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分享一首魯米的詩。
《客棧》
魯米
人生好比一個客棧
每個早晨都有旅客前來
有愉悅的、有悲傷的、也有卑劣刻薄的旅客
在某些瞬然的片刻就如意外的旅客翩然到訪
歡迎並熱情招待他們每一個
即使他們是一群恐怖的悲傷情緒
狂暴地破壞你的房子,將你的房內傢俱一掃而空
也是如上賓的招待他們
因為他可能帶來某些嶄新的歡悅
滌淨你的心靈
無論來的是灰暗的念頭、羞愧的情緒或是邪惡的想法
都要在門口笑臉相迎
歡迎他們進入你的內心
對任何訪客都要心存感恩
因為他們每一位都是上天派來的嚮導
01
你的情緒不重要
你如何看問題才重要
這首詩教我們,要積極地對待自己的情緒。
情緒本身無對錯,我們如何看待它們很關鍵。
如果你積極地對待情緒,把它當成“上天派來的嚮導”,那麼,你很快就能平靜下來,理性地處理事情。
不會過多被情緒控制,而一發不可收拾。
這其實就是“認知重評”。
什麼叫認知重評呢?舉個例子:
週五下班路上,堵車。
你來了一句:堵車,不知道堵要到什麼時候,討厭,今天不能按時回家了。
接下來,很容易預見,你會生氣。
但,你也可以這樣想:朋友給我推薦的聽書,還沒聽。正好,等著也是等著,不如學習一下。
如此,接下來,你的情緒會趨於平穩,且進一步,還能有所收穫。
堵車是事實,不同看法,導向不同情緒。
你對堵車這件事,重新解讀,這就叫認知重評。
魯米的詩,描述了對情緒進行認知重評。
你不能選擇當前的場景,但對待場景的態度,你是可以選擇的。
進而,你的情緒也是可以選擇的。
誠如《伯恩斯情緒療法》一書中說的:你的情緒源於你的想法——你對事情的看法。
所以,情緒本身沒什麼。你的想法才是關鍵。

雪寶是認知重評的高手
02
家長的情緒修養
從認知重評,這4個字起步
我們在面對熊孩子時,難免火大。
很多時候,我們的方法是大吼大叫。能“忍”住的家長,往往被人稱讚。
在我看來,也的確不錯。
但忍耐,不說話,大腦中,對這件事的看法沒有改變,容易出內傷,也不利於進一步教育孩子。
認知重評卻不同。
孩子玩牛奶,撒得到處都是。
你可以憤怒、責怪,也可以這樣想:她是在探索牛奶,只是沒有做好。我來教一下寶寶,下次爭取避免類似情況發生。
如此,你不生氣,還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高下立見。
所以,無論面對孩子,還是處理自身事物,情緒修養,從認知重評這4字入手,才算走對了道。
這樣做,還有附加的好處。
認知重評和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裡格曼說的積極解釋風格異曲同工。
積極的解釋風格就是一件事發生了,你要用積極的語言去解釋。
積極的解釋風格,是會被孩子感知、吸收的。將來,於孩子大有益處。

生活的色彩,自己添就
寫在最後:
認知重評,說來說去,只是一個入門級的“心法”。
往上還有提升情緒粒度、被科學家反覆研究的冥想、正念控制等。
但我覺得認知重評已經足夠用了。
這也是被廣為應用的一種方法,在體育訓練、考試學習等方面,都特別有效。
我們常說,態度決定一切。
認知重評,關乎的就是態度。對事物能夠積極以待,往好處想,不僅有利情緒,更有助於把事情做成。
送給每一個,被娃虐過的你。
快用“認知重評”這個簡單心法,來武裝自己吧。
我麗麗,如果覺得有幫助,分享一下唄。
本文結束,謝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