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啟蒙怎麼做?看完這篇終於一目瞭然

一直以來,後臺都有讀者說想了解下國學啟蒙這塊的內容。確實,國學在語文學科分量的變重,大家有目共睹。


國學啟蒙這塊內容,我還需要多學習。所以今天我邀請了好友刀媽來分享她的心得和經驗。她是一位自由撰稿人,現任全國百強報刊《課堂內外》小學低幼版古詩詞專欄作者。


作為過來人,她和我們一樣,非常注重親子閱讀,她女兒今年10歲,5歲半開始獨立閱讀全文字書籍;


兒子今年6歲,3歲時通背《三字經》全本、《千字文》前半部分。她家書櫃長這樣:


國學啟蒙怎麼做?看完這篇終於一目瞭然


全是國學書啊!這還只是一部分,不愧是超級接地氣的國學啟蒙“實操媽”。來,今天的版面就交給她啦。


國學啟蒙怎麼做?看完這篇終於一目瞭然


大家好,我是刀媽。感謝丹媽信任,給我這個機會和大家聊國學的話題。有點小惶恐哈,丹媽讀者都藏龍臥虎,真怕一開口就鬧笑話。


不過丹媽說,別怕,都自己人,你大膽寫,我們大膽看。哈哈。


今天分享的文章較長,沒耐心看完的話建議收藏:


一、國學是什麼

二、蒙學是什麼

三、國學啟蒙有什麼作用

四、主流國學啟蒙教材有哪些

五、如何幫孩子國學啟蒙(重點,實操方法)


(文中關於國學、蒙學的基本觀點,授權來自首都師範大學徐健順教授古詩文吟誦課程,在此特別感謝!)


國學啟蒙怎麼做?看完這篇終於一目瞭然

一、國學是什麼


“國學”到底是什麼?它其實沒有一個明確的界定。


從狹義來說,它是指古代文化經典的學習,按年齡大致可分為:


1、家學

0-3歲的嬰幼兒時期,在家接受父母指導,基本生活常識和禮儀規範

2、蒙學

3-6、8歲,在私塾開蒙,主要學習內容為禮教+樂教等

3、館學

6、8-12、15歲,正式上學館,又叫“小學”,讀經+習字+練武等


4、官學

12、15-20、25歲,真正學習歷代文化經典,又叫“大學”

5、遊學

20、25-30、35歲,有時甚至到40歲,專業學習+行萬里路


羅列下來有點多,但對我們來說,只需關注3-7歲“蒙學”階段就行了。


國學啟蒙怎麼做?看完這篇終於一目瞭然

二、蒙學是什麼


蒙學,對現在爸媽來說,則是指3-7歲孩子的中國傳統經典文化啟蒙教育,簡稱國學啟蒙


市面上較常見教材有《三字經》《百家姓》《聲律啟蒙》《笠翁對韻》等。


古代蒙學,會把孩子送到私塾交給先生教導。


但現在,3-6歲孩子被送到幼兒園,絕大部分接受西式教育或不中不西教育。所以,這個國學啟蒙的任務就落到了家長自己頭上。


國學啟蒙怎麼做?看完這篇終於一目瞭然

三、國學啟蒙有什麼作用


那麼,蒙學有什麼用呢?

這個問題挺大,答案有很多種,我挑最直接的一種:

假設我們的孩子,依照古人的流程,在適當的時候學到適當的內容,那麼,到了小學、初中、高中,高高在上的古詩文就有了堅實的基礎,他不但能學懂,甚至能欣賞和享受——就像從小讀童書的孩子,一旦識字量達標,他就能獨自享受閱讀世界裡的美。

話說回來,國學不是萬能鑰匙,一學就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不要幻想國學讓孩子變神童、變孝子、變超級文化人,這個和“學了鋼琴就變成朗朗”一樣,是最好的結果,卻不是最好的目標。

它最基本的作用,是給孩子打開一扇門,看到另外一種財富——我們的祖先留下來的精神財富。


國學啟蒙的作用:


