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 | 醬香氤氳的親情故事

橫亙在幾千年人類歷史中的有文化、愛、信念……不同元素疊加往往能產生1+1>2的化學反應。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酒文化的出現往往能為生活增添亮點,而在酒的作用下,那些生活中的細節也在不斷放大。母親節即將到來,百年王茅與大家共同感受沉浸在氤氳醬香中的母愛。

  • 母愛是飲酒有度的警鐘

陶侃是晉朝名將,從軍四十載威震疆場,雖然名聲顯赫,卻不僅僅是靠打勝仗贏來的。他從不居功自傲,而是謙虛自律、勤儉廉潔,把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時人曾用“機神明鑑,清廉勤政”稱讚他,而他這樣有禮的態度與母親的教導密不可分。

母親節 | 醬香氤氳的親情故事


陶侃幼時家境貧寒,全靠母親紡紗織布撫養成人。在當上魚梁吏後,一次潯陽縣衙舉行宴會,陶侃喝得酩酊大醉。酒醒後,母親一邊垂淚,一邊責備他說:“飲酒無度,怎能指望你刻苦自勵,為國家建功立業呢?”陶侃羞愧難當。母親要他保證,從此嚴於律己,飲酒不過三杯。

母親節 | 醬香氤氳的親情故事


此後,陶侃無論官居何職,在何種場合,他都時刻謹記母親的叮囑,飲酒從未超過三杯,“陶侃飲酒不過三”也成了歷史上有名的佳話。作為母親,她瞭解兒子的飲酒習慣,處處為他考慮。小酌怡情,但也切記貪杯誤事。

  • 母愛救人也救己

嚴武是唐朝名將,雖為武將卻文采斐然、謙遜有禮,這與其母親的教育密不可分。他初為拾遺,後任成都尹,不到40歲便以軍功封為鄭國公,但即使如此也從未居功自傲。

嚴武在作詩方面極有才華,常與杜甫一起吟詩作對。杜甫一生雖在文學方面成就很大,但情商卻不是很高,出言不遜讓他得罪了不少人。在他窮困之際,只有嚴武依舊會時不時接濟他。就是這樣一位好友,卻也被杜甫惹怒,多虧嚴武母親的勸阻,事情才得以平息。

母親節 | 醬香氤氳的親情故事

  • 嚴武畫像

上元二年,嚴武鎮守成都,杜甫也在當地任職,並安排他在自己的帳下作幕僚。儘管他的官職在杜甫之上,但他依舊把杜甫當作平輩的好友。不過,杜甫卻不修邊幅,嚴武偶爾到他家拜訪時,經常能看到他連頭巾都不帶。

有一次,杜甫喝醉了酒,坐到嚴武的椅子上,瞪著眼對嚴武說:“嚴挺之(嚴武父名)乃有此兒!”加上杜甫一直以來的行為,讓嚴武忍無可忍,看到他這樣的舉動,表面雖裝著不在乎的樣子,實際卻懷恨在心。後杜甫更是多次我行我素,讓嚴武最終起了殺意。多虧有嚴武母親勸阻,杜甫才逃過一劫。

母親節 | 醬香氤氳的親情故事

  • 《杜甫行吟圖》

嚴武的母親不僅保護了杜甫,更是幫嚴武避免了因一時氣憤而衝動行事。正因有母親的教育,嚴武才能文武雙全,豁達大度,最終成為一代名臣。

  • 母愛+酒=家

歷史上因酒而聞名的作家並不在少數,同樣是酒,在不同人眼中也能有著不一樣的意味。

作家李國文一生創作無數,他曾獲魯迅文學獎和矛盾文學獎,其許多代表作都與酒有關。而讓酒在其眼中有如此高地位的原因,正是他的母親。

母親節 | 醬香氤氳的親情故事

他在《母親的酒》一文中這樣回憶到,“我懷念那有酒的日子,酒,意味著熱量,意味著溫暖,那時,我像一頭受傷的動物,需要躲起來舔我流血的傷口,這家,正是我足以藏身,可避風霜的洞穴。”

上世紀60年代,家中窮困時,李國文的母親總會買一些散酒回家。每每吃飯,母親的面前總有這樣一小杯酒,往往也會給他倒上一杯。在他看來,酒就是幸福的象徵。無論何時、何地,只要酒還在,家就在。

母親節 | 醬香氤氳的親情故事

  • 以母親視角看對飲意趣

同樣是家人間對飲,林文月則是以母親的身份與兒子對飲的。作為一個作家、翻譯家,她曾翻譯過《源氏物語》、《茶花女》等,余光中評價她是“一支敏感而溫柔的筆”,這支“溫柔的筆”以母親的視角,記錄下了微醺時的溫情生活。

在兒子成家後探親回家,母子對飲,談文學、論時事、憶往昔,彼此間的感覺不僅是母子,更像是知己。就在此時,兒子忽然說道:“媽,其實這樣的機會並不多,只有你跟我。”那一刻,林文月的心中除了溫馨,大概還有許多感慨。時代的發展讓每代人之間不可避免的產生了或大或小的代溝,即使親如母子,也有許多說不出口的話。但那一刻,二人間的距離被酒拉近。

母親節 | 醬香氤氳的親情故事

林文月對酒的研究穿插在她的作品中,這些觀點甚至傳到了國外,讓其他人借她的文字進一步瞭解酒。但在她的心中,酒最單純的作用是家人間的潤滑劑。那些或尷尬、或嚴肅的時刻都在酒的微醺中變得溫情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