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挺脫歐的英國小鎮,真的可以靠脫歐拯救衰落的漁業嗎?

在英國英格蘭的小鎮格里姆斯比(Grimsby),魚是當地形象的一部分。鎮上的足球俱樂部叫“水手隊”,球迷喜歡的歌曲與釣魚有關,當地的酒吧裡擺滿20世紀50年代漁業全盛時期的深褐色照片——當時有500艘船擠在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人們談論著父輩捕魚的艱辛經歷,充滿了懷念。

但這個小鎮為世界所知,並非因為漁業與漁民,而是脫歐時的堅定立場。2016年,70%的格里姆斯比居民在脫歐公投時投了贊成票。“我們擁有歐洲最富饒的漁場,卻對漁場沒有控制權,”當地人說。英國加入歐盟的開端,也是當地漁業衰落的開端,4年前,當地人用選票表明了自己對區域一體化的不滿,格里姆斯比的同情者們也因此為脫歐投出同意票。

在英國,漁業佔GDP的比例不足1%,但“一些經濟上無足輕重的行業卻有著巨大的公眾共鳴,”倫敦獨立智庫政府研究所所長布朗文·馬多克斯( Bronwen Maddox)說,”正因為如此,它們的政治影響力遠遠超出了比例。”

英國目前還在實施歐盟的共同漁業政策,2021年1月1日英國正式退出歐盟,小鎮居民的願望將如願以償。但此時此刻,他們並不知道脫歐是否會讓這座小鎮復興——在加入歐盟的47年裡,當地水產會銷往歐洲各地,居民們甚至擔心現狀會繼續惡化。

脫歐派裡的“白痴”

“脫歐”的決定不只是公投時的選擇,更被與道德、智力掛鉤——格里姆斯比的人曾在社交媒體上受到謾罵,人們嘲諷他們是傻瓜、偽君子,《居民因脫歐投票而被打上白痴的烙印》,當地報紙的標題如是寫道。

但在格里姆斯比,每個居民都能講幾個漁業興旺時的故事,他們不能不為這個產業的衰落而沮喪。

對於60多歲的庫爾特·克里斯滕森(Kurt Christensen)來說,這是15歲的一次出海。那天海浪高高湧起,其它船隻不敢出海,而他所在的漁船出海了,收穫頗豐,“我從來沒見過那麼多錢,”他說,那天他掏出5張1英鎊的紙幣遞給母親,“媽媽,你去買件漂亮衣服吧!”

19世紀,當港口通過鐵路與英國其它地區相連,格里姆斯比的人口從1000猛增到6.3萬,並不斷上升。到了20世紀中葉,這裡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漁港,賣了漁獲的漁民們懷揣現金,被稱為“三日百萬富翁”。

他們讓出租車等在酒吧門外,整日喝酒狂歡,幾日之後上船,開始下一次旅行。這些不只是享樂主義的狂歡,也是因為迷信——據說捕魚者帶著口袋裡的錢出海,輕則空網而歸,重則船沉人亡。

幾個世紀以來,當地的漁民一直與北歐國家的船員共享漁場,但到1973年英國加入歐盟時,情況發生了改變。

力挺脫歐的英國小鎮,真的可以靠脫歐拯救衰落的漁業嗎?

2017年1月9日,格林姆斯比的碼頭上,一艘漁船正在卸下捕獲的螃蟹和龍蝦。(圖源:AFP)

當時,庫爾特已經是一位成功的船主和魚商,他打算購買新船和發動機,但現狀讓他不得不心生顧慮。法國、西班牙和更遠歐洲國家的漁民前來捕魚,到1983年,英國為了保護魚類資源,引入了配額制度。

根據歐盟的法律,歐洲船隻比英國人更有權力在這片水域裡捕撈,半個世紀後,按價值計算,歐盟船隊從英國水域上岸的魚是英國漁民在歐盟水域捕撈的魚的八倍,而帶領英國加入歐盟的首相愛德華·希思也為此受到廣泛指責。

指責並不能改變漁民的處境,在實行配額制後,像庫爾特這樣的漁民往往在9月前就已經達到了他們的年度限額,有的人去領救濟金,有的人則不得不尋找新的工作。

漁業的衰落讓小鎮逐漸沉默。這裡曾有世界上最大的製冰廠,它以噸為單位生產、壓碎冰塊,送到碼頭為水產保鮮。現在,工廠的屋頂塌陷了,它被金屬柵欄包圍著。碼頭後弗里曼街曾經是“三日百萬富翁”的聚集地,但現在許多商家關門大吉,博彩店前冷冷清清。

政客的承諾

經濟上的失利轉化為當地人的憤怒,前任船長約翰·漢考克(John Hancock)成為當地堅定的脫歐派。他辦公室的走廊裡掛著一張海報,海報上有一條鱈魚,身披鎧甲,手握國旗。上面是“為脫歐而捕魚”,下面是“拯救英國的魚”,這是在英國脫歐運動中發出的號召。

“我們不得不讓路,讓每個國家都到我們的水域捕魚。”他說,”這就像一塊蛋糕,被越切越薄,摧毀了這個國家的整個社區。”

他認為,如果有足夠的投資和正確的激勵措施,英國船隊每年可以捕到價值高達50億美元的魚,是目前年捕撈量的5倍。

但現實似乎離漢考克船長的理想還有一段距離。現在的格里姆斯比,漁民們早已轉行,整個小鎮全職的漁民不足20人。部分原因是加入歐盟帶來的行業衰落,但另一個原因也無法忽視——捕魚業並不是個吸引人的行業。

格里姆斯比的漁業遺產中心裡,關於捕魚的故事不只有財富和榮耀:其中一幅舊圖裡,憔悴的男人在看似刑場的鍋爐房裡剷煤,而他們的妻子有時會收到丈夫在海上遇難的消息。在上世紀50年代,格林姆斯比有32艘船在出海時沉沒。

顯然,這些工作或生活方式對英國年輕人都沒有吸引力。“年輕人不會去捕魚的,”一位有三十年經驗的船長丹尼·諾曼代爾(Danny Normandale)說。“如果你對他們說,’如果你願意學習,我就帶你走’,他們的下一個問題是,’你的船上有Wi-Fi嗎?你有網絡嗎?’”