往小說,打下語文基礎;

往大說,樹立文化自信;

從短說,開發智力;

從長說,打開格局。


這是做為一箇中國人的底氣,是對全世界兼收幷蓄的基礎,更是對孩子未來最好的祝福。


國學啟蒙怎麼做?看完這篇終於一目瞭然

四、主流蒙學教材有哪些


來看看市面上的主流國學啟蒙教材了。在我看來,這些教材可以分為兩大類:


1、思想建設:《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


2、語感培養:《聲律啟蒙》或《笠翁對韻》


下面我會簡單做個介紹,以便你們更好地理解第五部分的實操方法。


1《三字經》


國學啟蒙怎麼做?看完這篇終於一目瞭然


我們常說,國學啟蒙“三百千”——《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


這三部作品中,只有《三字經》被叫做“經”。


在古代,把一個作品叫做“經”,代表最高地位和榮譽,僅此一家,別無分號。


像《詩經》《易經》,它一叫“經”,就再不會有同類能當“經”。


所以,《三字經》絕對是古今蒙學第一書,它三字一句,句腳帶韻,讀起來朗朗上口。


看著簡單,背後卻是非常體系化的中國傳統文化思想和歷史,是作者對整個中華文化高度濃縮的精華。


比如《三字經》第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這六個字後面,是關於人性本質的哲學問題。


中國古人認為“性本善”,西方文化則認為每個人都有原罪,“性本惡”——開篇第一句話就定了中華文明的基調。


2《百家姓》


國學啟蒙怎麼做?看完這篇終於一目瞭然


乍一看,《百家姓》挺無厘頭的。504個姓,4字一句,湊個韻腳,拼一起,完了。


真這麼簡單?


哪能呢,中國人的東西,永遠都是化繁為簡,變化無窮。


站在《百家姓》後面的,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重要的“天下大同”思想,每個姓氏後面,都有自己的來龍與去脈。


比如我姓林,百度百科說:林姓,主要源自子姓、姬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東夷一支稱林方,南遷後稱“郴”。


我們家過年貼的大門對聯,從來都是:九龍世澤,十德家聲。村子裡有宗祠,每家人的族譜關係理的清清楚楚,延綿不絕。


由“國”到“姓”到“家”,這背後的東西太豐富了,爸媽們想一想、查一查,就能給孩子展現最立體的中國。



3《千字文》


國學啟蒙怎麼做?看完這篇終於一目瞭然


《千字文》很有意思,是個接近“奇蹟”的千古奇文。


話說當年,南北朝時期梁朝散騎侍郎周興嗣,奉梁武帝之命,要從王羲之寫的書法作品裡,選出1000個字編少兒識字教材。


周興嗣一夜白頭,寫成《千字文》。


那麼,《千字文》究竟在寫什麼?


在我看來,它就是在講一件事——古代高級文人是怎樣煉成的。


借識字機會,周興嗣把天文地理、道德修養、人生抱負、歷史政治、生活態度,一股腦寫進去。


比如,第三句“寒來暑往,秋收冬藏”。中國是農業文明,根據四季變化種糧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印象中,文人“五穀不分”,但人家育兒教材裡,第三句就講種田,這是基礎知識,人家懂的比我們現代人多多了。


來,總結一下“三百千”在做什麼事:


《三字經》教“做人”

《百家姓》叫“做中國人”

《千字文》教“做中國文人”


看透這點,也就明白為什麼《三字經》是“經”,而文采更厲害的《千字文》只能做“文”,以及《百家姓》為什麼能當老二了。


4《聲律啟蒙》和《笠翁對韻》


國學啟蒙怎麼做?看完這篇終於一目瞭然


如果說“三百千”側重思想內容,那麼,《聲律啟蒙》和《笠翁對韻》做的就是純外在工作:培養對漢字之美的感受力。


來段《聲律啟蒙》的開頭:


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

來鴻對去雁,宿鳥對鳴蟲。

三尺劍,六鈞弓,嶺北對江東。


太美了,古代的小孩學中文,用的是這種水平的教材!


