猿人,現在晉南芮城縣境內西侯渡文化的大量遺存已證明人類在距今 180萬年前就能人工取火,把世界的文明史整整推前了一百餘萬年,這是人類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筆。很多故事在山西發生。

我們提出一個全新的理念,“十年中國看深圳,百年中國看上海,千年中國看北京,三千年中國看陝西,五千年中國看山西”。

為什麼這麼說?深圳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縮影,所以“十年中國看深圳”;一百五十年前上海只是江蘇省松江縣的華亭鎮,現在發展成為東方第一大都市,上海是中國近代史的縮影,所以“百年中國看上海”;北京真正成為大中國的首都是從遼金時代開始的,距今約850年,所以“千年中國看北京”;從周文王、周武王的歷史開始,到現在正好是三千年,所以“三千年中國看陝西”;從堯舜禹時代到現在大約是五千年,所以“五千年中國看山西”。

餘秋雨先生的《抱愧山西》,內稱:“在上一世紀乃至以前相當長的時期內,中國最富有的省份不是我們現在可以想象的地區,而竟是山西!直到本世紀末,山西仍是中國堂而皇之的金融貿易中心,北京、上海、廣州、武漢等城市裡那些比較像樣的金融機構,最高總部大抵都在山西平遙縣和榆.太.祁.各縣幾條尋常的街道間,這些城市只不過是腰纏萬貫的山西商人小試身手的碼頭而已……”

女媧補天,精衛添海,愚公移山,還有炎帝,堯舜禹的很多傳說和遺蹟都在山西,晉文公重耳,趙武靈王也有很多故事在這裡發生。唐朝之前李淵父子起兵就在太原唐明鎮,這裡是他們的龍興之地。後來太原成了唐朝的夏都,封太原為北京,北都,與長安洛陽併為三都。李世民被稱為太原公子。晉祠裡立了一塊唐碑,是李世民學習王羲之的草書寫的,光一個“之”字就有30多種寫法。國內現存的元代以前的木結構建築,有70%在山西,為山西營造匠藝發展創下極其良好的基礎。

整個山西是一個樹葉形狀,南北相距七八百公里,東西相隔三百多公里。從最北面的大同雲岡石窟往南面走,一路上有北嶽恆山、應縣木塔、五臺山、太原的晉祠、榆次常家莊園,祁縣的喬家大院。像五臺山有一個佛光寺,是唐代的木結構建築,至今1400多年,全國只此一家;應縣木塔是900年前的建築,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認為是世界奇蹟,叫做“中國的比薩斜塔”,實際上比意大利的比薩斜塔還要高,是世界現存最古最高的木結構塔。喬家大院是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的外景地,其實規模很小,不過是封閉的財主式小家小院。規模最大的是榆次常家莊園,目前開發出五分之一就有12萬平方米,整個莊園非常暢亮,與財主們不一樣,常家祖輩是做茶業的,從乾隆到宣統歷經七朝,沿襲150餘年,可謂山西本省茁壯的“資本主義萌芽”,現在只開發出了幾萬平方米。晉中靈石有一個王家大院也非常大,這些大院開創了晉中的商文化,還有未行開發而留傳民間的很多富豪門第,象聶店鬥福財主,王村郝八財主,西白杜五財主……

晉商比徽商厲害得多,清末年間慈禧太后逃難到西安,路過山西沒有錢,就是向晉商借的錢。

山西的農工商富足到什麼程度?包頭原來是康熙征討噶爾丹時候的一個兵驛站,山西人在那裡為清兵辦輜重,逐漸發展成了包頭城;遼寧的朝陽是山西一個姓曹的做豆腐的生意人建成的;現在北京的大柵欄、珠市口有70萬山西人後裔在那裡。山西的人文景觀還有永濟的鶯鶯塔和黃河大鐵牛、歷山的舜墓,可以說整個黃河文明都能在山西找到蹤跡。前幾十年中央政府一直強調山西是能源、重化工基地,而忽略了開發這些旅遊資源。現在山西的旅遊業已經處於中國的領先水平了。像平遙雲崗五臺山等已是世界品牌了。還有鄰省羨慕山西跑到山西去搞旅遊,然後當成他們自己的。比如雲台山本是山西晉城的,但河南開發了,說成是河南的。後來這事鬧到國務院,國務院批示雲臺山是山西的沒任何問題,不可能因為你河南開發了就成河南的了。沒這道理。

山西的特點可以用四句話來概括:

一是華夏名人出三晉,山西是一個歷史名人輩出的地方,20世紀60年代曾出過一本《中華名人大辭典》,其中十分之一強的人物是山西人。

二是華夏文脈在三晉,山西詩人實際支撐了半部全唐詩,像初唐的王勃、盛唐的王維、中唐的白居易、晚唐的溫庭筠都是晉人,《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也是晉人。

三是華夏財富匯三晉,從宋朝到清朝,晉商縱橫中國一千年,在這漫長的歷史中,尤其是在清朝,全國排名前16位的大財團都在山西。

四是華夏人氣看山西,看中華民族還有沒有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山西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地方。

新時代,新徵程;

新目標,新業績;

新措施,新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