力挺脫歐的英國小鎮,真的可以靠脫歐拯救衰落的漁業嗎?

2019年12月9日,英國首相和保守黨領袖鮑里斯·約翰遜為大選而訪問格里姆斯比魚市,並手持一條鱈魚擺出造型。

但這個微小的、萎縮的行業卻為脫歐派所同情。“英國是個航海國家,”格里姆斯比魚市的首席執行官馬丁·鮑耶斯(Martyn Boyers)說。“你想想皇家海軍,特拉法爾加海戰(1805年英法海戰,法國進軍英國本土,英國全勝,其海上霸主地位得以鞏固),每個城市都有死在海上的人的後裔。當漁民們說出'我們想脫歐’時,大家都會支持漁民。”

但格林姆斯比的同情者不只是漁民和海軍的後代,對移民的擔憂、對喪失主權和傳統生活方式的恐懼都在影響普通的英國人。

根據“貧困與社會排斥”組織的研究,英國有3000萬人經濟不安全,400萬人無法獲取合適的食物,230萬戶家庭無力支付供暖費用。在倫敦,年輕人買不起有足夠空間的公寓,因此決定不婚,千禧一代認為“我們的父母住在我們永遠買不起的房子裡,”而北愛爾蘭人和蘇格蘭人認為自己被決策者忽略了。格里姆斯比的漁業與漁民成為了所有失意者的象徵。

彷彿是為了證明這個小行業的重要性,鮑里斯·約翰遜在大選競選期間來到格里姆斯比拉票時,戴上了白帽子,穿上了白大褂,穿上了白膠靴。在碼頭的魚類拍賣會上,他抱著一條黑線鱈自拍,並在推特上說要“奪回對海洋的控制權”。

小鎮漁業的復興神話

在小鎮拉票時,鮑里斯·約翰遜承諾英國將再次成為一個“獨立的海洋國家”,並承諾“確保格里姆斯比的人民能夠重獲自然海洋財富。”

但格里姆斯比的部分居民在這個話題上持有更為謹慎的態度。

最核心的邏輯在於,英國的水產業無法與歐盟切割得一乾二淨。英國海域的物種有扇貝、螃蟹、龍蝦等,這都不是英國本土流行的美食;而英國人首選、魚店主打的鱈魚則產自在離挪威和冰島較近的海域。同時,在英國沿海社區上岸的漁獲物中,約有60%直接運往歐洲大陸。因此,法國和歐盟其他國家只要拒絕讓在英國上岸的魚出口到歐洲,就會扼殺英國的漁業復興。

換句話說,英國人捕的魚多數都是用來出口的,而吃的魚則是進口的——英國人要麼改變自己的口味,要麼無法擺脫漁業貿易。荷蘭一所大學的研究認為,如果沒有達成協議,英國從魚類貿易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中獲得的損失,將超過從獨佔自己水域中獲得的收益。

而在當地的支柱產業,魚類加工業上,脫歐將帶來多重打擊。最直觀的是交通——易腐爛的魚需要一直運到英國東南部的多佛,用卡車出口到法國,一路快速移動而不能拖延。

勞動力也是個問題。在格里姆斯,70個加工倉庫和5000名員工維持著昔日碼頭上最後的熱鬧,來自世界各地的魚類在這裡被開膛破肚,包裝後賣給批發商。這個約8.8萬人口的小鎮是全球供應鏈中的一個樞紐。這些工人約三分之一是外國公民,大部分是波蘭人和立陶宛人,而這些公司希望得到目前享有的魚類加工業貿易政策與移民政策。

力挺脫歐的英國小鎮,真的可以靠脫歐拯救衰落的漁業嗎?

2017年1月9日,格里姆斯比魚市拍賣大廳裡,買家圍著拍賣師在出售新鮮的大比目魚。該市場的大部分鮮魚來自冰島和挪威,但它也處理來自法羅群島、蘇格蘭、愛爾蘭以及當地船隻的漁獲。(圖源:AFP)

讓格里姆斯比人耿耿於懷的漁業配額制,或許無法隨著脫歐而終結。在格里姆斯比的魚市上,鮑耶斯認為,即便退出共同政策,漁業的配額制也無法結束——這些配額是在與科學家協商後製定,以防止魚類種群枯竭,這會受到聯合國而非歐盟的約束。

更重要的是,在過去的40年裡配額制已經讓當地的漁民不再有實力進入這個行業。目前,配額是可交易的,根據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的數據,僅5個英國富裕家庭就擁有或控制了英國近三分之一的捕撈配額。

一位48歲的格里姆斯比漁民悲觀地說,漁民的個人漁船塞滿港口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如果你買一艘二手船,可能需要60萬英鎊,”他說。“然後再花60萬英鎊買執照上船,所以你已經花了120萬英鎊,這還沒有魚的配額。”他抱怨說,整個系統密謀將小玩家趕走——退休的小漁民經常把他們的配額賣掉,有時賣給歐洲人,有時按月出租。

而他自己也已經將配額出租,即將到來的新年與生效的脫歐協議對他來說也無可期待之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