中文日常生活中也有“語感”,而《聲律啟蒙》,正是中文“培養語言美感”首選。如果我們的娃,從小就聽、讀這種精華,


還怕寫作文沒好詞好句?

還怕分不清動詞形容詞語氣助詞?

還怕看古文一頭包、背古詩想撞牆?

不可能的!


《笠翁對韻》和《聲律啟蒙》高度相似,據說就是仿照《聲律啟蒙》寫的。

在我看來,《聲律啟蒙》整體用字“雅”一些,《笠翁對韻》相對“俗”一些。蘿蔔青菜,任選一本。


國學啟蒙怎麼做?看完這篇終於一目瞭然

五、如何幫孩子國學啟蒙


這塊進入今天最最重要的主題:爸媽如何幫孩子國學啟蒙呢?


我覺得,爸媽在家帶娃做國學啟蒙,掌握三大招即可:


▌聽:給娃播放音頻資源


▌讀:帶娃一起讀蒙學教材


▌講:給娃講文字後面的故


思想建設類:《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儘量聽、讀、講三招兼用。


語感培養類:《聲律啟蒙》或《笠翁對韻》以聽為主、讀為輔。


聽:把各類音頻資源當家裡的背景音樂。


讀:儘量大聲地、抑揚頓挫地讀出來,甚至帶著好玩表情,吸引娃注意力。(有機會和大家講講古人的“吟誦”讀書法,能把讀書變唱歌,特別管用。)


講:先了解文字背後的故事,睡覺前講給娃聽。


具體怎麼操作呢?下面分享些我的經歷給大家作為參考吧:


【聽】音頻資源整理


1APP音頻資源


考慮到使用方便、質量可靠,我推薦兩個APP音頻資源。


(1)凱叔講故事


國學啟蒙怎麼做?看完這篇終於一目瞭然

國學啟蒙怎麼做?看完這篇終於一目瞭然


相信大家對凱叔都很熟悉了,打開APP後,直接搜索書名。


他家有《三字經》《千字文》《聲律啟蒙》的內容,凱叔+童音配合,非常用心,我聽有部分內容應該是用了吟誦規則,韻律感特別強,質量槓槓的。價格也不貴,可作為首選。

(2)牛聽聽


國學啟蒙怎麼做?看完這篇終於一目瞭然

國學啟蒙怎麼做?看完這篇終於一目瞭然


牛聽聽是個開放平臺,收集了很多別人家的音頻資源,有免費也有收費。優點是“選擇很多”,缺點是“還得選擇”。


《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聲律啟蒙》《笠翁對韻》全部都有,每個都有幾種音頻。如果遇到挑剔的娃,可以把音頻一一打開,看到底喜歡哪一種。


【讀】啟蒙教材選擇


打開嘴巴,大聲帶娃讀國學,是件很快樂的事。可以專門騰出15-30分鐘,也可以借用一點原來給娃讀繪本的時間——它本來就是“親子閱讀”的一種嘛。


啟蒙教材的版本,根據我的經驗,可以優先考慮這些:


1掛圖


《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文字少,都可印在一張紙上做掛圖。


建議買來掛在床上、牆上、門上,增加孩子接觸率,看到就能讀兩句。


我帶兒子在3歲時背完《三字經》,用的就是掛圖。不過圖太破,早清理掉了,只好網上找了個還不錯的給大家參考下:


國學啟蒙怎麼做?看完這篇終於一目瞭然

國學啟蒙怎麼做?看完這篇終於一目瞭然


也有那種有聲掛圖,按一下文字,就會讀出聲音來。如果家裡的孩子在2-3歲左右,可以買來玩一玩。


2圖畫書


國學啟蒙教材畫風大多辣眼睛,這套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的國學系列繪本,我覺得算是看起來稍微順眼點的了。


