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宵苦短,摘來的原創

春宵苦短,前進吧!

時間是什麼?我們又該如何去言說時間?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後人多將其釋義為惜時之意。從過往的故事裡,我們也時常這樣講述:時間緩緩來了,又離開了,消失了,逝者如斯,永遠循環不止。

然而事實是,時間不會做這樣的事,它沒有長短,也不會走來,離開,消逝。更多時候,我們談論起時間,只是臨時借用空間裡的事物,將抽象的時間具象化了。

在有些詩人的眼裡,將時間喻為麵包散發掉的熱氣,喻為籠子裡關不住的四散飛走的鳥,向風而去,斷續鼓搗著破碎的雙翼。

這是做為詩人感知到的時間:易散,去而不返,無可挽回,就像那些我們能完全獨自佔有卻又從未把握的東西,是痛楚,也是希望所在。

那些過往呢?過往已經伴隨著死亡和鮮血結束,成為了現在的記憶,巨大的未來正朝著我們走來。

所以有人說,“你還是到沉默的重量中/探尋現在正在努力編結的東西吧/為了手裡可以拿著些什麼。”

人生苦短,我們不必費盡思量,無所不用其極地讓生命更為複雜。昨日憾事雖多,但總要學會往前走。那些逝去的日子,就讓它們向風而去,我們唯一擁有的,只有現在。

眼下,新年已燃燒殆盡。等到春分之後,晝漸長夜漸短,萬物拔節生長。

楊柳青青、草長鶯飛、油菜花香的時節,你不妨暫且放下一些事,靜靜想一想,到處走一走,儘可能純淨地度過,把握當下的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