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在市面上最流行的七大造假技術

沉香造假手段較多,只要掌握了它們的一些造假特徵和規律就能做出識別。

①:高壓蒸煮

沉香的作假方法五花八門,最常見的一種是高壓鍋蒸煮法。即取含油脂較高的“水沉”放進高壓鍋內加入適量的水蒸煮,待油脂釋出後將“水沉”撈出,此時再將黃檀木或等級較低的沉香木置入富含沉香油脂的鍋內蒸煮,直至高壓鍋內水煮幹油脂完全浸入為止,然後將侵滿沉香油脂的木材取出。

沉香在市面上最流行的七大造假技術

經高壓鍋蒸煮後,因材質本身特性所決定,在劣質沉香、黃檀等表面都會被浸壓入較多的沉香油脂,但其內部卻很少能浸入油脂或根本不會發生任何質的變化。這種仿冒沉香看起來油很重,其實與真沉香在油性上有著本質的區別。天然沉香的油性在一塊沉香上分佈不會是平均的,有的地方多些,有的地方少些,但均是沿木纖維排列成有規律的油脂線。而經過高壓鍋蒸煮的沉香,從表面看起來通體油脂充盈,看不出呈規律的油脂線,有些甚至會出現大片的油斑。

沉香在市面上最流行的七大造假技術

有一種所謂的“石頭沉”,便是通過這種高壓加入香精、香油而製作的,這種假沉香看上去滿油脂、密度高,掂在手裡很像石頭,所以被稱為“石頭沉”。不法商家往往用高壓注油的方法,魚目混珠冒充上等沉香出售而從中獲取暴利,但是,經過高壓注油後的香體表面很難形成清晰的油脂線,這是高壓注油法所不能克服的弱點。因此,凡是見到油脂充盈卻又看不出清晰油脂線的,十有八九都是假沉香。

沉香在市面上最流行的七大造假技術

②:所謂藥沉、海沉、沙沉

藥沉——這種錢沉香是經過長時間沉香油後和香情浸範加染色依出來的,材質只是一般的雜木,到硬度較高,用其做成的假沉香及沉香飾品表面看起來油性也很足,而且件件沉水,油脂也好,但油脂僅僅附在表面。

沉香在市面上最流行的七大造假技術

業內人士一般稱此種假貨為“藥沉”,有些商家還會在藥沉前面加上修飾語,如“海南藥沉”“越南奇楠藥沉”等等。更有一些商家還喜歡故弄玄虛,當著買家面用火燒或用明火靠近沉香,有時甚至能看見香體表面似有油脂溢出,以令消費者深信不疑。由於部分新手從未聞到過沉香的味道,所以一旦面對各種雜木經過泡藥水、泡油做成的假沉香時,只要作假者添加的染色劑和香料適度,新手便不能從成色和氣味辨出真假(有的新手連添加化學香味可能也聞不出來)。

所以對新手來說,一些假沉香很有欺騙性,很容易信以為真直至上當受騙。那麼如何分辨人工添加油脂、香精等輔料的假沉香呢?其實防止受騙上當的關鍵就是:如果你既沒有沉香相關的知識儲備,又沒有見識過聞過真正的沉香的話,就不要貿然獨自去市場上選購沉香。

沉香在市面上最流行的七大造假技術

海沉、沙沉—在沉香市場上,對於海沉、沙沉,普遍的說法是分別產自越南海岸邊和沙地上的沉香,其實稍有些植物學常識的人都能看出其中的破綻。在海邊,灘塗的環境下只有耐鹽鹼的紅樹才能生長,而屬於瑞香科的沉香樹在海邊的環境中是根本就不能存活的,更不用說結出沉香了。所謂海沉、沙沉都不過是不法商家為兜售其假沉香而故意編造的曝頭而已。就目前來看,所謂海沉、沙沉的原材料大多為竹子。

③:用竹子仿製沉香

由於竹子本身的纖維比較明顯,在經過一系列的泡油、加色後,表面的竹纖維看起來就非常像油線。利用竹子為原料做出來的假沉香其特點是,看起來都會存在非常明顯的油線,但這種油線排列是非常均勻整齊的,而但凡見過真沉香的人都知道,真正的沉香是不可能存在這種如此有規律的油線的。所以只要熟悉白木纖維和竹纖維構造形式的區別,識破這類假沉香還是比較容易的。