國學啟蒙怎麼做?看完這篇終於一目瞭然


【講】給娃講文字後面的故事


在國學啟蒙這件事上,爸媽做到長期讓孩子 “聽”和“讀”,就非常厲害了。不過,作為“丹媽讀童書”的粉絲,我覺得各位可以跳一跳,實現更高目標——講故事。


給娃講故事,首先得肚子裡有故事。


在這裡給爸媽們推薦幾本適合家長看的書,如果能夠讀完,那給娃講故事就是小菜一碟啦。


1《錢文忠解讀三字經》


國學啟蒙怎麼做?看完這篇終於一目瞭然


我們已經知道,《三字經》的背後是整個的中國文化體系,所以要講好它非常不容易。


看過很多讀本,大部分均流於表面的文字翻譯、故事集錦,給孩子略作了解沒問題,但對爸媽來說,太散了。


錢文忠老師學識淵博,真正吃透了《三字經》,又有絕佳的文字表達能力,所以,他能把《三字經》串起來講,讓人一邊看一邊說:啊,原來是這樣!


國學啟蒙怎麼做?看完這篇終於一目瞭然


在一開始,他介紹《三字經》的思想體系和撰寫背景,我前面說的“人之初,性本善”,也是引用他這書裡的。


國學啟蒙怎麼做?看完這篇終於一目瞭然


他能夠把知識點講透,比如“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


這些觀點,在長時間的傳承裡,出現一些歪曲,錢文忠老師歸本溯源,講清它本來的意思。


國學啟蒙怎麼做?看完這篇終於一目瞭然


他的故事也講的妙,看著順手拈來,背後卻是對經文的深刻理解。


相信我,讀透這本《錢文忠解讀三字經》,你就是孩子老師了。


如果想了解《百家姓》,可看

《錢文忠解讀百家姓》,優點同上。



2《千字文讀釋》


國學啟蒙怎麼做?看完這篇終於一目瞭然


可惜錢文忠老師沒有繼續寫《千字文》,所以,我翻遍全網,買了好多本書,才終於淘到一本比較理想的

《千字文讀釋》


作者解濤老師不是什麼名家,他是山西運城某中學的老師,為了帶學生學好《千字文》,自己努力寫出這本“教材的教材”。


國學啟蒙怎麼做?看完這篇終於一目瞭然


解濤老師對原文的解釋非常精細。引經據典,深入淺出,還有一些發散的知識,對讀者非常友好。


國學啟蒙怎麼做?看完這篇終於一目瞭然


除了原文解讀,解濤老師還專門針對文中的某些觀點寫文,講自己的觀點。


每個人對經典都有自己的理解,解濤老師單獨行文,是對原文、原義的尊重,同時讓經典直面時代的變遷——有些東西已經並不那麼合適了。


國學啟蒙怎麼做?看完這篇終於一目瞭然


作為中學老師,解濤老師還會從一些很有趣的角度去看《千字文》。


比如,在介紹國都宮殿描寫“圖寫禽獸,畫彩仙靈”時,他說“腦子裡要像看電視劇一樣”,跟著鏡頭從遠方看到近處。


嘿,一下子明白作者的寫作手法,這幾段原文也就好理解了。


3《聲律啟蒙》和《笠翁對韻》


國學啟蒙怎麼做?看完這篇終於一目瞭然


我前後買了好幾個版本的《聲律啟蒙》,左邊那本畫風有點辣眼睛,大家將就看吧。在我家也被翻的很爛了,請忽略。


國學啟蒙怎麼做?看完這篇終於一目瞭然

這本比較厚,原文+註釋+故事


國學啟蒙怎麼做?看完這篇終於一目瞭然

這本比較薄,原文+註釋


《笠翁對韻》我家也買過一本,隨便在書城買的,不值得推薦,這裡就不上圖了。希望丹媽給大家找到更好的版本。


這兩年隨著我家兩娃漸漸長大,對國學啟蒙的關注就少了些,現在說的都是基於以前的經驗,歡迎指正,也歡迎交流分享,特別是好的書和資源,歡迎大家補充、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