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斯理小說裡有學好語文的祕密,可惜老師和家長們都不知道

高中三年,我幹了一件重要的事,就是把倪匡“科幻”小說的主要作品橫掃了一遍。此事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導致了我更無暇顧及本就羸弱的數理化,也導致了我從此養成了對詞語的極度敏感。現在,當我看到一個詞,就會習慣性地想到這個詞的“能指”和“所指”,也就是詞語本身和詞語的廣闊意義空間。

衛斯理小說裡有學好語文的秘密,可惜老師和家長們都不知道

倪匡在這一點上是個天才,在他同樣天才的想象力加持下,他的小說呈現出迷宮般的色彩。比如一座大廈,它的電梯為何能通往天空?一座城堡,大門上為何鐫刻著“禁止捉迷藏”?一塊木炭,為何囚禁著一個痛苦的靈魂?一個玩具,為何讓一對小兄妹避之不及?一綹頭髮,為何可以成為連接四大宗教的紐帶?

衛斯理小說裡有學好語文的秘密,可惜老師和家長們都不知道

這些小說,現在看來有些荒誕不經,但作為讀者,已經迷失於詞語的密林。而迷失者,又無一不感到快樂。

衛斯理小說裡有學好語文的秘密,可惜老師和家長們都不知道

由此想到,從拼音到字詞,本是一個兒童開蒙的必經之路,但卻少有教師能想到把一個詞大卸八塊、抽骨吸髓,繼而移植組合,蛻變新生。看起來,只是把一個個習以為常的詞語翻出新意,但其中所拓展的想象空間和意義空間又何止只是一篇小說?

衛斯理小說裡有學好語文的秘密,可惜老師和家長們都不知道

詞語一直在那裡,它等待著被熱愛被激發同時又被破壞被拆解,繼而以面目全非的方式橫空出世。

詞語一直在那裡,它永遠都渴望得到想象力的擁抱和親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