沉香在市面上最流行的七大造假技術

④:所謂“虎斑”沉香

也有人稱其為“花奇楠”的,這類沉香製品的“油脂線”毫無規律,會形成類似“虎斑”的花紋。但是仔細辨認後會發現,此類仿冒沉香油脂線根根分明且邊緣非常整齊,在沒有形成“油脂線”的區域是完全沒有油脂線紋路的分佈。這種油脂線實際上都是後期畫上去的,因為真沉香的油脂線紋路是自然分佈並細如髮絲,即便是在沒有油脂線形成的地方,也能看到未被深色油脂充分填充的木纖維紋理。

沉香在市面上最流行的七大造假技術

⑤:菩提子冒充沉香

“菩提子”的概念起源於佛教。菩所調“虎現”沉否原材提樹本身是不會結出所謂的菩提子,市場上所見到的五花八門、令人眼花繚亂的各種各樣的菩提子,實際上是不同植物的果實或種子,所有的菩提子的價格都是遠遠低於沉香的。不良商家就利用一些人對菩提子概念的生疏和含混而將一些菩提子手串當成沉香手串賣。

沉香在市面上最流行的七大造假技術

⑥:金屬增重

為了讓本來不沉水的沉香變得人水即沉而在沉香內部灌鉛或置入金屬,這種手法雖不常見,但也應加以辨認和防範。

⑦:人工培植

這裡是指用人工培植的沉香木代替野生條件下結成的沉香。當人工培植的沉香樹在種植六七年後,樹幹直徑達15釐米時即可開始人工造香,但如果想要獲取高品質的沉香的話,要等到樹齡在50年以上才可,而且沉香結香的體積和品質與結香時間成正比。

但有些商人急於獲利,不會等到沉香樹生長數十年後才開始採香,往往是在沉香樹剛剛進入可結香的樹齡後便在樹幹上鑿洞、鑽孔、砍槽,人為使樹幹受傷,這樣傷口附近的木質部分就會分泌出油脂物質,並逐漸堆積開始結出深棕色的人工培植沉香。只要看到有香結出往往又會迫不及待地將其採下來。因此,這種人工種植的沉香由於結香時間相對較短,所以採下來的沉香都比較小,品質也不會很高。

另外還有一種通過往香樹中注入藥劑的方法以促使其快速結香,其品質與野生沉香區別更為明顯。這裡需要指出的是,只要賣家沒有把人工培植的沉香謊稱為野生沉香來欺騙消費者,這種人工培植的沉香則不應視為假沉香。更贊成用天然沉香、人工沉香或助生沉香來加以區別。

能形成沉香的沉香樹的木材本身並無明顯的香氣,其木材特徵也沒有什麼特別之處,與很多普通木材相似。沉香樹在天然環境下結香的成因過程很複雜,能否結香,什麼時候結香,結成什麼樣的香都帶有很多偶然性,沒有哪棵香樹一定就能結香、結好香;即使是毗鄰的香樹,也常常是有的結香有的無香。天然沉香資源稀缺,價格自然就昂貴。

沉香在市面上最流行的七大造假技術

這樣一來,製假者便利用沉香的外部特徵比較容易被假冒與仿製的特點,加上消費者對沉香相關知識瞭解十分欠缺,便用一些類似的廉價材料,通過一些簡單的工藝加工和處理,就能讓沒有見過沉香實物、沒有聞過沉香氣味的消費者上當受騙。販賣假沉香固然違法,但實在是一本萬利,在市場經濟不完善、法制建設有欠缺的現狀下,違法風險和成本很低,因此,假沉香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不會從市場上消失。

為了這巨大的經濟利益,不法之徒便挖空心思、不擇手段,以次充好,以假充真,致使市場上假沉香氾濫。作為市場重要組成部分的消費者,我們能做的就是煉就一雙火眼金睛,不斷提高自我識別真假沉香的本領。當然,我們更期待沉香市場不斷加強道德的規範和聲討,不斷加強行業的自律和監管,不斷加強法律的約束和打擊,讓沉香市場呈現一片清澈湛藍的天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